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11-18徐建新

西部 2015年5期
关键词:蚕宝宝桑叶

徐建新

徐建新

一盆清水,两根羽毛,几片干枯的桑叶,为蚕的诞生举行洗礼。

羽毛代表天,桑叶代表地,蚕从天而降,天地赋予它大任。

蚕是天地之物。既然选择了日月,圆是蚕必然的定型。蚕积蓄着太阳的温暖,月亮的温柔,等待着释放和缠绵的机会。

腊月十二是蚕的节日,蚕的洗礼。选择了严寒,体验冬的酷烈,是蚕出给自己无法选择的一道命题。

洗礼的盛典,如此弘大,吸天之精华,聚地之灵光。

蚕的诞生,丰富了地球的植被,成行成行的桑树为蚕茂密。

蚕在江南钱山漾遗址前,许下一个诺言,要把自己这个渺不足道的圆,一圈一圈地扩大,直到扩大到一本用五千五百年时间写成的书上。

几乎与蚕诞生同时,诞生了一条绵长的崎岖道路,从陆上披荆斩棘,从海上乘风破浪,抵达遥远。

一切都从蚕这个小不点儿的圆开始,然后,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远,一直到达遥远的西方。

这个时候的蚕,还在等待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消退,在江南水乡每一户人家的通风处,等待春暖花开,等待桑园茂密。

蚕,天虫也。《诗·豳风·七月》曰:“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戕斤,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蚕从收蚁到龄蚕、老蚕、结茧四个阶段,历时二十八天。

蚕用短暂二十八天时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是李商隐的诗,是延续几千年的华夏文明。

这个时候的蚕是襁褓中的婴儿,不知道季节已经变换。农妇的慧眼,识得冰肌玉骨,称呼蚕为宝宝,放在胸口,用心,用体热,萌动蚕这懵懂的生灵。

清明庙会祭拜蚕种,俗称“轧蚕花”。那是一个多么盛大的场面!在太湖南岸,大运河畔,一座不到七十米高的含山,蚕农蚁拥,尚未结婚的姑娘,把蚕种藏在胸口,于是,那姑娘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蚕花姑娘。

蚕花姑娘把蚕融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了,在太阳的光芒尚未抵达含山的早晨,蚕花姑娘带着祈祷的心愿率先抵达。她要带上蚕种去朝拜含山顶上的马头娘蚕神,口中喃喃地念着“蚕花廿四分”。那是蚕花姑娘对蚕的期盼,那是蚕花姑娘赋予蚕的希冀,希望蚕的到来为蚕农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十二分的好运,而是廿四分的收成。

朝拜蚕神后下来,还要吃蚕花饭,糯米饭、腊肉、咸鱼、野菜、马兰头、米酒,一共六样,意为“种桑养蚕,六六大顺”。

那天,前来轧蚕花的人熙熙攘攘,密如蚕房里的蚕。到含山吃蚕花饭从上午十时起一桌一桌吃下去。因好多人上山轧蚕花吃不到蚕花饭,当地百姓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发明了三种可拎着上含山的蚕花饭,那就是清明粽子、青白茧圆和芽麦塔饼。

清明前夕,含山一带的农妇从房前屋后的箬叶墩中摘下肥大的箬叶,用糯米配以腊肉,或配以洗沙、红枣、赤豆,裹成三角形的粽子。如腊肉粽子则四只为一串,洗沙、红枣、赤豆粽六只为一串,以便区别荤素。上山轧蚕花者可拎着粽子当中饭,孩子们则常常用竹子做一副粽子筷插着吃。

青白茧圆是用糯米、粳米粉对掺而做成茧子形状的圆子,青圆子则用南瓜藤腌煮成的青色作颜料做成。做好的圆子分青白两种堆放在红漆木盘中,堆成山的形状。青的代表稻麦丰收,白的代表蚕茧丰收。轧蚕花前一般先要吃几个蚕圆,再上山祭蚕神,也可拎着上山后吃。

