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继承发展*
——论《江苏经籍志》研究价值与实现途径
2015-11-18
传承创新继承发展*
——论《江苏经籍志》研究价值与实现途径
陈立
论文从中国传统典籍目录研究角度,结合江苏古籍目录研究现状,提出开展《江苏经籍志》研究的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即呈现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扩大古籍整理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建设全省古籍数字信息资源库及开展珍贵古籍深入研究。文章同时提出了《江苏经籍志》项目的总体实施框架及实施条件。
文献目录古籍整理藏书文化地域文化江苏南京图书馆
0 前言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文献典籍可谓浩如烟海。广泛深入地整理、开发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更好地继承并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而编制典籍目录又为当务之急。“经籍志”是中国古代史书中记载图书目录的一类专题,通过集中记载的专题性历史文献书目,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一专题的历史概貌,从而折射出其鲜明的文化特点与个性。江苏既是文化大省,有着悠久的文化资源,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又是古典文献收藏大省,开展《江苏经籍志》的研究,整理出版全面反映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与概貌的古籍目录丛书工作,已迫在眉睫,应列为当前我省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尽快启动实施。
1 典籍目录的研究历史与价值体现
“经籍志”或“艺文志”都是以典籍目录为基础的编撰形式,是研究文化传承与特点的重要方式。我国是目录学起源很早的国家,从西汉刘向、刘歆《别录》和《七略》起,我国目录学的基础开始奠定。东汉班固节录《七略》撰成《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我国史志书目的先例。中国典籍史上重要著作之一《隋书·经籍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经籍志,它著录了隋代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对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首次给予全面总结,是后人了解并研究东汉到隋代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与《汉书·艺文志》一起,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书目工具书里程碑式的著作,为后人对这两个时代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后历代各有著作,形成系列化的具有独创性的目录学传统,为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典籍的日益丰富,有关“经籍志”“艺文志”编纂的种类与数量都在不断增长。从全国到地方都深深意识到,整理文献,即是梳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曾经的记忆,是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方式,要全面查清文化资源,凸显特色文化传承,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通力合作,统一体例,编撰好代表本地域文化特色的典籍书目。2006年湖南整理出版《湖湘文库》、2007年山东整理出版《山东文献集成》、2011年浙江整理出版《浙江文丛》,2014年广东省整理出版《广州大典》,收录了包括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史志资料。这些省份和地区的历史文献整理工程,无一例外都被列为当地的省级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为地域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仅全面反映了地域性的文化特色,成为当地标志性文化建设工程。更为地方文化的传承、研究、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项目虽然并非单纯的古籍书目形式,而是地方历史文献的全文影印,但在操作时都是以地方历史文献目录为基础,体例各不相同,基本可反应当地文化传承的脉络与特色。
2 江苏典籍目录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江苏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富庶、文化昌明,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的人文大省,也早有研究“艺文志”的传统。乾隆《江南通志》中曾有《艺文志》共5卷,收书数千种。清末常熟人潘任编著《江苏艺文志》,存经部14册。1929年《江苏通志稿》曾收《江苏艺文志》,惜编撰未完工,只有《经部》曾发表于《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第6、7、8期,《史部》稿本19册,藏南京图书馆。1949年吴廷燮任总纂编著《江苏通志稿》,其中亦有《艺文志》,按当时府县政区分为17卷[1]。集上述所成,并经历次编修与整理补充,1991年起,《江苏通志稿》再次出版,定位于史志书,主要搜集江苏的府、州、县、乡镇志与著名的山水、园林、寺观志等方志书目,分为大事、方域等22志。1997年编纂出版的《江苏艺文志》是在《江苏通志稿》的基础上,以人物为专题进行书目编撰,为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2013年编纂出版的《江苏地方文献书目》,主要立足于江苏地方史志文献和资料书目的收集,对每种书目都撰写了提要,是研究江苏地方文献的重要著作。此外,江苏省内一些地区,也在此项工作上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市《金陵全书》、无锡市《无锡文库》、扬州市《扬州文库》以及泰州市《泰州文献》。
总体上看,江苏虽然开展典籍书目研究较早,也形成过一定的成果,但从全省文化特色的高度看,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江苏通志稿》虽收集整理有一些重要史籍,但因其定位于史志书,因此主要偏重于搜集江苏的府、州、县、乡镇志与著名的山水、园林、寺观志等方志书目,未能收集更多的典籍和文化著作,内容不够全面。1997年编纂出版的《江苏艺文志》为书目著作,未能对每条书目加以提要评论,对更深层的文化典籍开发、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所提供的作用有限。《江苏地方文献书目》不收录家谱、宗教类文献和江苏省内所藏的其他代表性珍贵古籍。而地方上虽然有南京、无锡、扬州、泰州等地整理出版历史文献丛书,但是相比全国已经研究出版或正在整理出版的一些地区如湖南、浙江、广东、山东等,江苏现阶段仍然缺乏经过系统整理、能够全面反映江苏全省历史文化发展和江苏藏书文化传承概况的书目和文献丛书。
