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认识

2015-11-18段旭峰查建娟

时代金融 2015年5期
关键词:存款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段旭峰 杨 龙 查建娟

(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云南 普洱 665000)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加入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全面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根据自愿确定,我国贷款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1]。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在深入推进中。从国际经验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大于贷款利率市场化。所以存款利率实行完全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作为金融安全网重要组成部分的存款保险制度。目前,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大势所趋,对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关重要。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经营存款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特定的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当投保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破产倒闭或者其他经营危机时,由特定的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赔偿保险金等方式保证其清偿能力,保证存款人利益的一种特殊的保险制度[2]。一般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明确规定了投保标的、投保范围、投费的缴纳、赔付原则等各保险要素的存款保险制度。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的存款保险制度[3]。实际上,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介于隐性存款保险的诸多弊端,全额赔付的隐性存款保险转变为有限赔付的显性存款保险势在必行。

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银行传统业务——存贷款业务,仍是我国银行的主要业务,存贷款的支配作用没有改变,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有重大现实意义。由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自身局限性,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变得越来越迫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如下:

(一)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理财意识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一直以来,我国银行得到国家多方面的支持,致使公众陷入银行信用就是国家信用,所以银行是不会破产倒闭的,钱存入银行是安全无风险的误区,人们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关注银行经营和自主选择银行的内在动机。而银行存款制度的建立,首先,让大众全面了解银行的本质,认识到银行破产倒闭的客观存在性,消除对银行的盲目依赖,对银行持理性态度。提高风险意识,激励存款人关注银行经营情况,特别是大额存款客户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依托大数据,密切关注银行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其次,建立存款人对银行信用的信心。存款保险制度以立法形式为大众存款安全提供明确的制度保障,充分保障存款人权益,这也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可以避免因储户的个别行为而引发大众“羊群效应”下盲目跟从带来的传染性挤兑风潮,维护银行金融系统的稳定。最后,鼓励存款人积极理财。虽然目前以50万元人民币为最高偿付限额,99.3%以上的储户都能实现全额赔付,但存款的增值保值是必要的,理财是唯一出路。尤其是大额储户,限额偿付制度下,还有限额以上的存款暴露在风险之中,所以应遵循“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混搭理财,进行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

(二)创造平等竞争环境,鼓励银行改革创新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偏爱诸如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银行,致使银行出现“大而不倒”的怪现象,使得公众更加信任大银行,对中小银行缺乏信心,这容易挤压中小银行的发展空间,造成大银行变相垄断经营的局面。中小银行发展重要的前提和条件就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让公众对银行能有稳定的预期,使得中小银行获得与大银行同样的公众信心,削弱了大银行的垄断地位,营造了大中小应同台平等竞争的环境,激发银行活力,激励银行业蓬勃发展。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中,倒逼银行改变资金来源单一的状况,加快金融创新,调整业务结构,努力扩大银行业务范围的广度和加深业务范围的深度,经营收益向多元化发展。银行在经营中将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功能、范围,最终形成银行业的良性竞争。另外,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加剧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与此同时,双方合作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可以预见的,这将刺激银行线上线下全方面发展,加速银行互联网化,也将会推动更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产品的井喷式发展。

(三)加强市场约束,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弊端日益凸显,事实上,国家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是银行经营行为的最终买单者。一再给银行注资、助其剥离不良资产,对问题银行提供紧急援助,这些行为不仅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为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行,致使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缺失,市场调节机制失灵。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消除银行对政府的依赖性,将政府从刚性兑付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调节作用[4],真正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另一方面,没有政府的庇护,可以刺激银行主动规避风险,注重经营的安全稳健。更能激发银行主动开拓发展,促使资金由低效利用部门流向高效利用部门,提高资金的优化配置,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下,引导破产金融机构稳定有序的退出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此外,存款保险制度与存款准备金率有重叠的功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望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这能降低银行成本。

(四)提高处理金融机构问题的效率,降低处置成本

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依据,缺乏必要的事前资金积累,问题银行出现时,各处理部门都是临时组建,临时制定处置方案,缺乏事前准备,缺少必要的沟通机制,各部门很难保持步调一致,沟通顺畅,无法迅速进入状态,这降低了处理效率,增加了处置成本。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可以立即启动处置程序,按照法律的明确规定,启用事前准备的保险基金,快速并有条不紊的进行处理工作,抓住最佳的处理时机,高效完成处理工作,降低处置成本。

三、构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也不例外。所以在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银行业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防范,这是构建存款保险制度面临的关键难点问题。如何完善契约提供一个可以兼容银行股东管理者、存款人、借款人和监管者等多个关联方的激励机制,走出银行“囚徒困境”,值得认真思考。其次是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的划分与界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涉及保险业、银行业,收取的保费可能投向证券市场,这又涉及证券业,这使监管变得十分复杂。但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其间存在很多管理重叠和职责不清楚的地方,出现一些监管的盲区,合理划分各监管部门职责关系着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最后是缺乏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与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相配套。我国银行破产法有法律上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内容。规定原则性较强,且过于笼统而模糊,存在诸多的空白点,不具实践操作性[5]。制定与存款保险制度相得益彰,形成制度合力的银行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对能否顺利推进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非常关键。

四、结语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体系面临复杂多变的金融风险,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但可以事前预防,又可以事后救济,有利于形成市场化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权益、提高银行业获得公众信心、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举措,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发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推进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努力减少负面效应,充分发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金融安全网,提升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整体效能。

[1]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bpc.gov.cn.

[2]何光辉.存款保险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47-48.

[3]胡炳志.中国金融制度重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216-217.

[4]高鸿业.宏观经济学[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60-68.

[5]何畅.现行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金融论坛,2003(7).

猜你喜欢

存款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论挂失提取账户内他人存款的刑法定性
对经营性存款人加强结算账户管理的几点浅见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
探索建立中国式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尽快建立
浅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存款人的诉讼地位
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
如何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
关于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银行存款营销业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