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瑰宝——邛窑

2015-11-18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邛窑传人何平扬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邛崃窑址陶瓷

○文/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邛窑传人 何平扬

四川省邛崃市古称临邛,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位于成都平原的南部,是传统的川滇、川藏贸易的门户,扼成都平原西南交通的咽喉。自秦以后,邛崃作为护卫成都的西南重镇,一直是川西农业发达之区商贸集散之城。物产丰富,文风浩荡,商贸发达,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遗迹。其中著名的邛窑遗址、唐代佛教石窟艺术、宋代石塔堪称邛崃留给后人的三大历史文化遗产,都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邛崃古城于2000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到邛崃考察观光旅游,都情不自禁到久负盛名的南河南岸十方堂邛窑遗址公园内,参观邛窑唯一传人何平扬大师及儿子何丹大师的邛窑瓷艺生产作坊,现场感悟并购买他们的新邛窑艺术品和特色唐风邛瓷旅游纪念品作为收藏和馈赠礼品。

邛窑是目前中国最具特色的最早使用高温彩釉技术的古老名窑,其产品釉色极好,光洁莹润,是陶瓷上进行彩绘的较早窑址之一,价值可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并进入国家大遗址重点保护名录。《中国陶瓷史》称:“南朝时,四川成都和邛崃等地区先后建立瓷窑,烧青瓷。四川成都地区唐代瓷窑以邛崃有代表性,窑址以十方堂比较集中,唐代是邛窑的极盛时期。”

唐代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志》称:“临邛县铜官山,在县南二里,邓通所封,后卓王孙贾为陶铸之所。”这是汉代临邛有邛窑的文字记载。明代在西汉首富卓王孙系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故居遗址掘得卓氏瓮。明邛州人杨儁说:“瓮制浑雅而坚,身高三尺五寸,腹阔九尺五寸,足阔四尺,下有汉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邛崃出土的汉代邛陶有输送盐卤、天然气的陶管和有汉代记年的铭文砖、画像砖等邛陶实物,足以说明邛窑始于汉代。

以上出土实物证明,汉代邛窑生产的是陶器,经过邛陶艺人的薪火相传,生产工艺不断的改造、创新,由低温到高温,由青瓷到多彩,邛窑烧造到唐代已达到了高峰。历史充分证明邛窑烧造高温瓷应始于东晋,成熟在南朝,鼎盛于唐至五代长盛不衰,南宋晚期逐渐衰落,共经历了约九个世纪。

寿桃瓶

虬龙提梁罐

邛窑烧造年代久远,器物造型独特,釉色丰富多彩而闻名于世。邛窑最早烧出了三彩釉瓷,为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足与北方的“唐三彩”相媲美,其作品精美绝伦,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大博物馆均有收藏。邛窑是最早使用高温彩釉技术的名窑。据专家考古调查研究,已发现古代比较集中的窑场遍布长江上游的支流岷江、沱江、涪江流域支系的沿岸,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西部和南部地区计13个市县。这些地区的窑场普遍起始于东晋或南朝,有的结束于隋或唐,多数终于唐末、五代或宋。这些窑场的产品其胎质与釉色造型与纹饰多具有明显的共性。邛窑系分布于邛崃市境内古瓷窑遗址的总称,包括邛崃固驿的瓦窑山窑址、西河的尖山子窑址、白鹤的打渔村窑址和南河十方堂窑址,分别位于市城之东西南三面的南河、邛江、文井江岸,其中以十方堂的窑址分布广,面积最大,窑包最多,品种最丰,产品最精,质量最好,烧造时间最长,产品销售范围最大,对省内外的瓷窑影响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至今仍保存着大大小小13个窑包,所以也被称为“邛窑”。邛窑出土陶瓷可分八大类:1、生活用具类;2、文具类;3、玩具类;4、工具类;5、人物俑类;6、动物俑类;7、建筑材料类;8、窑具类。它们都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独有的地方特色,在陶瓷领域别树一帜,是四川青瓷系代表,声溢四海。邛窑所产生活用具如壶、罐、钵、碗、砚、玩具等广传于海内外,其中尤以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奄笔记》中提及的唐代邛窑产销省油灯最为出色,“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盎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它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是邛窑那些能工巧匠们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陶瓷史上极富诗意的创造,可见我国唐代早就提倡节俭生活的中华美德流传至今。