3 《江苏经籍志》项目概况
3.1 立项情况
2014年,南京图书馆组织申报了《江苏经籍志》项目,该项目被确立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为14ZD007),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任该项目首席专家。该项目于2015年起正式开展,2018年12月底前结题。《江苏经籍志》是南京图书馆历史上首次成功申报的江苏省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项目明确以江苏历史文献的载体和价值为研究内容,深化江苏省内典藏文献的相关研究,实现对江苏历代文献的梳理与把握,同时进一步推动全省古籍整理工作的发展,从而为研究江苏地域历史、传承江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文献基础,为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3.2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思路
《江苏经籍志》的研究,应该准确把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历史任务,密切配合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目标,切实了解江苏文化建设尤其是藏书文化、地域文化特色的发展概况和实际需求,在前期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扩大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范围与深度,从全面反映江苏文化概貌的高度上,对江苏历史文献展开系统的收藏、整理与研究。同时,开展《江苏经籍志》研究,不仅要掌握课题研究的通用方法,更要站在专业学术的角度进行。一是调研分析,对全省历史文献资源收藏进行更全面的调查,掌握基本情况与准确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数据分析工作,确定编纂体例。二是鉴别版本,对搜集整理的文献,根据编纂体例的要求,进行版本鉴别与遴选,确定入选资源的基本信息。三是考证文献,对入选文献进行择选,选取省内古籍收藏单位有特色,能反映江苏地域文化、收藏文化的珍本典籍,撰写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书志与提要。
3.3 总体研究框架
3.3.1 《江苏经籍志·典藏志》
对江苏省各主要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存藏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按照古籍编目条例的要求,采用古籍五部分类法,以历史时代为序,将全部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最后形成一个能反映省内主要古籍收藏单位收藏内容的总书目。该目录既包括有反映古籍文献性质的基本因素,也会体现省内各收藏单位文献的存藏状态等,为今后利用该成果的研究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引。
3.3.2 《江苏经籍志·书志》
选取省内古籍收藏单位有特色,能反映江苏地域文化、收藏文化的珍本典籍,统一参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关于善本书志的撰写体例,以客观反映古籍外在信息为主,编写每部珍本典藏的书志,并配以该书有代表性的书影一幅,以文献著者历史时代为序,汇集成册。书志撰写突出古籍的客观状况及版本源流等。
3.3.3 《江苏经籍志·提要》
选取省内古籍收藏单位有特色,能反映江苏地域文化、收藏文化的珍本典籍,可参照《中华再造善本》提要撰写体例,以反映古籍特色内容为重点编写提要,并配以代表性书影一或多幅。最后根据所选古籍,分若干专题类目,以文献著者历史时代为序,汇集成册。提要研究将突出学术性与实用性。
3.4 成果特点
研究成果将形成《江苏经籍志·典藏志》《江苏经籍志·书志》《江苏经籍志·提要》三种专著,集中体现出“全”“精”“深”“准”“特”。《江苏经籍志·典藏志》是整个项目的研究基础,是项目的内涵所在,特点在于“全”和“准”,即尽可能将全省公藏机构古籍书目收集齐全,形成江苏古籍联合目录之大成。《江苏经籍志·书志》是书目研究基础上的提升,是项目的外延,特点在于“精”,即精选部分书目分专题进行客观著述,体现江苏古籍收藏文化之博之精。《江苏经籍志·书志》是整个项目的升华,特点在于“深”和“特”,以全省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之书及其它有代表性的珍本古籍为研究主体,撰写提要,展现江苏文化特色。整体研究层次由浅入深,最终构建出“江苏经籍志”的系统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在两个方面也有所突破。一是在体例上。总目按经史子丛五部分类法分类,同时增设“方志”“家谱”“日记”“宗教”四个专题分类。在内容上与“江苏艺文志”“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形成互补,弥补此前不曾收录家谱、宗教类文献的缺憾。二是在形式上。除了书目、书志、提要并行的形式外,在项目进行时,还可考虑择其中未出版的珍贵古籍影印出版。形成书目、书志、提要、出版物四位一体的成果。此外可考虑依托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数字平台,搭建“全省古籍数字资源库”。
4 《江苏经籍志》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
2015年4月17日,南京图书馆召开了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经籍志》开题专家论证会。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双传学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尚庆飞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江庆柏教授,江苏凤凰出版社姜小青社长等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江苏经籍志》立足江苏本省文献典藏,结合江苏地域历史文化,其项目实施对于全面传承和发扬江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双传学教授指出,《江苏经籍志》项目及其研究不单是加强江苏典籍的整理工作,也是深度挖掘江苏文化的历史积淀,在传承江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学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基础价值。尚庆飞教授提出课题成果将会对江苏地域历史的学术研究、文化发展产生引领作用[2]。程章灿教授提出文化的传承在于文献的传承,项目脚踏实地进行江苏文献书目的研究,非常重要。江庆柏教授提出,项目特色显著,可深化项目研究成果,选择有江苏文化特点的成果进行整理出版。徐兴无院长提出,项目有很多创新之处,包括研究体例的创新以及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体例创新。姜小青社长提出,十年前就曾有政协委员提出“江苏文化大典”的研究,《江苏经籍志》项目对于摸清家底,促进“江苏文化大典”或“江苏文库”的尽早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江苏经籍志》项目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特点:
4.1 呈现江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江苏是历史文献收藏大省,藏书文化源远流长,古籍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从叶梦得紬书阁到钱谦益绛云楼,从毛晋汲古阁到黄丕烈百宋一廛,从汪士钟艺芸书舍到瞿氏铁琴铜剑楼……一代代藏书家接力泳进,薪火相传,藏书质量之高,数量之丰,独一无二,是了解、研究江苏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状况的可靠依据。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古籍总藏量约450万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全国善本56 787种,江苏9000余种,占全国的16%。而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收藏古籍2750万册,江苏公共图书馆占有360万册,占全国总量的13%。仅地方文献从分布范围看,就涉及到今天全省13个省辖市以及下属市县区域,珍贵古籍更是“册府千华”,占据全国珍贵古籍藏量的十分之一以上[3]。这些分藏于全省各地的古籍,通过《江苏经籍志》的系统收集著录,可以全面展现江苏古籍收藏文化的源流与特色,折射出江苏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状况,进而呈现江苏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全面展呈江苏地域文化特色。
4.2 扩大古籍整理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江苏经籍志》与此前《江苏通志稿》《江苏艺文志》《江苏地方文献书目》的收录范围形成互补,在江苏地方史志文献、资料,江苏籍名士著作典籍的基础上,增加江苏省各主要古籍文献收藏单位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古籍书目,构建全面、系统、深入的江苏古籍书目体系,形成江苏所藏历史文献目录之大成。这些书目体现了包括江苏在内的更广泛地区的文化特色,不仅对于扩大江苏古籍研究的范围,挖掘更深层次的江苏特色地域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全国其他相关地区来说,在开展自身地域特色文化研究时,也可从中获得珍贵的线索与资源,对于提升江苏古籍研究在全国的影响力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应该是《江苏经籍志》在古籍研究对象与范围上的突破。
4.3 建设全省古籍数字信息资源库
原始文献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江苏经籍志》以江苏省公藏单位收藏的现存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是对江苏历代藏书文化梳理与把握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推动全省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机遇。此前所形成的江苏古籍书目成果,由于编纂单位属于研究机构,不具备开展全省行政统筹与业务协调的职能,因此在编纂专题书目时,所受局限颇多,尤其在资源收集上,更多依赖于前人编纂的各种书目,在版本鉴定的准确性、资源收藏的完整性上有所欠缺。特别是一些古籍收藏机构的藏书信息,如孤本、稿抄本等珍稀资源不易收集。《江苏经籍志》依托于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平台开展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全省古籍收藏单位的藏书资源,有望首次实现对江苏古籍收藏的全面梳理。其成果将形成全省古籍数字信息资源库,对研究江苏特色地域文化尤其是藏书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成为江苏建设文化强省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保障。
4.4 开展珍贵古籍的深入研究
专题书目丛书或古籍影印丛书,具有不可替代的检索和原始文献作用,也是现在常见的历史文献编印形式。但是在此基础上开展书志、提要编写的项目不多,主要是由于书志和提要的撰写需要具备较高的古籍专业水平,撰写难度较大。但是古籍书志、提要的撰写又恰恰体现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层次。因此《江苏经籍志》研究将融书目集成、书志撰写和提要研究为一体,对收录的珍贵文献资源进行选择与分类,开展书志和提要两个不同层次的研究,以发挥对文化典籍深层次开发、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的引导作用。
5 《江苏经籍志》研究实施条件
5.1 项目牵头机构业务优势明显
《江苏经籍志》由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牵头承担。历史文献部是南京图书馆内专门收藏1949年(即新中国成立之年)以前印制、书写而成的各类文献资料的部门。作为江苏省古籍收藏单位的龙头馆及领导部门,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无论在业务开展上,还是在行业交流中均有着省内独有的优势。资源上,现有馆藏古籍约160多万册,目前已整理约100万余册,含善本10余万册,包括宋元刻本近200部,明刻本近7千部。另外,部门还收藏有历史文献影印本、缩微胶卷、电子版读物,以及与研究历史文献有关的新版平装书等。所藏历史文献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是国内重要的古籍收藏部门。开展大型历史文献丛书研究整理工作,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丰富的文献,这是南京图书馆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省内其他机构和单独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研究上,近年来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一方面不断开发自有馆藏,先后出版、参与整理有《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中国善本总目索引》《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等,一方面参与到国家及省内一些重大课题项目,如《中华再造善本》等,工作成果斐然。尤其是在参与这些重大工程的同时,通过提要的撰写,业务研究水平又不断得以提高,为更高层次的研究整理工作打下更加牢固的专业基础。
5.2 全省古籍普查工作成果提供了基础资源条件
