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风雨说枸杞

2015-11-18金瑛

文学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枸杞民宿

金瑛

百年风雨说枸杞

金瑛

枸杞在泗礁岛的东面,距离菜园镇有三十多公里。在现代化的交通船条件下,这也算是很遥远的距离了。从菜园镇到枸杞,一天有两个航班,(慢船、快船各一班),在菜园东北面的小菜园码头下船,突突的机鸣声要响上一个多小时。如果慢船去洛华、花鸟岛转个弯,就需要两个多小时了。如果从沈家门坐船前往呢?那更有遥遥无期之感。船外的风景比较单调,坐船要比坐车更容易疲倦。何况这里风高浪急,属于真正的外洋了。所以每次前往枸杞躺在床铺上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几百年前的宁波人、温州人、福建人,是怎么到达这里的呢?这个孤悬外海的小岛,曾经经历过怎样的风雨洗礼?

历史风雨隐藏在各种传说、民间记忆和地方志中。《嵊泗海洋与渔业志》记载说,根据旧志,早在元代的时候,枸杞岛就有人居住生活了。说明它的开发,与附近的嵊山、花鸟岛几乎都是同步的,都是元朝的时候开始发展的。壁下山虽然根据宋《四明续志》记载,早在南宋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活动的痕迹,但是也是在元朝的时候,开始人丁兴旺。说明在元朝的时候,中国曾经有过一个向海洋大举移民的“蓝色文明”时代。

《嵊泗海洋与渔业志》还记载说,元朝的时候,这座小岛叫做干斜岙。一听这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名字是从大陆来的人取的。因为大陆人总是将山的湾头和夹缝叫做岙。

但是我一直怀疑,枸杞岛的最早名字,并不是干斜岙,而是“西须山”。舟山最早的地方志宋乾道《四明图·昌国》在“山”(即岛)条下,有这样的记载:“北壁山,在县东北八百里。西须山,在县东北八百里。马迹山,在县东北九百里。”这里的“北壁山”,当为现在的壁下岛。“马迹山”就是现在菜园镇附近的马迹山,夹在壁下和马迹山之间的“西须山”,无论从位置还是名字来看,都很有可能是后来的“里西山”即现在的枸杞岛。

宋宝庆的《昌国县志》也保留“北壁山”和“西须山”的岛名,而且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奇怪的是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和明天启《舟山志》,也使用“西须山”而并非是“干斜岙”。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西须山”是官方名字,“干斜岙”为民间说法。另一种可能性是,关于早期枸杞岛历史记载的地方志,是江苏、海盐一带的方志(长期以来,嵊泗许多岛屿都归江苏等地管辖),并非是舟山的地方志,因而岛屿的名称不同。

正因为如此,这个民间意味十足的“干斜岙”的地名,并没有被确定下来。它很快被里西山或李西山所取代。这是明天启《海盐县图经》和清康熙《定海县志》的记载,与元代有数百年的间隔了。而舟山各地方志,也早已经将它正式命名为西须山。

从上述的梳理中可知,枸杞岛的数百年历史,是从元朝开始的。最初的时候,它的民间地名叫干斜岙,舟山官方县志的地名叫西须山。我怀疑明天启《海盐县图经》和清康熙《定海县志》里的“里西山”“李西山”地名就是从“西须山”而来。“西须山”是整个枸杞岛的名称,“里西山”是指枸杞岛人口最为集中的岛的“西南向”局部。这个地名一直保留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清光绪的《江苏沿海图说》改称为“枸杞山”。那个时候这一带仍然划到江苏境内去了。我们现在叫枸杞岛,沿袭的就是江苏人对这个岛的命名,也许那个时候,这个美丽的小岛上,遍地都是红彤彤的野生枸杞子吧。

元朝时候的枸杞岛,一片荒凉。杂木丛生,野草萋萋,夹杂着大量的枸杞树,还有许多的小动物。这应该是第一批移民到达枸杞岛时候所看到的原始情景。这批移民,现在我们只能都笼统地称之为宁波人、温州人、福建人(后来还有岱山人、舟山本岛人),因为根本没有明确的记载,究竟是何人,从何地,最先来到了这里。

