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学从“求变”到“有序”

2015-11-18丁国权

文理导航 2015年3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丁国权

【摘 要】教材编排中存在很多知识点分化的现象,主要体现为“螺旋式上升”的思路,但教学中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将分化的知识点加以整合,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助学学生构建认知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以“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为例,提出课堂教学中整合教材的策略,从而达到“有序”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整合教材;有效教学;有序教学

一、提出问题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一》(2014年6月第6版)的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发生了新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从原第四专题提前到第二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一节;另外,第三专题第一单元,“铝及铝合金”与“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两课时的顺序进行了对调,将“铝及铝合金”从原来的第三课时提前到第一课时。这种调整的依据来自于一线化学教师在进行这两块内容教学时的意见反馈。教材编排顺序的改变体现了教学一直处于动态改革中,也反映出调整后的编排顺序更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高中化学新教材在编排某些核心内容时,可能会将其编排在必修、选修等不同模块中,这体现了教材编排“螺旋式上升”的思路。但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考虑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因素,还要综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的系统性,自主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更为有序的教学。

教材中,除了对以上两处的内容进行调整以外,还有多处内容可以整合。如“电解质”的概念教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必修一第一专题《物质的分散系》一节中,在第二专题《离子反应》一节中再次出现强、弱电解质概念,而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电解质是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基础。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电解质、非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两组概念在《物质的分散系》内容中完成,在《离子反应》教学时只需要复习回顾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以此引入离子反应的本质,如此整合可以使电解质的概念更系统,使《离子反应》这节课的内容更完整。

二、整合教材的策略

1.“吃透”教材,系统把握教材内容——明确要不要整合。首先,领悟教材编排的理念。教材编排一般遵循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科学知识的应用性三个原则,现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共分为八个模块,即化学必修一、二,选修《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教材主要反映了三个理念:第一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从经验中学”、“做中学”。第二理念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的组织往往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第三理念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些理念,教师教学时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不随便拓展加深知识难度。很多从高三回到高一教学的教师容易忽视这一点,常常以高考的要求对待高一教学,不仅使全体学生感到学习化学困难、消弱学习化学的兴趣,还会导致教学进度慢、教学计划无法完成等问题。违背理念,貌似系统完整却忽视知识的深度,最终只会浪费学生精力。

其次,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结构。必修模块一、二的内容基础,知识面广,应用性突出,是学习其它选修模块的基础。内容上包含了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等。它与高考选修模块内容相比是概述与深化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而在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材内容里也出现知识点分化现象,所以,在进行必修模块教学时,既要注意内容与选修内容衔接,又要做到必修内容的最大程度整合;既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照本宣科。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两组概念是具有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在《物质的分散系》一节中,教材依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否以离子形式进行分散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此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以部分离子和分子共存的方式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学生应该不难理解。在《离子反应》一课中,重点是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归纳离子反应的条件以及其表示方法,强、弱电解质是解释离子反应的基础,此处若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势必导致学生一节课形成多个学习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整合这两节课中“电解质”的内容既能充实《物质分散系》的教学内容,又能使《离子反应》的教学内容更加完整。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结构,是判断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整合的重要依据。

2.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能不能整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系统性越强,越有利于学生构建认知体系。《课程标准》对必修一中电解质概念的教学目标是:“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等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对选修四中电解质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显然,在必修一阶段的教学中,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组概念进行整合教学是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的。

通过内容整合,《物质的分散系》这节课在相同的时间里内容更加充实,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学习目标容易达成,整合教学成了课堂教学增效的有力措施之一。对于《离子反应》一节课教学时,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是解释离子反应的基础,通过整合,此时强弱电解质概念已经在同学们脑海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记忆和强化,学习离子反应前只要对这组概念进行适当复习回顾即可,这样可以使整节课的重点转向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习,又提高了这节课的教学效率。

教材充分关注知识的“螺旋式”构建,有规划的系统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教材”,而需要依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整合教材,“有序”教学,构建适合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案,使各阶段教学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134

[3]王晓捷.有机化学知识在不同阶段层级发展的实践研究——以“羧酸”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5):14—17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试议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