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2015-11-18庞树坤
庞树坤
(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涿州072750)
如今,饲养宠物的热潮正在我国的都市里悄然兴起,从世界范围看,宠物饲养并不是一朝一夕或某个国家、地区的个别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各个阶层的人们都饲养宠物,而期中尤以犬为常见。据资料显示,在美国,从总统到普通公民,大约有62%的家庭饲养宠物狗;而拥有200 万人口的巴黎就有50 万只狗;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里,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狗的饲养也在逐年增加,随着我国工作犬(军犬、警犬、导盲犬等)、实验用犬和宠物犬饲养量的大幅增加,犬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也日益紧迫。本文针对犬常见的几种传染性疾病进行综述。
1 犬瘟热
1.1 病因
犬瘟热,俗称狗瘟,英文名称为Canine distemper,是一种主要危害幼犬的严重犬类疾病,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犬瘟热目前在营口、长春、哈尔滨、沈阳、临清、昆明较为严重。幼犬的死亡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成犬的死亡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1.2 症状
犬瘟热症状初期狗的体温高达39.5℃~41.0℃,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眼鼻流出水样分泌物,打喷嚏,有腹泻。在以后2~14 天内再次出现体温升高,咳嗽,有脓性鼻涕、脓性眼屎,同时继发胃肠道疾病,呕吐、拉稀,食欲废绝。精神高度沉郁,嗜睡。犬瘟热发病后期就会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如口吐白沫、抽搐等。
1.3 诊断
犬瘟热的诊断主要依靠双相热型体温(即病初体温升高达40℃左右,持续1~2 天后降至正常,经2~3 天后,体温再次升高);第二次体温升高时(少数病例此时死亡)。由于本病常与犬传染性肝炎等病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细菌,使症状复杂化。因此,单凭疾病症状只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还须采取病料(眼结膜、膀胱、胃、肺、气管及大脑、血清)送往检验单位,做病毒分离、中和试验等特异性检查。
1.4 治疗
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后可用大剂量的犬瘟热高免血清进行注射,可控制本病的发展。在犬瘟热最初发热期间给予大剂量的高免血清,可以使机体增强足够的抗体,防止出现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犬瘟热临床症状明显,出现神经症状的中后期病,即使注射犬瘟热高免血清也大多很难治愈。
对症治疗:补糖、补液、退热,防止继发感染,加强饲养管理等方法,对犬舍环境进行消毒,对本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5 预防
定期预防接种:目前我国生产的犬瘟热疫苗是细胞培养弱毒疫苗。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应按以下免疫程序进行。仔犬6 周龄为首次免疫时间,8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10 周龄进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1 次,每次的免疫剂量为2 毫升,可获得一定的免疫效果。鉴于12 周龄以下幼犬的体内存在有母源抗体,可明显影响犬瘟热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对12 周龄以下的幼犬,最好应用麻疹疫苗(犬瘟热病毒与麻疹病毒同属麻疹病毒屑病毒,有共同抗原性),其具体免疫方法是,当幼犬在1月龄及2月龄时,各用麻疹疫苗免疫1 次,其免疫剂量为每犬肌肉注射1 毫升,至12~16 周龄时,用犬瘟热疫苗免疫。据某些单位报道,用此免疫程序免疫时,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各养殖场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在本病流行季节,严禁将个人养的犬带到犬集结的地方。
及时隔离治疗:及时发现病犬,早期隔离治疗,预防继发感染,这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发病早期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抗犬瘟热高免血清或本病康复犬血清(或全血)。血清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及犬体大小而定,通常使用5~10 毫升,可获一定的疗效。有资料报道,在用高免血清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抗毒灵冻干粉针剂,可提高治疗效果,其使用方法及用量为:治疗前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20毫升将抗毒灵溶解,中等大的犬静脉滴注2~4 瓶,月龄较小的犬,用量可酌减。抗毒灵也可肌肉注射。此外,早期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并配合对症治疗,对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和病犬康复均有重要的意义。
彻底消毒犬舍、运动场地:犬舍及其运动场地应以3%烧碱(又名氢氧化钠)溶液或10%福尔马林消毒。
2 犬细小病毒病
2.1 病因
该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PV 对多种理化因素和常用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10℃存活6 个月,37℃存活2 周,56℃存活24 小时,80℃存活15 分钟,在室温下保存3 个月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该病毒对乙醚、氯仿、醇类有抵抗力,对紫外线、福尔马林、次氯酸钠、氧化剂敏感。
2.2 症状
临床上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
肠炎型:发热呕吐。一天后开始腹泻,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病犬严重脱水眼球下陷,鼻镜干燥,皮肤弹力高度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后期机体休克,昏迷死亡。
心肌炎型:多见于40月龄左右的犬,病犬先兆性症状不明显,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轻度腹泻后死亡。
2.3 诊断
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为病犬排番茄汁样或酱油样带腥臭气味的血便,可作为初诊依据。确诊多采用犬细小病毒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进行。此法简便快速,准确率高。用棉签蘸取病犬的粪便或呕吐物浸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塑料管中混匀,将3~4 滴上清液滴于试纸反应孔内,静置3~5 分钟,如C 和T 对应处均出现红线为阳性。
2.4 治疗
该病早期应用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治疗,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对症治疗,补液疗法,等渗糖盐水加入5%碳酸氢钠给予静脉注射。
消炎、止血、止吐。
2.5 预防
疫苗免疫是预防发病的根本措施。应选用品质可靠的疫苗,首免时间一般认为在10 周龄左右,但考虑到10 周龄以前亦是幼犬易感期,故一般可在6周龄时注射小犬二联疫苗(此疫苗可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10 周龄时注射六联苗,以后每隔3 周注射1 次六联苗,连续2~3 次,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3 犬传染性肝炎
3.1 病因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3.2 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肝炎和角膜浑浊,即蓝眼病症状。最急性病例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病例有精神沉郁,寒颤怕冷、体温升高40.5℃左右,喜饮、呕吐、腹泻、还可见贫血、黄疸、咽炎、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眼睛上出现角膜水肿,浑浊、角膜变蓝。
3.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角膜变蓝、黄疸、贫血等症状可初步确诊。该病最后确诊还应依赖于特异性诊断。包括病理切片的镜检,如果观察到内皮细胞有核内包含体,则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取体温升高阶段的病犬血液进行分离培养,发现病毒则可确诊;其他还可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PCR 技术等方法进行特异性诊断。
3.4 治疗
病初可用高免血清治疗,中后期无效。
对症治疗,静注葡萄糖补液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 对康复有作用。
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
对患角膜炎病犬可用0.5%利多卡因和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3.5 预防
定期给犬做免疫,常用的疫苗有犬传染性肝炎弱毒疫苗,断奶后每只犬皮下注射1.5 毫升,间隔3~4 周再注射2 毫升。以后每半年注射1 次,每次2 毫升。免疫期为半年。此苗在发生疫情时不应使用。另外还有犬传染性肝炎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二联苗和犬五联苗。
由以上疾病可以看出,犬常见的传染病一般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发病表现,并具有传染性。作为养殖者,重要的是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按规定对爱犬进行疾病的免疫可以有效的控制常见传染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