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

2015-11-18袁平张锦灿朱利霞

银行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资本

袁平+张锦灿+朱利霞

资本项目更加开放、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趋势,这将派生出范围更大、影响更广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市场,有助于平衡总体国际收支。正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发展之际,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意在通过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快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高中国人民币在世界资本市场的地位,改变世界的货币格局。

自2011年以来,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规模迅速增长,人民币“走出去”进程加快,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4年年末,人民币合法境外投资者已扩大至95家,地域包括香港、新加坡、英国、德国、法国,累计批准投资额度达2997亿元。人民币也逐步成为部分国家的储备货币。目前,我国与30个国家的央行签订了总规模为31234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尽管人民币在结算规模、双边互换、储备选择、金融体系构建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步,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当前人民币主要通过贸易的渠道,以进口支付的形式对外输出,在中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情况下,只有当进口人民币结算比重高于出口人民币结算比重时才能在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2013年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1.7%,其中进口人民币结算占比16.3%,出口人民币结算所占比重为7.7%,进口人民币结算比重高于出口,推动人民币贸易项下净输出9158亿元。

然而,目前境外市场仅有1万亿元左右的人民币存量,且中国经济呈放缓趋势,继续通过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将受到制约。其一,中国不断出口转型升级会带来出口人民币结算比重的上升,当进出口人民币结算比重差距缩小,则很难通过贸易渠道输出人民币。其二,在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情况下,通过进口支付输出人民币,出口仍收取外汇,则会带来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供求失衡,加剧国际收支总体的不平衡和外汇储备积累。因此资本项下输出人民币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使中国步入主动资本输出新阶段。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长期资本的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拓展了发展思路和空间。在我国与其他国家产业及贸易的合作中,货币合作成为了国际金融合作的交汇点。它将拉动我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规模,我国可以更多地向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出口相关设备、建设以及运营管理服务,在人民币国际化下均可以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和计价货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其他国家是在产能基础上的合作,比如中国的高铁与泰国的大米交换,高铁和大米均可以人民币结算。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年到2020年,亚太地区约有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数据,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要量为70万亿美元。中国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用来对外投资,支持相应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货币合作、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体现。因此,人民币在资本项下输出迎来了新契机,中国步入主动资本输出新阶段,利于推动国际收支的平衡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加速,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一带一路”带来人民币境外流动量的显著提升。“一带一路”对于人民币“走出去”及最终实现国际化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交通畅通、乃至实现贸易畅通化、便利化、成立丝路基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等金融化,均需要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投融资机遇、国际分工环境和市场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沿路国家之间贸易的海路通道、陆路通道、交通枢纽与内地城市的互联互通、中心城市与经济腹地之间的互联互通、沿路国家与毗邻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不仅为“一带一路”沿路各国及毗邻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为以人民币为主要贸易结算单位的贸易圈的形成,创造公共产品供给与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多的投融资机遇。在“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等战略的推动下,人民币境外流动量会显著提升,大大便利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将激发更多市场需求,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范围和规模有望继续稳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下将在亚洲区域使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当境外的人民币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预见人民币就会被广泛用作储备货币。这是从国家战略高度,以政府资本撬动民间资本,搭建起了中国由周边国家扩及世界的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

风险

由于面临多种因素的制约,“一带一路”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还存在着潜在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由于市场环境存在多方面差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存在差异化的产业结构,以及相差较显著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市场需求、市场运作等均与国内市场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未必能无障碍地适应当地的经营方式。同时,还应注意到沿线国家市场化体制建设仍处于早期阶段,多项法律法规空缺,这使得不良商业行为存在滋生的土壤,并且也缺乏向经营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如经营过程中出现无故违约等行为,均难以有效制约,也难以获得有效的补偿,从而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地位。

汇率不稳定的潜在影响。人民币作为货币,具有自己的交易市场,也与其他金融市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其他市场的变化也同样对人民币的运行产生不确定影响,其中汇率不稳定便是一大因素。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中亚、西亚以及东欧等地区均分布着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外汇储备实力较弱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货币波动性较大,而且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从而加大经济建设中的金融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多国的政党政治制度尚待完善,时而发生的政治事件,必将影响建设的进程和经济合作的有序。例如,中亚五国与我国直接毗邻,是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这些国家的政治仍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人主义,这使得一国的战略发展、合作项目均与领导人的政治风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当政治更迭发生后,领导人策略的改变将可能影响已经商议完成的合作框架及项目,从而在项目失败的同时降低人民币的认可度。此外,部分国家还存在自身与其他邻国的纷争、宗教文化的冲突、意识形态的碰撞,这些均有碍于人民币借助“一带一路”加速国际化的进程。

未来展望及政策建议

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在1400亿美元左右,高于利用外资的规模约200亿美元,表明我国已经步入了资本净输出国的行列。类似“一带一路”等资本项目的人民币输出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趋势。

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目前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上可兑换,但资本项目上不可兑换,使内地无法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的环流,影响了贸易项目下人民币的使用规模。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应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继沪港通开通后,深港通也有望开通,再有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的试验,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开放与兑换有望实现。未来在人民币实现人民币全面可兑换的背景下,“企业走出去+人民币资本输出”将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的新主线。

创建人民币储备货币的地位。未来不仅要让人民币成为互换货币,更重要的是成为储备货币,通过国际谈判和协调,确立主权货币在境外的法律地位。人民币国际清算体系的建立代表了人民币业务的国际化,但关键不在于人民币是否走了出去,而在于多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国际清算体系。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加深国内金融改革,力促“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等资本项目输出,也需要国内的金融改革,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不应成为政策目标,更多的是通过创造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促进国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和开放。这需要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主动对外输出和投资,包括“走出去”战略,特别是对民间资本海外投资的支持。民间资本蕴含的潜力大,民营企业走出去是检验中国经济真正实力的标准之一。从整个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趋势来看,中国民间的对外投资虽然还没有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但逐渐成为主要力量。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发展速度,民间投资均有很抢眼的表现,出现了一批影响较大的海外并购项目,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复星集团收购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Caixa Seguros等。民间资本的海外输出和投资将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此外,也要创造市场需求,鼓励海外主体的贷款和债券融资,由此带来人民币资本输出的机会,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资本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