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全面风险主动管理能力,促进城商行经营转型

2015-11-18郭军

银行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率

郭军

当前,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趋势下,银行业风险的形成机制、触发机理、传导路径呈现出新特征和新变化,各类风险多点多发、相互交织,风险间的传染渗透效应更为明显。城商行受经营地域、业务资质、客户覆盖、资金实力、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制约,风险分散能力较差,对经济周期大幅波动的耐受力较弱,风险管理面临更大压力,风险表现形式具有更加鲜明的特征。城商行只有加倍努力提升全面风险主动管理能力,才能实现有效经营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完成与经济转型升级互动发展的历史使命。

城商行风险表现新特征

行业性风险偏好趋于上升

新常态下,银行负债成本快速攀升、利差不断收窄,利润增速快速下滑,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14年银行业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均值分别为1.2%、17.7%,同比下降0.1和1.6个百分点。近两年来,为缓解利差收窄的冲击,各家银行纷纷加快创新转型,推动综合化经营,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但在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形成前的一定时期内,将会在现有盈利模式的惯性牵动和考核指标体系的导向下,迫于经营压力在高风险收益领域进行资产配置,以弥补负债成本上升引发的收益下降,行业性风险偏好趋于上升。城商行受经营区域、金融牌照等“个性化”因素制约,创新转型步伐客观上落后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产配置方式和定价能力受限,风险偏好被迫上升的压力更为明显。如果不能带动管理、人才、风控等方面的同步提升,城商行发展将蕴含巨大的战略风险。

利率风险及其影响凸显

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125BP和140BP,存贷款利率波动在各金融工具、各金融主体之间快速传导。大型银行应对降息较为从容,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城商行出于生存竞争需要,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存款上浮比例,同时资产定价受议价能力和非对称降息因素影响快速下滑。市场利率的频繁、大幅波动给城商行利率风险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冲击。一是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的经营模式下,资产重定价滞后于负债重定价所形成的风险;二是非对称降息带来的基差风险;三是资产与负债方产品期限不一、收益率变动不一带来的风险;四是利率下行通道下,借款人倾向于提前还贷、以低利率重新贷款的隐含性期权风险。

城商行产生并成长于稳定的利差环境下,利率风险管理意愿、意识均较为薄弱,普遍仅参照“1104报表”模拟测算重定价敏感性缺口对净利息收益的影响,分析技术、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净利差、净息差快速收窄,净利润增幅放缓。此外,金融产品定价管理基础薄弱也成为了制约城商行健康发展的瓶颈。

流动性风险状况更加复杂

金融服务提供者更加多元化,投资者对收益率的敏感性逐步提升,供需双方和同业竞争者多方博弈带来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资金在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间、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间频繁流动,银行存款波动频率加快、规模加大,稳定性快速下降。资金来源渠道相对狭窄的城商行群体愈加依赖成本较高、期限较短且不确定性较大的同业负债,同业负债占比持续上升,财务杠杆普遍偏大,负债成本偏离存款利率的程度加大。在实现股东期望回报率的驱动下,城商行迫于盈利压力牺牲流动性以获取高收益,资产久期拉长,流动性期限缺口加大;同时,期限错配不仅局限于传统存贷款领域,迅猛发展的同业业务、表外业务蕴含的错配缺口或许更为突出,全口径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和管理难度加大。

我国央行陆续推出了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等应急流动性管理工具,城商行间也正在加快跨省份流动性互助机制建设,加之准备金考核方式调整,允许一定额度的“透支”,流动性管理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因此,虽然城商行流动性风险状况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但从整体上来看,单家银行出现兑付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信用风险快速聚集爆发