鹦鹉杯

邛窑唐代名作“邛三彩”又称“蜀三彩”,是高温无铅釉,除了大量生产的各种缸、钵、盆、罐、碗类外,还有鸭儿杯、鸳鸯杯、美人抱鱼杯、鸡杯、鹅杯、鱼杯、鹦鹉含花杯、胡人酒壶、胡人杯等各式酒具、茶具,各种生肖、玩具等造型别致、釉色丰富、美不胜收,尤以手捏人物、动物、飞禽走兽,生动传神,简洁明快,大胆夸张,融合了古波斯、印度艺术的造型风格,非常独特精典,雕塑人物与动物形象、生动、质朴、圆浑。所烧单色釉有青、绿、蓝、灰、黄、酱、褐诸色,青中泛黄,或釉中点染褐、绿、彩斑、圈点、绿黑联珠等,还有许多书以“临邛”、“蜀”、“和尚”、“大吉羊”、“大书之”、“永元”等文字装饰,笔简意赅,泼辣豪放。邛窑的悠久烧造历史和它精美绝伦的技艺早已被国内外陶瓷考古研究专家认可,具有别异于其它中国名窑的不可代替的艺术魅力。在中国陶瓷以“南青北白”而闻名的隋唐时期,邛窑就以其釉色丰富、器型多样、工艺高超而称雄于世。邛窑先进的工艺对北方“唐三彩”、湖南长沙窑、安徽寿州窑乃至宋代各大名窑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陶瓷发展史上来看,中国陶瓷从单色釉演进到双彩釉,再进一步演进到多彩釉,这样一个彩釉递进的过程,正是邛窑率先勾画出来的。到了南宋以后,由于诸种原因,邛窑逐渐衰败,工匠纷纷流散各地。新中国成立之后,民间只保留日用粗陶瓷器、坛、罐、钵、缸、碗、壶类产品生产,包括粗瓷土釉、青釉、褐色釉,古代五彩缤纷的各类无铅彩高温釉和邛“三彩釉”及彩绘技术均已失传,邛窑的辉煌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正如考古学家成恩元先生说的,“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六七百年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视而不见,让满腹锦绣、身怀绝宝的邛窑过着凄凉寂寞、不为世人所知的日子,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劫掠蹂躏的苦难中再度闻名于世。”

窑变铜绿釉茶壶

釉里红水杯

1935年有人在十方堂发现地上有堆集如山的残碎瓷片后,揭开了大规模非法盗掘的序幕。据美国学者、原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的《邛崃陶器》一文所述:“这个陶窑的出土物,至少在最近几十年来,不断出现于成都市市场,并被一些对古陶器感兴趣的人们收购和珍藏。”1936年夏季,一些穷人和士兵为了获得能卖钱的陶片,差不多把整个十方堂窑址表面狂热地翻掘了10到15英尺的深度,即使最珍贵的陶器,也被人们收集在篮子里称斤论两地出售。在近两三个月中,相信卖掉的陶器,其价值可达到3万美元以上。

1935年的乱掘引起了社会上一些民众注意后,纷纷去捡露在地面上的残片及进行小型挖掘,因此邛窑遗址再度被发现,受到人们的重视。唐式遵原为刘湘部下,在21军中任32师师长,抗战中调出四川,升任军长及国民党集团军总司令,安徽省主席等职。当时邛崃的驻军正好是唐式遵率领的32师。本来驻军是负责全县治安保一方平安的,但唐式遵却命令士兵们抢劫性地挖起古物来。在那场浩劫中,唐式遵是掠夺邛陶最多的一人。邛崃魏尧西在《邛窑志略》一文中记述了“二十五年(1936年)唐式遵驻邛崃,更作大规模之挖掘。军民齐集三四百人,争先恐后,日夜挖掘,所收甚夥;且运到上海市博物馆公开展览。并设市专肆售卖……省恒古董商人图渔利,往来不绝。当时出版的《美术生活》杂志称:“将最美之邛窑(陶)摄成图片,专刊介绍。邛窑之名,由是风传海内焉。”

1935年和1936年两次掠夺性的挖掘,对十方堂窑址的破坏十分严重,大批出土陶瓷品种丰富。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重庆古今文物馆、上海博物馆和私人办的重庆希成博物馆,以及稍后成立的四川省博物馆都纷纷尽力收藏。而散失在国内军阀、官吏、豪绅、古董商人、古文物爱好者手中及辗转流出国外的就更多。在成都唐式遵的公馆里,就有一条路面全是用邛窑彩瓷片铺成的路。国外许多大博物馆也都藏有邛窑彩瓷精品,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设有“邛窑”出土文物专柜展览。

1984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和中国古陶瓷外销研究会、2001年4月邛窑古陶瓷科技考古研讨会均在邛崃召开,全国各地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学者云集邛崃,对邛窑古陶瓷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了明确的定论,并分别出版了《四川古陶瓷研究》一、二集和《邛窑古陶瓷研究》,特别是得到我国陶瓷泰斗耿宝昌先生的定论:“高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其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湖南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因之两窑产品颇为相似,成为姐妹艺术堪与其周边名窑相媲美。”邛窑是蜀文化的骄傲,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说的那样:“邛窑艺术和科技是我国隋唐陶瓷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

猜你喜欢

邛崃窑址陶瓷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海门和邛崃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对比研究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基于邛崃市云正合作社和洁环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陶瓷艺术作品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