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则误报的讣告催生了诺贝尔奖

2015-11-18刘道玉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诺贝尔诺贝尔奖遗嘱

□ 刘道玉

(作者系武汉大学原校长)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发明家和资本家,他因为发明了一系列的炸药而闻名,被称为“炸药大王”。他只接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但却成为杰出的化学家、发明家;他虽然已是成功的化学家,但却挚爱文学,喜欢写诗,梦想成为“雪莱式”的诗人;他拥有价值连城的财富,但生活并不幸福;他渴望爱情,但却终身未娶;他出生于瑞典,但却长期在欧洲多个国家居住、从事研究,逝世于意大利,被称为欧洲的公民。他的人生是绚丽多彩的,从多个层面显示了他的才华,也披露出他的内心世界。他的名字举世皆知,仅就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发展的贡献和影响来讲,都是无人望其项背的。

他是19 世纪集发明家和资本家为一身的杰出人物。他致力于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和机械方面的研究,一生在多国申请的专利多达355 项。在瑞典、挪威、法国、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英格兰、苏格兰、芬兰等国,开办了100 多家公司和工厂。他到底拥有多少财富?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于1896年病逝,遗产大约用了4年的时间来清算,于1900年公布,他的遗产总共为32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0万美元)。这不仅在当时是一笔巨额的资产,即使在现在也是相当可观的财富。

1888年,正值他55 岁的时候,他的哥哥路德维希·诺贝尔因心脏病逝世。可是,法国一家报纸却以为是“炸药大王”逝世了,特地发布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的讣告。其中,称他是“‘死亡商人’,一代军火商,诺贝尔教授昨天过世了,他发明了更快的方法杀死更多的人而致富。他一生都在发明新式方法毁灭和灭绝生灵。”诺贝尔看到后,被惊呆了,方知人们如此的憎恨自己。他自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热爱和平、珍视荣誉和体面的人。这是一个悖论,在他追求高尚的人格与发明炸药造成的危害之间,多么不协调啊!

恰恰在这时,投身于和平运动的法国作家伯塔·茨特娜出版了她的小说《丢掉武器》,揭露和谴责战争。诺贝尔读过这本书以后,急于要与茨特娜就和平问题进行一次谈话,他们终于在瑞士和平大会上见面了,并就和平问题推心置腹地交换了意见。诺贝尔向茨特娜解释说:“自己并不是为了制造武器才去发明炸药,而是希望炸药能够捍卫和平。”从这个时候起,诺贝尔开始在内心里暗暗考虑,准备在死后把部分财产作为奖金,以奖给促进世界和平的人们。后来,他在给茨特娜的信中,又重申了他的这一承诺。这就是设立诺贝尔奖最早的想法,也是他对发明炸药造成危害的一种忏悔。

诺贝尔自幼体质虚弱,经常感冒、发烧,成年以后一直为科学发明四处奔波,常年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再加之他孑然一身,积劳成疾,于1896年12月10 日凌晨2 时因脑淤血逝世于意大利圣雷莫,享年63 岁。

诺贝尔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自知来日不多,于是他先后立下了3 份遗嘱,最后确认以第三份遗嘱为准。这一份与前两份的不同之处是取消了赠送亲友的部分,将自己全部财产用于设立奖励基金。现将他的最后的遗嘱附录于后:

“签名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经过成熟的考虑之后,就此宣布关于我身后可能留下的财产的最后遗嘱如下: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变换为现金的财产,将以下列方式予以处理:这份资本由我的执行者投资于安全的证券方面,并将构成一种基金:它的利息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将平分为5 份,其分配办法如下:一份给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发现和发明的人;一份给作出过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给在生理或医学领域作出过最重要发现的人;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给在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作出过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物理和化学奖金,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生理学或医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医学院授予;文学奖金由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授予;和平奖金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一个五人委员会来授予。我的明确愿望是,在颁发奖金的时候,对于授奖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迫切的愿望。

这是我唯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理的遗嘱,一概作废。

阿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

1895年11 月27 日”

这份遗嘱于1987年1 月由瑞典报纸公布,1898年5 月21 日瑞典国王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根据诺贝尔的遗嘱,瑞典政府于1900年6 月29 日,正式批准设置诺贝尔基金会,同一天瑞典国会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这就意味着,设立诺贝尔奖已走完了必要的程序。但是,实际上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质疑、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他的亲属也要争夺这份遗产,再加之遗嘱法律上的某些缺陷,诺贝尔奖几乎流产。

诺贝尔在逝世之前,指定了两名土木工程师索尔曼和利烈克维斯特作为遗嘱的执行人,在律师卡尔·林哈根的支持下,他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排除了各种阻力,终于使诺贝尔奖金正式启动了。1901年12 月10 日是诺贝尔逝世5 周年,第一届诺贝尔奖就在这一天颁奖,他的遗愿得以实现,这是对一位毕生贡献给了科学事业的伟大科学家的最好的纪念。首届获奖的五人分别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因发现了x-射线而获得物理学奖;荷兰化学家雅克布斯·范特霍夫因发明了渗透压定律而获得化学奖;德国Emil(Adolf)von Behring 贝林因发现血清治疗白喉和破伤风而获得生理或医学奖;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的《孤独与深思》获得文学奖;瑞士的琼·亨利·杜南(创办红十字会)和法国弗里德里克·帕西(创办国际和平联盟)获得和平奖。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创办300 周年,由该行捐资设立了“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简称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每年评选和颁奖一次,1969年首次授奖,截止到2014年总共颁奖46 次,共有57人获奖,其中28人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因此,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派实力雄厚,被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摇篮。