自2007年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江苏省已有60多家单位积极参与古籍普查工作,有42家单位分别入选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并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仅以“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来看,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人民政府分别于2009年1月、2010年7月、2012年6月颁布了三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全省共有2392部古籍入选。这对于摸清全省珍贵古籍藏量与分布,提供了明确的信息。尤其是去年开展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省已有包括南京图书馆在内的近20家古籍收藏单位整理并提交书目数据8万条,这是《江苏经籍志》研究的重要资源基础。
5.3 各类古籍专题书目或大型历史文献丛书成果可供借鉴
可充分利用现有地方经籍志的编纂、整理与研究成果,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地方经籍志汇编》、杨家骆《历代经籍志汇编》等。尤其要充分利用清代至民国江苏各类地方经籍志目录及成果,特别是现代省内已有各类历史文献书目编撰的基础性成果,包括《江苏艺文志》《江苏地方文献书目》,以及《金陵全书》《无锡文库》《扬州文库》《泰州文献》等地方文献丛书。可根据《江苏经籍志》研究与编撰要求,借鉴其书目整理经验与成果。《湖湘文库》《山东文献集成》《浙江文丛》等其他省份的历史文献丛书编撰经验,也可予以充分借鉴,扬长避短。
5.4 古籍整理与编目专业人员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古籍编目人员工作经验丰富,拥有图书馆高级职称的人员十多名,其中从事古籍整理研究时间最长的已工作近30年,整体业务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和业界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专业人员在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编目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古籍编目、版本鉴定、提要撰写等经验,有承担更大型的综合性古籍书目、文献丛书编撰工作的能力。同时,全省其他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系统古籍收藏机构和单位,同样拥有经验丰富的古籍整理专业人员,可充分发挥其学术研究能力,参与项目研究,开展实际整理与编写工作。
5.5 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为课题研究提供全省性的统筹与协调
南京图书馆同时还是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该中心于2008年成立,省编办2009年正式下文批复挂牌,主要职能有:负责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汇总古籍普查成果、建立全省古籍联合目录,承担全省古籍保护业务指导、培训的具体工作,同时负责南图古籍的保护、修复、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工作。该中心办公室设在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对全省的古籍保护事业起着业务上的指导、古籍书目数据的汇总审核等工作。通过省古籍保护中心,全省主要古籍收藏单位的业务工作均能纳入到中心的统一体系中来。几年的古籍普查工作下来,全省的古籍存藏、学术研究等情均在省中心了解之中。目前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先后评出了五批国家珍贵名录和四批省名录,出版了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已有十家单位的数据在出版过程中。因此,可充分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职能,为《江苏经籍志》的研究与编撰提供组织保障。
[1]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江苏艺文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5.
[2]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经籍志》正式启动[EB/OL].(2015-04-20)[2015-04-25].http://www.jslib.org.cn/ njlib_gqsb/201504/t20150420_136561.htm.
[3]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江苏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1-2.
陈立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副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On the Value and the Realization Way of Jiangsu Jing Ji Zhi
Chen Li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s catalog research,combined with Jiangsu ancient books catalog research status,proposed to carry 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four aspects of"Jiangsu Jing Ji Zhi"study, which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Jiangsu context,expa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of ancient books and building the province's ancient books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in-depth study of precious ancient books. The article also presents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Jiangsu Jing Ji Zhi"project and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Bibliography.Ancient Books.Culture Collection.Local Culture.Jiangsu.Nanjing Library.
G256 K204.1
2015-05-07编校:邹婉芬)
*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经籍志”(项目批准号:14ZD00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