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冲击。据统计,2014年一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期间,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同比增速由13.25%上升至38.38%,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由16.35%攀升至53.50%(详见图1),不良贷款呈加速暴露趋势。首先,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城商行前期高速的规模扩张和跨区域发展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其次,战略定位缺乏前瞻性、主动性,多数城商行在信贷投放、产品开发、业务创新上更多的采取跟随策略,缺乏相对应的风险管控能力;最后,城商行的区域性特点更易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良贷款首先在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区域集中暴露,逐步蔓延至产能过剩行业集中的环渤海地区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区域内的城商行也面临严峻的资产质量压力,城商行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可小觑。

金融创新中信息科技风险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城商行开始通过引进新技术推动金融创新,不断推出融合新科技的新业务,在为客户提供新金融产品和更加便捷快速服务的同时,应高度关注信息科技风险。一是第三方支付、移动应用等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客户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更高的挑战,因信息泄露而诱发的银行卡盗刷等案件频发,损害了客户经济利益和银行声誉;二是科技创新促使银行内部系统之间以及与证券、通信、交通等公司系统间的互联越发紧密,设计疏漏或局部故障将导致整体异常;三是城商行的技术创新普遍采用与系统开发商合作的模式,需要重点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外包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城商行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和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的现状与新技术带来种类繁多的风险不匹配。如何全面平衡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采取最优级化的风险处置措施,将是城商行今后很长时间内信息科技风险应重点关注的课题。

风险的关联性显著上升

新经营环境和业务模式使城商行各类风险更易相互转化,风险间关联性上升。例如,银行资产价格受到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变化,风险之间更容易通过定价相互转化;过高的集中度风险易于触发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投资者错误认定非保本理财存在隐形担保和刚性兑付,投资标的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可能危及城商行声誉风险。

金融创新业务跨市场运作,涉及证券、保险、信托甚至是民间借贷团体等多个参与主体,客观上导致金融分业体制下的防火墙作用出现净损漏,不同市场产品和客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多样化,风险溢出效应彰显。“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创新、“表表外业务”创新中的局部风险事件可能通过业务链条隐蔽但迅速地渗透传染至其他交易主体,乃至整个金融体系。

切实提升全面风险主动管理能力的策略建议

面对新常态下风险管理新特征和新挑战,城商行必须自觉接受和主动适应监管政策新标准,充分研究风险监管指标本质内涵,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吸收转化为内部管理指标。将监管约束作为自身风险管理的外在动力,切实遵守竞争发展的“游戏规则”,以超越监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和优化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方法从政策授权管理和经验管理向科学化、数量化、系统化、精细化的转变。

适应发展新常态,强化战略风险管理

战略关乎银行发展方向的选择,战略风险是银行最具颠覆性、最大的风险。某种意义上,银行的风险问题本身就是个战略问题,短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就意味着不同的风险选择与风险管理。当前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银行业步入转轨期,能否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准确研判经济周期,合理取舍规模与效益、业务与风险,及时重检与修正自身发展战略,把握好银行发展方向、目标、策略和节奏,控制住风险,直接关乎银行的生死存亡。

优化顶层设计对战略风险管理与防范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城商行主要股东的行为决策对银行战略发展方向和风险偏好影响显著,城商行应优化股权结构,引入和银行战略发展方向相一致、能够发挥战略协同作用的股东,防范因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的战略风险;“三会一层”的战略决策和执行能力是防范战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优化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层的成员构成,强化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作用,提升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战略决策和风险把控能力,确保银行构建与规模、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架构与制度,包括风险文化、风险团队、风险偏好、资本管理、压力测试、风险模型等主要内容;要平衡投资者评价、机构评价及监管评价,优化考核指标导向,确保考核指标导向与战略规划方向相一致,防范战略风险。

丰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强化产品定价能力

将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到新的高度,建立健全利率风险指标管理体系,以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为主,逐步引入反映现金流时间价值的久期缺口管理技术。通过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将利率风险上收到总行层面进行集中化管理,实现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定价和期限上的合理匹配。同时建立科学的利率走势分析机制,提高利率走势判断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对于利率错配产生的风险敞口,通过表内结构性调整和表外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合理对冲。