芽麦塔饼是以米粉、麦芽、棉絮头草为原料,并做成含山塔的形状放在蚕匾中,一般是轧蚕花回来后当点心吃,或上山祭蚕神作供品。

蚕花饭中最有味道的是喝米酒,也叫蚕花酒。这种蚕花酒是蚕农们春节前用糯米酿制而成,除上山祭蚕神时用作供品之外,主要是吃蚕花饭时用以招待客人,蚕花节一过,此酒也正好喝完。

男女老少仰天一饮,心中升腾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是属于希望的那种幸福,是属于幸福的那种希望。

一夫耕,一妇蚕,形成了从上古流传至今的家庭格局。在这样的家庭格局之下,在蚕花姑娘如此炽烈的关爱之下,蚕,积蓄着能量,当量会胜过一颗原子弹。其实,蚕本身就是一粒极小极小的原子,在储存威力无比的能量后,在万物生长的季节,开始核变,开始释放。

村前屋后的做丝花开始芬芳。蚕似乎闻到了野蔷薇的花香,要打破那一个个禁锢蚕蚁求索的圆圈,它小心翼翼探出身子,乌黑乌黑的样子,小到用肉眼看不到蚕的腿,蚕的眼睛。近乎丑陋的蚕,在遐想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次美丽。

其实,这个时候的蚕还不能称之为蚕。清朝咸丰时人沈练《广蚕桑说》记载:“蚕子之初出者名蚕花,亦名蚁,又名乌。”如蚂蚁一样,黑不溜秋的蚕,姑娘们关怀备至。蚕花姑娘在自己还没有生下小孩之前,先养育了蚕。

她们把去刺去梗的蔷薇烛燥研磨,其香无比,像黑夜里茫茫海面上指路的灯塔将蚕指引,闻到清香的蚕,仅用一个时辰,其壳脱尽,蛰者尽出。

蚕舒舒服服地躺在金漆木盘上,有鹅毛轻拂蚕宝宝娇贵的身体,蚕享受着公主般的待遇。江南的初夏,常常是晴空朗朗,太阳照射下的田野,油菜花的黄,麦苗的青,桑叶的绿,为蚕呈现江南水乡的五彩缤纷。

蚕闻得桑叶之香,卧伏金漆大盘之上,等待第一片桑叶的芳香。

放乌蚁的蚕筐,已经用花纸糊饰,放一些旧书败卷,可以辟邪。废旧之物,也有新意。

蚕花姑娘轻手轻脚,小心翼翼,让蚕感觉到了关怀备至,于是,在蚕幼小的心灵里布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等待日后美丽的绽放。

蚕妇们在蚕房里,把门关得严严实实,生怕有风吹进来,有什么声音惊动了这些小小的生灵。把桑叶切成丝丝缕缕,生怕蚕宝宝小小的嘴巴咬不到桑叶。她们在饲蚕的时候,基本不说话,当她们把切好的桑叶轻放在蚕宝宝身上的时候,就会听到蚕宝宝吃桑叶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如一种美妙的音乐在蚕乡吟唱,跟雨的声音缠绕在一起,淅淅沥沥,叮叮咚咚,而雨夜绽放的栀子花是这音乐纯洁的背景。

范成大在《晚春田园杂兴》中写道:“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蚕时多禁忌,虽比户不相往来。

蚕禁的风俗由来已久,谓之关蚕房门。收蚕之日,即以红纸书“育蚕”二字,或书“蚕月知礼”四字贴于门上,路过之人看到“蚕月知礼”四字,便会避而远之。但那实实在在需要忌讳的,是雨桑叶、雾桑叶、黄沙桑叶、气水桑叶、雾霾桑叶等等。

蚕初生时有十二大忌:忌屋内扫尘;忌煎傅灶鱼肉;忌油火纸于蚕屋内吹灭;忌侧近舂捣及敲击门、窗、槌、箔;忌屋内哭泣及秽语;忌未满月产妇作蚕娘;忌带酒入房切叶饲蚕;忌一切烟薰;忌灶前热汤泼灰;忌产妇入室及烧皮毛乱发;忌酒、醋、五辛、膻、腥、麝香等物;忌当日近风窗、西照日、正热猛风骤寒、正寒陡令过热;忌不洁净人入室及近臭秽气。

这样纯洁的环境,怎能不培养出纯洁的神灵?

