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西洋镜(上)

2015-11-18王光宇

银行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伦敦英国

王光宇

英国作为欧洲的重镇,历史上曾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即便现在电视上有关这个国家的新闻已经有稀少之势。翻阅英国的历史,发现这个老牌国度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贡献非凡,无论是工业革命发源地、格林威治天文台还是现代的多利羊。相信不少人曾经被007电影中的老牌间谍邦德所吸引,也对《勇敢的心》里那个身裹羊皮披着长发的苏格兰英雄华莱士充满好感,更不用说哈利波特的魔法石和火焰杯了,而这一切都由英国而生。7月的暑期,抱着探寻世界看西洋镜的念头,也试图感受另一类文明和制度,我从伦敦开始,历时两周从南到北贯穿了联合王国,途经温莎、爱丁堡、苏格兰高地、湖区、巴斯、牛津等地,沿路陆续记录下了一些见闻。

古朴的伦敦城

此次英伦自助行,从半年前开始我即开始陆续做功课,首先到书店购买英国的旅游指南,发现了国内旅游书籍市场的现状。类似著作不少,但相比之下,从日本等国引进的书籍内容细致,编排用心,国内出版的基本就是凌乱的凑合在一起,内容和封面设计都比较粗糙,不知不觉把市场让给了别人。其次是购买车票,由于计划中的行程比较宽泛,抱着穷游且接地气的念头,我考虑主要利用火车出行。摸索了很久,学习了不少英国铁路的购票知识,并更新了上网的技术知识,通过网络提前预订了主要行程的火车票。从北京出发时航班延误一个小时,无形中增加了首都机场航班延误率的分子,抵达伦敦时天色已晚。通关时利用家庭游客的绿色通道迅速出关,然后到地铁充值买牡蛎卡,乘坐Picadilly线地铁进城,寻找位于伦敦东部索霍区的预订酒店入住,一切都按照此前做的30页攻略进行。自助游的特点是前路永远茫茫未知,但需要保持充分的镇静和探索精神积极向前。

按图索骥收拾好行李,入住时已经超过晚8点,外出就餐时发现,尽管身处伦敦市中心,街道两旁的餐馆却早已悉数关门打烊,无奈只好回屋以携带的方便面充饥,没料到这个想扔掉多次的国内特产居然派上了用场。感叹之余初步得出结论,英国可能是个劳动保护比较严格的城市,这在随后的时间里得到进一步认证。伦敦城里城外,多数行业均严格执行上下班作息时间,下午6点左右各类商店和小铺即关门收工,过时不候,而无论何类职业何种人员,也不分高低贵贱。甚至在旅游城市湖区的鲍内斯温德米尔镇,尽管游客如织,下午五六点钟后镇上的店铺也纷纷闭门谢客,导致家里小朋友想买一件小小的纪念衫也因错过营业时间未能如愿,完全与国内的情形两样。这让人感慨中国人确实很勤劳的同时,也对英国的职业平等有了基本的概念。

安顿下来后细细品味,发现伦敦与此前的想象确有差异。作为闻名遐迩的世界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不同于国内一线城市的宽阔大道富丽堂皇,伦敦给人的感觉是略显古旧的。大多数市中心的建筑以不超过五六层的白色基调楼房为主,传统的西区如此,新兴的东区金融中心同样如此,除了著名的几幢大楼稍稍亮眼外,其他建筑也是一如既往的低调,包括英格兰银行的大楼。我想这大概就是英国人的风格吧,或许也是不需要张扬。所住酒店紧挨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鉴于学校在世界上的学术声誉,我是很想好好看个究竟的,结果早晨起来花了不到半小时就把学校逛了一遍。你难以想像,这所大学真的就是街边的几幢楼,大楼、草坪、林荫道小桥流水什么的统统都不存在,我甚至没有找到校门,当然也就没有门口的保安。后来到牛津大学参访时发现该校既也无校门也无围墙,各个学院与牛津小镇混杂在一起,学校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街道,藏书位居英国次席的博德良Bodleian(牛津大学图书馆)真正古老得与危旧房差不多了,仿佛随时被飓风吹垮。相比较国内985大学甚至地市级学院所拥有的巨大排场,它们就只能是大大的不入流了。回想起某位哈佛经济学博士的文章,言及哈佛经济系博士是否如期毕业只需获得几位指导教师的同意,毕业论文也不需撰写一二十万字,甚至数学系的毕业论文也许就是几页纸,导师签字放行即可拿学位,没有匿名评审也无正式的论文答辩,真是与此异曲同工。但这些名校能够在世界上取得公认的学术地位,大楼稀少却大师云集,毕业文凭即是能力的象征,引得世界上的王公贵族、学术精英纷纷趋而往之,从侧面印证了形式与内涵的复杂关系。