按照“全面规划、分期推进”的原则,加快涵盖FTP、经济资本、成本分摊等项目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强化产品定价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资产端定价要覆盖资本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经营成本和税务成本:资本成本方面,以监管资本风险权重作为基本参考,结合自身战略发展导向,依据担保方式、行业类别、所属地域等维度调节权重;资金成本方面,内部FTP收益率曲线要更好的对接市场利率,要根据流动性管理策略设置不同的流动性期限溢价;信用风险方面,依据客户信用评级等信息设置阶梯式的信用风险溢价。负债端定价要综合考虑业务属性、资金供需、市场竞争、客户综合贡献度等因素,制定分层次的差异化、个性化定价方案,强化成本控制能力和负债稳定性。

完善流动性指标管理体系,强化限额管理

便捷性手段和复杂性技术并轨。制订更为清晰、便于操作的日常管理指标体系,例如,通过跟踪大额存款资金律动规律,结合其他各类大宗资产、负债的结构和到期分布信息,科学准确的预测单日现金净流出值,做实日常头寸预报管理;通过同业业务净融入指标监测货币市场资金依赖度,侧面评估财务杠杆水平。将历史情景模拟、流动性压力测试、资产变现能力估算等复杂性技术切实应用于确定流动性风险指标限额、流动性资产储备等战略层面决策。

在分析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业务复杂程度的基础上,对流动性指标施行全口径限额管理,重视表外业务潜在的流动性风险。着力建设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设定指标警戒值和红黄蓝三级容忍度,并制定分层次的流动性资产储备和应急预案,以应对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压力事件。此外,应重点关注负债来源集中度和资产到期集中度,积极研究运用大额存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工具,加强资产负债主动管理,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调节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缺口,有效降低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

紧密结合经济转型战略,加快推进信贷结构转型

近年来,整个银行业都承受了来自于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加速推进等多重压力,传统信贷需求大幅减弱,客户结构与客户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城商行的信贷投放结构和方式调整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增量信贷投放上,城商行应紧密契合中国经济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积极主动地选择调整信贷结构之路。在强化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和提升内力的同时,发挥地缘优势,对接地方经济转型战略,深入了解当地产业结构和前景、公司需求模式及政治文化环境,以及对潜在风险的更贴近地掌控,确定自身的经营区域、目标客户和差异化战略选择,切实抓住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等国家战略带来的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加快推进信贷结构转型,从而赢得信贷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对于存量信贷结构,城商行可以借道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有的地方债质押央行,或者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部分资产,由此获得新的流动性,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的步伐。

多种方式和措施并举,快速缓解不良资产处置压力

信用风险管理目前是城商行最首要和最紧迫的任务。为防止不良资产高度聚集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城商行必须多措并举加速不良贷款处置,除了充分利用传统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更应积极探索和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和方法。一是灵活运用代持及变通获利方式多角度处置不良贷款,在问题资产计入不良之前,折价“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但仍由原债权银行进行清收处置,两年内未实现清收的问题资产,由原债权银行购回;二是资产证券化及信托处置模式并用,最大化地利用外界手段,快速、高效地批量处理不良资产;三是不良资产处置互联网化,扩大不良资产交易行为的参与程度,缩短不良资产处置链条,最大限度地节省交易成交和提高处置效率。

适应经营转型,增强主动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保障作用

对于当前面临的金融新生态,城商行要适应综合化、多元化的创新发展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风险管理思维和模式,应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增强主动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保障作用。一是完善“跨市场、跨业务、跨监管、全口径”的风险管理,力求做到表内表外、贷款和大资管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统一标准;二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日趋成熟,风险计量精确度不断提高,城商行应研究在内部建立有前瞻性的预测和分析管理工具来预测和防范风险,改变现行的依赖人工的风险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数量化和精细化;三是充分应用压力测试工具,前瞻性的管控经济周期大幅波动带来的各类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预警和补救措施,防范“黑天鹅”事件对银行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作者系西安银行董事长)

猜你喜欢

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率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