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5-11-18李志美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量表护理人员

李志美

(濮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河南濮阳 457000)

神经内科大多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多,且为中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传统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对护理人员的压力很大[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健康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舒适护理模式从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方面入手,通过护理人员细致入微的感情沟通和熟练精湛的技术操作,让患者身心始终处于愉快状态,有效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2]。本研究针对性地对所选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4~73岁,平均(59.62±8.2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2人,高中学历32人,高中以下学历56人,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确诊条件,意识清醒无失语现象,入院天数≥3 d并自愿接受本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运用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舒适护理模式干预。①基本信息掌握。入院后对患者的职业、学历进行评估,了解其文化、工作、家庭、社会关系、性格和爱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注重情智护理,神经内科患者病情特殊,极易产生焦虑和沮丧情绪,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异,使用合理的情绪治疗方法调整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措施有明确的了解,对在恢复期间心理急燥的患者,耐心说明疾病恢复应循序渐进的道理,让康复后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治疗依从性。③基础护理。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差异等自身状况,输液时选用不同型号的针头,进针速度要快,减轻痛苦;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不要扎得太紧;为患者拍背时,力度适中,并注意保暖,防止坠床;合理调节室内光线和温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始终贯穿“四轻”来保持病房安静,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治疗环境。④康复护理。制定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的休息时间,适当的恢复训练课程,个性化的出院指导措施并建立多媒体平台,为患者成立健康交流和沟通的圈子,坚持电话随访,支持并鼓励患者的家庭延续性护理活动。

1.3 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量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自评量表(SDS)评分标准评定:SAS和SDS各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1~4级评分,我国以≥50分为有抑郁和焦虑症状,抑郁指数=各条目累计分/100,指数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重。两组患者生存生活质量,运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有1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4个水平,自理指数9项,活动指数6项,自理能力越强,得分越高,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分析,定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护理前两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比较表(±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比较表(±s,分)

组别 n 焦虑量表抑郁量表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0 56.34 ±11.26 31.58 ±3.34 62.69 ±10.85 32.46护理前 护理后±11.36对照组 50 57.35 ±12.09 37.49 ±11.06 64.23 ±11.12 38.67 ±11.69 t 0.432 3.617 0.701 2.694 P 0.667 0.001 0.485 0.008

2.2 巴塞尔评定指数 观察组巴塞尔评定指数护理前为(6.33±5.15)分,护理后为(60.41±9.26)分,对照组护理前为(6.74±4.98)分,护理后为(47.25±7.41)分,两组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于1995年由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率先提出,并形成舒适护理理论概念,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正式提出舒适护理模式,又称台湾“双C萧氏”护理模式,它以最易懂(用最简单的办法让患者改变不适)、最务实(通过即时护理,让患者立即得到好的效果)、最实惠(让患者直接受惠)、最广泛(可应用于各个科室)、最迅速(迅速减轻和消除患者不适)为特点,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更新[3]。神经内科大多数患者对突然发生的肢体障碍、进食困难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应评估患者病情,根据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计划,为患者进行全补偿护理服务、部分补偿护理服务,倡导“陪而不护”,让患者学会自理和生存的本领。常规内科护理中,护士只注重治疗操作和护理行为,对患者的性格、病情了解不够,健康教育只是口头宣教,没有落到实处。舒适护理模式是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最好的践行方案,本研究观察组从患者入院就实施了全面、整体、人性化的整体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量表评分(SDS)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生活质量,巴塞尔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不仅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不同程度减轻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还有效地提高了生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朱丹丹.神经内科护理隐患分析和预防策略[J].吉林医学,2014,35(21):4723-4724.

[2]张丽.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475.

[3]毛晓华.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927 -928.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量表护理人员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