APP下载

拾起汉字

2015-11-18陈天慧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于漪光芒笔画

陈天慧

当我听到于漪老师铿锵有力地讲出“百年语文,内忧外患”这八个字时,我的心忽然就紧紧地皱了一下。这一位年近八十的老教师站在讲台前,依旧挺拔坚定,但她脸上浓浓的担忧却让我记忆犹新。

钱文忠教授曾说:“在20世纪,我们为了追求经济和发展丢失了太多东西,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语言,甚至我们的文化。”当我们一字不落地写下一个正确的英文单词,却要面对满是错别字的语文。我们对我们的汉字缺少一种自信,对这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缺乏一种信任。文字于我们究竟是什么?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却逐渐被人们用电脑键盘所替代。但恰恰是一个个这样的汉字,组成了中华文化的这一条大河。汉字背后的精神意义又有多少人了解?一撇一捺,乃为人。人的撇捺恰似两只脚,牢牢地扎根于土地上。“我们从土地中来,终归于土地。”《圣经》如是说。汉字的“人”就像一个大丈夫,头顶天,脚踩地。不需要多余的笔画,简单地将“人”这一复杂的生物用两笔写了出来。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后来的楷书,到今日的简体字,汉字的内涵始终藏在笔画里,待我们细细发掘。

除了笔画外,关于汉字还有更多有趣的知识。就拿“柳”来说,除了本身是一种植物外,它还包含了古人更多的精神意蕴。古人在河岸边送别时,总需互赠礼物,这礼物便是“柳”。“折柳相赠”便源于此。“柳”音同“留”,便表达了惜别之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你便要走了,岸边飞舞的柳条,像一只只手,挥动着向你告别。这样美好的意境,仅一个“柳”字足矣。

将汉字传承下去,需要我们的信念。缺少信念的我们,终会丢弃文化。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仅仅只是出口了电视机,这并不值得骄傲,你们何时出口你们的文字?”脱离了汉字的中国,是可怕的。我有幸加入了“说文解字”汉字研究社,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年多,也有人离开,却始终有这样一群人留了下来,他们是金子,是钻石。研究一个汉字,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因为每一个汉字除了其表层含义外,总有更深的精神意义需要我们去挖掘。但是每一个人都坚持了下来,看着我们哪怕略是浅薄的理解相视而笑。一切都是值得的。哲学上这样定义信念:信念是情感、认知、意志有机的统一体,有信念的人将信念化作力量,推动其前进。汉字就是我们的信念。汉字是一只鸟,在黑暗的夜里啼叫着,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我们在等待汉字的光芒显露,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照耀着生活每一条缝隙。

鲁迅先生对汉字还抱有希望,于漪老师对汉字依旧抱有希望,我们对汉字亦抱有希望。

“希望和等待是人生最幸福的两件事。”基督山伯爵如是说。

汉字是我们的希望与等待。

【点评】

从所学课文举实例,由亲身实践而悟理。论题虽大,却能言之有物,自然成理。难得!

(指导教师 王志斌)

猜你喜欢

于漪光芒笔画
光芒
光芒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有趣的一笔画
那些追光的人,终将身披光芒
我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一笔画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
弘扬于漪精神,聚焦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