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

2015-11-18孙熠

音乐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前奏曲李斯特马丁

文/孙熠①

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

文/孙熠①

1830年12月,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在巴黎音乐学院首演,台下一位19岁的年轻人当场为之倾倒并疯狂地鼓掌,继而引发了其对标题性交响音乐的共鸣与思考。他,就是未来追寻标题音乐理想的先锋人物—李斯特。《幻想交响曲》那色彩丰富的管弦乐技法以及这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体裁形式给予他极大的震撼与启发。他敏锐地感受到这部交响曲的意义,认识到标题音乐将是“未来音乐”的发展方向。但是,与柏辽兹利用传统交响曲框架进行艺术改良所不同的是,同样富于创新精神的李斯特做了更为大胆的突破。他对交响套曲的多乐章结构与奏鸣曲式的固定发展模式加以变革,将诗歌的情感表现和哲思意蕴融于交响语汇之中,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交响诗。

李斯特画像

《前奏曲》

交响诗(symphonic poem)是一种单乐章的器乐音乐体裁,它将交响套曲各乐章的结构功能浓缩在单章套曲化结构之中,同时又包含奏鸣曲式的三部逻辑结构(呈示、展开、再现)。其内部各段落不间断发展,运用单主题展开与变形的手法,将音乐融合成有机而紧密的整体。其标题内容可涉及戏剧、文学、诗歌、绘画等姊妹艺术。相对传统的交响套曲,交响诗既能体现深厚的思想内涵,结构规模又精练适中;而且,其音响色彩更为丰富,造型手法更为形象具体。它具有叙事性、描绘性、抒情性、戏剧性、哲理性等特点,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最重要的形式载体。

①孙熠:上海音乐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

李斯特一生共作有13首交响诗,其中尤以《前奏曲》最为著名。作品由李斯特亲自指挥,于1854年2月23日在魏玛首演。《前奏曲》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富于诗意的生活图景,真实地刻画了青年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作品终曲部分慷慨激昂的进行曲主题与宏伟壮丽的青春主题甚至被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而频繁引用。在二战时期的德国,无线电台广播通知的开场白与政治宣传影片中都曾播放过这些音乐片段,其影响范围之广泛可见一斑。

就这首脍炙人口的交响诗名作而言,人们在为其光彩夺目的管弦乐音响所沉醉着迷的同时,不禁会对作品所蕴含的诗意联想与作品所传递的个性化情感体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亦会对作品新颖独特的体裁建构形式萌生疑问。作曲家是如何处理标题意蕴与文字说明的关系?作品的标题内容是如何呈现的?《前奏曲》如诗一般精炼简洁的结构形式又是如何构建的呢?

管弦乐总谱

一、“前奏曲”的标题意蕴

“前奏曲”并非指一种音乐体裁,而是一个富含人生哲理与宗教寓意的“诗性”标题,意指“人生的前奏”。作品原本是为合唱曲《四元素》所构思的序曲。后来,作曲家对该曲进行修改与扩充使其成为一首独立的交响诗,并选取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的冥想》中的一节诗篇作为与乐曲标题内容相适应的文字解说,将其刊印在总谱扉页上。诗文大意如下:

我们的一生,不就是由死神敲出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歌曲的一组前奏曲吗?爱情是每一颗心中的朝阳,但暴风雨猛烈的冲击驱散了青春的幻想,它那致命的雷电毁灭了神圣的祭坛。在残酷的打击下,怎能不冲出暴风雨,投入宁静的乡村生活去寻求安慰,借以忘却伤痛呢?然而人不能总是沉迷于大自然的温柔与平静,一旦号角长鸣,他便急速奔向召唤他的阵列,在战斗中完全恢复自信,并充分发挥他的力量。

这段诗文表现了人受命运摆布的一生,即生命是一曲不可知的歌,其庄严的第一个音是“死亡”,而人生是这首未名之歌的一系列前奏曲。无论恋爱也好,隐居也好,战斗也好,都是自发而无目的的。拉马丁受柏拉图和宗教思想的影响所形成的玄妙的生活哲学,也正符合李斯特充满矛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对生命充满期盼与热情,又对复杂的尘世产生迷茫,进而陷入宗教式的自我陶醉。

但是,由于这段标题文字是作品完成之后才找到的,所以拉马丁诗篇的文字内容与《前奏曲》真正所表达的音乐意蕴不可能完全吻合。而且,李斯特从自身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与哲学观念出发,运用音乐语言重新阐释并升华了拉马丁原作的诗意内涵。拉马丁原诗将“生命”视作“死亡”的前奏,诗篇充满着对人生的怀疑,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而李斯特的《前奏曲》却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探求和对人的力量的赞美与肯定。某种意义上讲,《前奏曲》更像是一首生命的礼赞,也颇像是作曲家本人的一幅性格写照。

二、标题内容的“诗意”表达

诚如上文所述,李斯特仅仅是选择拉马丁的这首诗用做这部交响诗的题注,《前奏曲》只是在某些形象、情绪上与原诗作有相似之处,并没有对人生历程的所有细节进行全景式描绘。因此,《前奏曲》并非是拉马丁原诗作的“音乐解说”, 作品立意对青春活力与乐观进取进行歌颂,其标题内容更多地着眼于内心体验的揭示与阐述,通过一系列的情绪变化—戏剧性和抒情性、田园性和凯旋性—来“叙述”人生各阶段的心路历程,进而表达作曲家本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领悟。