而蚕吃的桑叶,则更加考究。因为桑叶为鲜货,不可多采,恐其风干而蚕不欲食;又不可少采,恐遇雾、雨、风沙、雾霾,需要做好桑叶的储备。如遇大雨,要将带叶的桑条用绳系于屋檐下风干水渍,或用扇子把雨水扇干。

白天给蚕吃的桑叶宜清晨采摘,夜间及明日清晨给蚕吃的桑叶,宜傍晚采摘。中午太阳正旺的时候,如果把带有热气的桑叶采摘下来,蚕宝宝吃了就会得病,所以采摘桑叶也是十分讲究。

蚕花姑娘倾于全部心血的关怀,让蚕宝宝幼小的心灵感动不已。“沙沙沙,沙沙沙”,那是蚕的诗歌,为蚕花姑娘抒情,为蚕花姑娘倾吐,为蚕花姑娘朗诵,为蚕花姑娘祈祷。

蚕,也需要休息,也需要睡觉。蚕睡觉不叫睡,叫眠。眠者,为眠头;起者,为起娘。

蚕的一生只睡四次觉。不,应该说蚕的一生就四次眠。初眠的蚕叫头眠,次眠的蚕叫二眠,三眠的蚕叫辍火,四眠的蚕称大眠。

蚕眠不是睡,是对往后前程的再三思考。

蚕眠也不是眠,是蚕的新陈代谢,蚕的脱胎换骨。

蚕卵孵出蚁蚕后,成为一龄蚕;蚕在头眠后,第一次脱皮,成为二龄蚕;蚕在二眠后,第二次脱皮,成为三龄蚕;蚕在辍火后,第三次脱皮,成为四龄蚕;蚕在大眠后,第四次脱皮,成为五龄蚕。绵绵密密,急急忙忙,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完成了蚕对自身的一次次蜕变。

蚕吃吃眠眠,眠眠吃吃。吃饱了就眠,眠好了再吃。吃是能量的积蓄,眠是理性的思考。蚕在吃和眠的转换中一天天进化。

蚕吃桑叶的声音,有马蹄疾驰的韵律,于是马蹄的印证,开始在蚕的肌肤显现,仿佛是日后要穿越茶马古道的暗示,仿佛为驼铃的声响作一次预演。

头眠,三天,雪域的格桑花开始发芽;

二眠,二天,雪域的格桑花开始拔节;

辍火,三天,雪域的格桑花含苞待放;

大眠,三天,雪域的格桑花开得正艳。

蚕吃吃眠眠,眠眠吃吃,吃一顿,长一分,眠一次,脱层衣。

俗话说,蚕花姑娘十八变。蚕在食与眠中,一边览食,一边思考,终成大器,长得与蚕花姑娘一样的温柔,一样的善良,一样的美貌。

蚕宝宝,

脱衣裳,

脱一件,

变个样,

脱了四件旧衣裳,

变成一个茧姑娘。

蚕宝宝在蚕乡的儿歌中,在桑园小道的吟唱里,在江南的雨水中,在五月的阳光里,茁壮成长。

从头眠到老蚕,短短的时日,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汲取营养。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索选择。