普通人在伦敦盘亘几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英格兰似乎正在死去,而不像国内的生机勃勃。这里没有热火朝天的工地和高高矗立的塔吊,大英博物馆闻名于世可是其大门完全不够高大上,威斯敏斯特教堂也带有年久失修的味道,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英国的宝贵财产和国家象征。后来细想觉得英国可能就是刻意如此了,正是这种不折腾的态度才使得四处几百年的房子得以保存下来,几个世纪前这样,现在还是那样,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换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被高大上占据了太多,导致国内到处流行大拆大建修广场拓马路,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四合院历史遗迹什么的都没有保护好,城市之间的建筑风格雷同而缺乏本地特色,外观很漂亮内在的厚重感却相对缺失,但谁说这种形态就一定好呢。

刚到伦敦时碰到阴雨濛濛,体会到了英国人见面喜欢谈天气的习惯,天气确实经常在阴晴之间迅速转换。连续的大雨后城市的街道却没有积水成塘,仔细观察后发现,大街上马路牙子底部均有一排密密麻麻的小孔,路面设计也有一定坡度,想象这座城市必定有强大的地下排水系统,遇上暴雨也能瞬间排掉,而不是下雨成涝后往往归因于不幸遇到几百年难遇的洪灾。另外一个让人惊讶之处,就是伦敦居然没有正式的交警指挥交通,街上警察少交通却很通畅,车辆完全靠红绿灯引导通行,过斑马线也是标准的车让人。行走于街上一整天,身旁车流滚滚街道却很安静,很少听到此起彼伏的滴滴答答喇叭声,没有用这种令人厌恶的方式表现出他们时间的宝贵,也绝少见到变道和加塞的行为,车辆均遵从先来后到的规矩按部就班,想来文明的细胞已经植根于每个人的肌肤之中。

三狮之地的风情

英国人将三狮图样作为他们的标志,对于到此路过的人而言,一个不能错过的节目是观看白金汉宫的卫兵换岗仪式。夏季每天(8月份后隔日)的十一点半,这里都要敲锣打鼓的热闹一番。由头戴红色尖形头盔骑跨高头大马的皇家骑兵开路,后面是肩扛手扶各式乐器吹拉弹唱的军乐队,戴着插着颜色各异羽毛的熊皮帽子,配以红色外套的皇家卫兵神气十足地紧随其后。这一大队人马进入白金汉宫前的守卫区域,主宾双方乐队你来我往的演奏了七八首军乐,其间卫兵来后轮换到仪式结束,目测军乐队里有男有女,高矮不一,长相也参差不齐。为白金汉宫站岗的士兵则有身躯不挺拔双腿不直的,站岗过程中也时常操着小碎步半挥着手松松垮垮地来回走动,而不是想象的巍峨如青松般纹丝不动,英国人以这种自然的状态让大家回归了常识。观礼过程中思索,这套换防仪式前后下来大约40分钟,每天进行一次需要周边交通管制安保等,是否有劳民伤财之嫌?又再度一想,正是这个仪式周而复始的进行,且每次都循规蹈矩走完全流程,坚持了几十年之后已经成为英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从白金汉宫侧门前观礼的国宾,以及广场上人山人海看热闹的人群就可以看出,大家仍然非常期待皇家卫兵嘀嘀哒哒的马蹄声。英国人已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潜移默化地推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当中,一如伦敦经年不变的红色双层巴士和红色立体电话亭,已经被世界所接受并成为英国的象征。

穿过白金汉宫前的圣詹姆士公园,前行不远就是特拉法加广场。著名海军将领纳尔逊将军的塑像矗立在广场正中,50米高的圆柱顶端,底座则由4座巨大的铜狮围绕,其锻造材料来自战争中缴获的敌军枪支,向外人展示着这个民族的自豪。广场背面的国家美术馆现在已经成为必去之地,国家美术馆创建初期由英国议会购买某银行家的38幅画作起步,逐渐通过收购、捐赠等发扬光大,现在已经成为英国人心灵的归宿之一。美术馆里面收藏有大量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名画,包括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名画《向日葵》、《梵高的椅子》,以及高更、莫奈、达芬奇等画家的震撼名作,游走一圈能够体会到艺术的无国界。伦敦是剧院和博物馆最为集中的城市,这也体现出英国人的生活方式。藏品超过八百万件的大英博物馆陈列着英国鼎盛时期从世界收集的宝贝,全面展示了包括埃及木乃伊在内的人类文明遗产。如首层大厅即陈列着刻有公元前196年古埃及国王登基诏书的罗塞塔石碑,这帮助专家破译了谜题般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伦敦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大多坚持公益性质,免费参观,但其提供的服务一样未少。如基本均提供不同语言的讲解器,每间展室均有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不厌其烦的回答游客问题。国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建筑气派,内部却没有多少令人叹为惊止的文物和艺术展品,甚至一些场馆长期搞些偏离艺术轨道的布展,整个偏离建馆宗旨。艺术场所不积累气质就必定缺乏内涵,自然也就难登大雅之堂,传承文明更是空中楼阁,英国在这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伦敦天黑得较迟,夏季下午8点钟天还大亮,10点钟街上人潮涌动,诠释了不夜城的含义。走到酒店附近的滑铁卢桥遛弯,没有被桥下的泰晤士河和不远处的伦敦眼所吸引,至今仍历历在目的是桥上不少情侣相拥而吻的浪漫。想象一下,泰晤士河、伦敦眼、跨江大桥、夜幕下的路灯、车来车往、相拥而吻,这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罗马假日》之类的爱情大片所需的要素,相信喜欢看大片的人已经熟悉这一场景,这或许也是英国真实的另类风土人情。游走于街头,观察各色人等后发现英国绅士实在是太帅,遍地都是身材伟岸风度翩翩的帅哥,基本上每人都收拾得干净利落。在骑士桥附近的哈罗得百货公司闲逛,闲庭信步的卷发售货男士并没有丝毫奴颜媚骨,优雅的气质恍若王子一般。同行家属感叹在国内觉得贝克汉姆很帅,原来在英国小贝就是普通的路人甲,满大街皆帅哥。前几年网上讨论国内有些男士缺乏阳刚之气,行为粗鲁且很不干净,外在形象欠佳,而不像女士有型有款。后来有学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社会层级因素事实存在,部分男士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被动应对,长期缺乏自由、平和、纯净的心态后就在精神面貌上反映出来。二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城市化,但这个进程还比较短暂,农村不良的卫生习惯在城市中并没有被完全消除。稍微感到庆幸的是,在英国看到各色人种,发现另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印度,其国男士看上去似乎更不清爽。想来气质之类的东西可能很大程度上还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物质文明的发达必然促进精神文明的升华,最终从个人形象和行为举止上映射出来。什么时候国内多数男士真正扬眉吐气帅起来,什么时候也就是民族的腾飞之日——而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沉淀。从这个层面而言,走在大街上的英国人不显山不露水就令人感觉到了英国文明的发达。