这种不拘泥于场景的具象刻画,重视标题意涵的音乐叙事方式,源自李斯特对标题音乐审美趣味与创作理念的独特认识。作为交响诗的创立者,李斯特倡导“诗的模型”的写作路线。其音乐表达不拘泥于情节的始末,不刻意描绘具象的景物,而以体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为主旨,赋予听众更多的诗意想象空间。李斯特信奉的美学理念是“诗乃艺术之精华”,这一审美旨趣产生于1837—1839年间他在意大利“旅行岁月”期间的见闻与观感。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给予他许多感染与启发,继而引发出诸多对艺术美学观念的思考。他认为“诗”能够祛除艺术的枯燥与教条,认为音乐家同时也是音乐诗人与音乐造型师。早在1837年,他就对标题音乐的创作理念作出如下说明,即“标题的目的是策动作曲家进行创作的推动力,并力求具体表现乐曲的思想和意念。因此(音乐作品)可以在某些印象的影响下进行创作,并且(作曲家)期望听众能够了解这些在他心中所欲陈述的印象”。

虽然,李斯特从柏辽兹的标题性交响音乐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但两人的创作路数并不相同。与擅长于情景渲染与细节描绘的柏辽兹不同的是,李斯特更加注重音乐作品诗意内涵的抒发与阐释。李斯特曾在《论柏辽兹与舒曼》一书中阐明自己对音乐标题性质的理解:他毫不怀疑“音乐是能再现当代诗歌巨作中的光辉形象的”。他认为音乐家选择标题,是“描绘或说明乐曲隐含的和它所要引起的感情”,自己的音乐和标题与“文字所表现的思想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新形式既是音乐史中早已存在的现象,又是当代及未来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对柏辽兹,李斯特似乎更能参悟到贝多芬对音乐标题的说明,即“情绪的表现多于描绘”。李斯特心里非常清楚,就具象描绘而言,再好的“管弦乐音画”也比不上一幅普通而实在的风景素描;而音乐作为一种“神秘而特殊的语言”,其本质在于探究人类内心世界的无限与深邃。李斯特意图通过交响诗的写作,将标题的诗意精神融于音乐中,从而建立起主观思绪与外部世界的“特殊联系”。《前奏曲》正是把人性面对青春、爱情、苦难、奋斗等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体验,运用“音乐话语”进行“诗意”的表达,使这些主观体验能深入听众的心灵,唤起高尚的情感和崇高的激情,以满足人们对美和伟大精神的难以名状的需求。

三、乐曲分析

《前奏曲》采用再现部倒装的奏鸣曲式,其结构大致分为与拉马丁原诗相对应的四个段落,相当于交响套曲的四个乐章,但前后连续演奏。

首先,乐曲用两次低沉、晦暗的弦乐拨奏拉开了“人生序曲”的大幕。庄严的引子不断重复着贯穿全曲的主导动机 “C—B—E”,这是一个先下行二度后上行四度的三音列,带有严肃的疑问语气,好似拉马丁那探寻生命之谜的诗句“我们的一生,不就是由死神敲出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歌曲的一组前奏曲吗?”

紧接着,乐曲进入庄严的行板,呈示部暨第一段情景“青春的幻想与爱情的曙光”开始了。低音乐器奏出强有力的主部主题(35-46),它是从主导动机(疑问音调)衍生而来的,但音调坚毅、情绪昂扬,象征生命的火焰与青春的活力,刻画出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信心和力量的精神风貌。随后,弦乐组奏出富于歌唱性的连接部主题(47-69),其音调仍然脱胎于主导动机,甜美、欢愉的旋律好像在讴歌青春的幸福,色彩性的调性转换好似生命之光的闪耀与变幻。其后,圆号奏出恬静温柔的副部主题,其内部所隐藏的音调取自主导动机的变形,这段明静而优雅的抒情旋律,对应于诗文中的“爱情是每一颗心中的朝阳”,描写青年人内心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

但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驱散了青春的幸福,乐曲速度加快,进入展开部。这段音乐对应于诗文的第二段情景“生活的狂飙”,弦乐队将主导动机变形为一连串的半音化音型,象征着疾风骤雨的猛烈,在其阴森恐怖的气氛渲染下,铜管乐将主导动机转化为狂暴的咆哮声,象征着命运的残酷与森严。在暴风雨的肆虐与战斗号角的怒吼中,年轻的心灵遭受了极大的冲击与考验。

狂风暴雨终于渐渐远去,音乐平静下来,双簧管再次响起悠扬温婉的连接部主题,将乐曲导入到牧歌风格的插部。这段音乐是诗文第三段情景“田园的宁静与心灵的安慰”的音响写照,先由木管乐器奏出一段生机勃勃而富于原野气息的插部主题,并随后与副部主题交织在一起,描写和平安详的乡村生活和对甜蜜爱情生活的回忆。

随后,象征爱情的副部主题逐渐加快节奏,并转化为刚强坚毅的性格,乐曲进入壮美辉煌的再现部。这段音乐相当于诗文的第四段情景“战斗与胜利”,连接部的抒情曲调现在变成铿锵有力的号角音调,接着副部主题转化为一首威武雄壮的军队进行曲。最后主部主题以威风堂堂的宏伟气势再度出现,象征那个曾遭受暴风雨打击而过上隐居的乡村生活、借以逃避现实的青年主人公,在号角声的召唤下,斗志昂扬地奔赴岗位,在战斗的考验中重新恢复了青春的活力与自信。整首交响诗在宏伟壮丽的音响中强力收束。

(责任编辑 吴家军)

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十六)

猜你喜欢

前奏曲李斯特马丁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神笔马丁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钢琴前奏曲
维马丁的诗
前奏曲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