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阅读教学的美育责任

2015-11-18王金晶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儿童

王金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

一、小学生审美教育的特点

第一,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充沛的生命活力自然涌现的结果。它是无功利性目的的,游戏过程就是目的。儿童在审美活动中的游戏精神常常表现为专注和投入,他们是以认真的态度从事游戏的。

第二,好奇心。新鲜、奇特、独特的东西最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他们对艺术欣赏也如此。儿童的好奇心是他们创造性的体现。

第三,主观化。从儿童的本性上讲,他们是“主观的艺术家”。他们基本上不采用写实手法,而更像浪漫派、象征派、表现派艺术家,喜欢以一种探索的态度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奇特感受和大胆憧憬。

第四,鲜明性。在审美活动中,儿童喜欢感知觉鲜明的对象。例如,色彩鲜明,喜欢对比强烈的色彩;节奏鲜明,喜欢简洁明快是旋律和韵律。另外,儿童喜欢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艺术景观,这与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心是相协调的。

二、美育体现在阅读教学中的不同方面

1.形象美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仿佛进入了一个形象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作品中的形象,因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

2.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3.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描写的对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意境传达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尤其是诗词和散文,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一)教师活动方面

1.创境演染,营造审美氛围

语文审美教育一定得伴随形象与情感进行。为了给儿童以完整鲜明的形象,促成儿童的情感逐步向描写的景物渗透,阅读教学通常可采用创设情境的,通过创设一个可亲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世界中感受美、理解美、升华美。

2..比较对照,导向审美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小英雄、小科学家、小艺术家、小雷锋独特精神风貌的课文,课文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小学生们一般性地知道文中人物美在何处,更要通过一系列的比照活动,让学生在对比之中,找出自己理想的不足,也找出自己行为差距。

3.媒体展示, 进入审美意境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观察感知探索理解。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 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 让文本之美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唤起学生美的想象。

4.结合板书,活化审美艺术

语文阅读审美过程是美的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是美的情感交融和深化的过程。活化文字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或艺术画面能使学生如临其境。

(二)学生活动方面

1.感情朗读,唤起审美形象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的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要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则可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使学生体会出课文所蕴含的美。

2.角色表演,激发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有着爱表现美的个性特征并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小语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和创造精神,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才智,培养情趣。小语课文有不少篇幅戏剧因素浓厚,语言的动作性较强。

3.填补空白,发挥审美想象

想象是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含蓄深刻,意境深远,留给儿童再创造的空间十分广阔。这些“艺术空白”正是培养儿童审美想象力的天然素材。通过想象去填补课文的艺术空白正是审美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4.仿写扩写,寻求审美再造

从有利于儿童审美创造力形成的角度讲,教学课文应特别强调读写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增设仿、扩写内容,让学生由此开始,学习表现美的方法,训练表现美的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是时代的呼唤,语文教育更应是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积极创造和利用语文教学中美的因素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掘和发挥语文教学的灵性,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深化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儿童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