城堡里的文明印记

英国是个四处都有城堡的国度,城堡也记录下了很多大英帝国的辉煌历史。位于伦敦市中心的伦敦塔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这里既是古老的皇宫——类似于故宫,也与监狱、酷刑和血腥联系在一起。从外观看伦敦塔时感觉极其普通,甚至容易联想到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以前的石头房子,进入这个城堡之后才发现它就是一部浓缩版的英国历史。 城堡中央的白塔现已成为博物馆,展示着亨利八世时期的武器、铠甲和头盔,最令人称道的就算城堡内的珠宝屋了。这里除了有世界上最大的宝石,还展示着英国历代皇室加冕登基所用的权杖和皇冠,最近的包括伊丽莎白一世和女王二世,一件一件置放于眼前,真真令人大饱眼福。抛开原汁原味的金碧辉煌不说,能够在几百年的王朝更替动荡当中,原原本本将历史的真迹完整保存下来,将文明的成果传承予后人,这本身就已经令人肃然起敬。

从伦敦滑铁卢火车站出发,乘车50分钟左右可以到达温莎城堡。持票刷票进站,火车到点即开,上车后随机寻找座位,到站后直接下车走人,进出站并无检票一说。回程时我比原计划提前1个小时返程,由于买的是后趟车的票还有些犹豫,但上车后并没有遇到什么不便,没有人管你。伦敦通往主要郊区的列车均完全实现了公交化运行,非常便利,而这一步我们可能就很难迈出去。温莎城堡是伊丽莎白二世周末外出伦敦时的一处行宫,据说女王在城堡时会插上王宫的旗帜,可惜去温莎时四处张望遍寻不见。温莎盛名远播的一个原因,大概与英王爱德华八世为迎娶辛普森太太而毅然放弃王位降为温莎公爵有关,其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也相识于温莎,可惜戴妃的结局却令人叹息。来到温莎堡,玛丽皇后的玩偶屋绝对是个值得一看的地方,这个小巧而精致的玩偶屋设计于1924年,是王宫中某个公主送给玛丽王后的礼物。玩具屋是英国王室宫殿的缩微模型,由1500名工匠花了3年时间搭建而成,感觉设计的精细和所摆放物品的高冷已经难以超越。玩偶小屋旁边的瓷器博物馆陈列着王宫所收到的各类瓷器,精致细腻无比。温莎堡里面的大宴会厅摆放着滑铁卢战役中重要将领的肖像,包括缴获的拿破仑斗篷,城堡曾是国王为皇族贵族等颁发爵位和封号的场所,另有国王接见贵宾的会客室,各个房间的装璜和摆放饰物代表了英国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其精美绝伦的程度只能用叹为观止来描绘了。

穿过海德公园的草地,来到戴安娜王妃的纪念喷泉,旁边的铭牌上记载着喷泉由545块经过最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切割和手工拼接而成,喷泉的水抽自于地下100米深处并经过净化处理。通过对河床中鹅卵石的处理,椭圆形的喷泉有时平缓流淌,有时又湍流不急,这象征着戴妃的一生。忽然突发奇想,这个设计是不是正是英国人做事风格的一种体现,不太关注的事就顺其自然,而注重的事必定认真、细致,并禅精竭力地去做好,力争尽善尽美,这是否可以留给我们一些启示呢。(待续)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猜你喜欢

伦敦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跟着米乐游伦敦⑤
跟着米乐游伦敦④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伦敦之歌
电影中的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