自1901年到2014年的113年中,除了因为战争被迫停止以外,总共有886 个诺贝尔奖得主,有22 个机构获奖。其中,有54 个国家的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获奖的美国公民多达365人,这与美国重视基础研究和科研经费充足是密切相联。获奖时年龄最大的是90 岁,最小的是17 岁,平均年龄为59 岁。男性获奖者有817人,女性仅有47人,分别占94.7%和5.3%。

那么,诺贝尔奖的设立究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首先是激励广大科学家从事发明创造,以追求万事万物的奥秘。科学研究当然不是为了获奖,但能够获得世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对于获奖者毕竟是一种荣誉和奖赏。目前,全世界颁发的各种奖项总共6000 多种,但奖励面最广、奖金最丰厚、颁奖最隆重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诺贝尔奖项。因此,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是对获奖者们首创性研究成果的认同,是一种无上的荣光。事实上,那些为数不多的获奖者,成了广大科学工作者们的榜样,激励他们在寻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勇敢地攀登。

其次诺贝尔已经成为全世界青少年们的偶像,激励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在世界不少国家里,都以诺贝尔奖为典范,设立了奖励青少年的各种奖项,如美国的西屋天才奖,该奖于1942年由西屋电力服务公司创建,是美国影响最大的中学生发明奖。每年通过竞赛,择优奖励10名左右最富有创意成果的学生,涉及的学科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和行为科学。1998年开始,由英特尔公司接管,并冠名英特尔天才奖。这个奖项有“小诺贝尔奖”之称,60 多年以来,有近千人获得这个奖励,其中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后来至少有7 个人分别获得了三大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再次是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哥白尼式”的连锁革命。本来,诺贝尔奖重视的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对应用性的成果是不屑一顾的,这是纯数学被排斥在诺贝尔奖之外的原因之一。但是,科学与技术是密切相联系的,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往往在技术领域里产生“哥白尼式”的连锁革命。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启蒙家,他在《学与术》一文中深刻指出:“学者也,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者也;术者也,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概括地说,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梁启超先生是我国分疏学与术的第一人,他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也印证了诺贝尔奖评选的重要原则,专注于基础研究领域第一次重大突破性的发明成果。

一百多年以来,诺贝尔奖的提名、评选、公布和颁奖,都是很规范和成功的,保密制度也极其严格。但是,错评、漏评的现象也偶有发生,也有个别人对诺贝尔奖不屑一顾,拒绝去斯德哥尔摩领奖。总的来说,诺贝尔奖的评选虽然存在某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它对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促进国际之间的科学技术合作,都是无可代替的。应当说,绝大多数的获奖项目,如x-射线、青霉素、集成电路、光纤、半导体晶体管等,在后来的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既体现学术价值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众多的获奖项目中,至少有三大成果都引起了技术领域的“哥白尼式”的连锁革命。

首先是原子核的裂变,这是由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的,为此他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不仅创建了原子结构模型,而且还培养出了14 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由于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才导致了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潜艇、宇宙飞船、原子能电站,以及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显示了它的连锁革命的效应。

其次是基因的发现,这是一项集前人之大成的重大成果。基因最早的概念是来自于格雷格尔·孟德尔,他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因子所控制的。1909年丹麦学者W.L.约翰逊提出基因一词,代替了孟德尔的因子,并形成了颗粒遗传学说。然而,因研究基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却是德国生物化学家A.科瑟尔,他因在研究核酸的化学性质和化学组成的贡献,获得了1910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从此,掀起了研究基因遗传的热潮,截止到2003年为止,研究基因遗传的就有51人获得了诺贝奖,其中生理或医学的44人,化学奖7人。目前,人类基因图谱已经破解,基因重组、转基因研究、干细胞移植、抗衰老基因破解、人类大脑活动剖析、人类记忆开关、基因药物的研制与应用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预示着生命科学的时代的到来。

再次,对科学技术变革影响最大的应当是计算机和网络。可是,迄今为止尚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计算机方面的科学家。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是因为诺贝尔的遗嘱缺陷所造成的。阿兰·图灵被称为是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他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可是在诺贝尔的遗嘱中,既没有数学奖,也没有人工智能奖,这就使得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影响最大的领域被排斥在外。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66年设立了图灵奖,被称为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这是对这位天才的科学家的最好的纪念。截止到2013年,共评选了47届图灵奖,59人获得了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如果诺贝尔当年看到计算机及其网络如此深刻地影响世界,他一定会欣然同意把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增补到奖励项目之中,使得诺贝尔奖更全面和更具有时代精神!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我们没有理由以当今科学技术的水准,去研判19 世纪末的一份遗嘱,也没有必要责备诺贝尔奖的缺憾。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诺贝尔,他无畏献身科学的精神,无私捐出全部资产的伟大胸怀,已经为世人树立了一座丰碑。我们要将诺贝尔精神发扬光大,迎接当代各种危机提出的挑战,以最大的智慧和创造性的成果化解人类面临的危机,应对和避免危及人类生存事件的发生,维护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安全,让人类的文明永远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诺贝尔诺贝尔奖遗嘱
诺贝尔奖知多少
阿克苏诺贝尔
被偷的遗嘱
2019年诺贝尔颁奖
这样写遗嘱无效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的防爆包装——纪念诺贝尔诞辰180 周年
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