蚕,终于成熟了。

蚕不再需要蚕匾那小小的舒坦,大地是蚕最终要走向大自然,蚕需要大地的宽广,需要大地的厚实。

蚕知道,前面的路刚刚跨出了第一步,鹏程万里装在蚕宝宝千回百转的思想里。蚕没有翅膀,却早有了飞越千山万水的志向。

蚕,成熟了。一个个胴体,晶莹如玉,玲珑剔透。

这个时候,人们纷纷用稻草打成一条条柴龙。为了蚕的升华,让蚕借用金色的东方龙开启遥遥前程。

一切准备就绪后,蚕开始上山,蚕开始出征。

一旦选择了远方,就得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一旦选择了奉献,就得毫无保留,不留痕迹。

蚕将所有的想法,通过嘴巴喷涌出来。在上山之前,在出征之前,兴奋不已的蚕,不吃不睡三天。一条条蚕,是一个个出征前的士兵。没有指挥官,蚕自己就是指挥官,没有出征前的号令、鼓动、演讲,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地,蚕就用嫩稚的身体,化柔软为刚强,化弱小为强大。

沙场点兵,蚕,浩浩荡荡,一条又一条,蚕,在聚集能量,作彻底的喷发,每一条蚕,几乎在同时,变换五百多次位置,吐出六万多个曲折的丝圈,三千多米连绵不断的衷肠。

蚕五百多次位置的变化,为丝绸之路开拓了五百个驿站。

蚕吐出六万多个“8”字形丝圈,为丝绸之路准备了八千里路云和月。

蚕的三千米衷肠,开启丝绸之路历史的源远流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丝不吐尽蚕不死。蚕不吐不快,一吐为快,一吐千万里,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蚕,不是作茧自缚,是破茧而出。

如释重负的蚕,轻装待飞,在吐尽芳菲后,在吐尽衷肠后,开始了飞翔的梦想。

突破,是蚕的转折。破茧而出的蚕,是会飞翔的蛾,在含山上空盘旋,多想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多想转身看看前方的山。

蚕知道,自已的精力毕竟渺小,凡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不懈努力。

于是雄蚕蛾,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培育下一代。

雄蚕蛾将自己毕生的精华,传递给雌蚕蛾后,筋疲力尽地倒在了雄伟事业的基石上。

雌蚕蛾,把雄蚕蛾给予的种子,悉心呵护,终于在那张洁白无瑕的蚕花纸上,为下一个轮回,传宗接代。蛾产下蚕卵后,静静地死去。

蚕,是这千万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是时光隧道中的一个亮点。这种往复,这种循环,是蚕新的重生,不知始与何时,不知止与何地。

终点又回到起点,前辈用死亡创造未来和新生。

是传统意义上的传宗接代,是佛语中的轮回,是现代词汇中的重启,是树木的年轮,是天地间风的痕迹,水的光芒,日升月落的无限循环和缠绵的爱情。

蚕,又开始在蚕种那个小小的圆圈中圆满,积蓄力量,播种希望。知道自己的前辈,前辈的前辈,应该已经越过千山万水,应该已经跟茶马古道融合在了一起,应该听到驼铃的轻逸,看到沙漠的干旱,以及越过重重苦难后,看到罗马人的喜悦、英国皇后的美丽和沙皇的憧憬。

蚕,将一个小小的圆,圆满了世界。

蚕,将一根细细的丝,连接了文明。

一条又一条蚕,是大海中的一只又一只贝壳,是大漠中的一粒又一粒黄沙,是沉浸在河流中的一滴又一滴水,是镶嵌在苍穹中的一颗又一颗星。

蚕的纤细成就了蚕的粗壮,蚕的渺小成就了蚕的弘大,蚕的柔弱成就了蚕的坚强,蚕的短暂成就了蚕的永恒。蚕,用自己纤细的身材,渺小的身体,柔弱的皮肤,短暂的生命,用自己的卑微弱小建筑了一条闪闪发光的大道,用丝绸铺就,用文明担当,在千万年生生世世的轮回中,走向远方,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蚕宝宝桑叶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难伺候的蚕宝宝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
蚕丝的妙用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