但是他们肯定是“闯生活”的勇士,也许同时还是“政治逃难者”。在荒凉的原始小岛上求生存,没有勇气是不可能的。需要到这种荒凉的地方来求生,除非迫不得已,也是不可能的。元朝的统治者来自北方大漠,不会对于海洋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更不可能具有开拓海洋的雄心壮志。所以这批移民来到枸杞岛上,不可能属于政府行为,而是属于民间的私自的行动。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里?在我看来,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逃避元朝统治者的政治迫害。大家知道元朝统治者对于汉人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歧视政策。浙江又是南宋政权的核心区域,元人的镇压和管辖更为厉害,所以避难到遥远的海上,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而枸杞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在舟山群岛、尤其是嵊泗一带,却也算是大岛了,有5.6平方公里,是嵊泗列岛中仅次于泗礁山的第二大岛。这里有天然良港可避风浪。更主要的是,这里盛产墨鱼、海蜒、紫菜、淡菜……海生物非常丰富,完全适合人类居住。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元朝,花鸟岛、嵊山岛等与枸杞相邻岛屿,都同时出现了大批移民。很有可能,他们都是为了逃避元朝统治者的严厉统治而来的。至少,这是很大的原因。

从元朝到明朝早期的数百年里,这里宛然是世外桃源。没有战争,不需要缴税,大家平等相处,互相礼让。漫山遍野的枸杞子,还能滋补人的身体,所以这里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在精神上,却是一个幸福的天堂,在空闲的时候,大家观赏着从宁波老家带来的“马灯调”,那句著名的压调腔“哎格伦登哟”,久久回荡在枸杞岛的上空。

但是这一切,到了明朝中叶,被彻底打乱了。战争的风云开始笼罩这片世外桃源。

大家知道,明朝政府对于海洋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郑和下西洋等事实说明,明朝政府很想开拓海上贸易;另一方面,严厉的海禁政策又可以证明,明朝政府对于辽阔无碍的海洋空间很是恐惧。

这矛盾的心态和随之采取的矛盾的政策,导致了明朝一大海洋特色:海上走私猖獗,倭寇横行中国沿海,浙江沿海首当其冲。

枸杞岛也是如此。在明朝嘉靖年间,这里是抗倭的前线和战场。

明天启《舟山志》附录《防海议》里有这样一段话:

“(东海抗倭前线,分为三界)黄牛山、马墓、长涂、金塘、册子、大榭、兰秀、剑岱、双屿、双塘、六横等山为上界;滩浒、洋山、三姑、霍山、徐公、黄泽、大小衢为中界;花脑、求芝、络华、弹九、东库、陈钱、壁下等山为下界。”

这篇《防海议》的作者叫张时彻。他是明朝的兵部尚书,又是宁波鄞县人,所以对于抗倭形势和嵊泗一带地形,都是非常熟悉的。《防海议》里所提到的“下界”里的花脑、洛华、东库、陈钱、壁下诸岛,就是现在的花鸟岛、洛华岛、东库岛、嵊山岛和壁下岛。处于壁下和嵊山岛附近的枸杞岛,在抗倭战线上也属于“下界”了。

“下界”一带是舟山抗倭的主战场之一。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部队在这一带海域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倭寇既在浙江沿海彻底失败的同时,也不敢在外洋流窜犯界。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中,枸杞岛一直是中心区域,以致多年后戚继光的手下将军侯继高,仍然在枸杞岛驻防。那个时候,倭寇已经被彻底消灭,侯继高回忆战火纷飞的岁月,感慨良多,奋然提笔,为后人留下了“山海奇观”摩崖石刻。舟山著名作家何信峰曾有《戚继光在舟山的抗倭片断及诗作解读》一文记叙此事:

“上世纪80年代在嵊泗枸杞,笔者发现该乡里西村和石浦村交界的山岗上,有摩崖石刻‘山海奇观’四个苍劲雄奇的大字。巨石高9米,宽8米,每字1.6米×1.3米。大明万历庚寅春都督侯继高率领把总陈九思,听用守备宋大斌,游哨把总詹斌、陈梦斗等督汛于此,侯继高步戚继光之履,曾任守绍参将,督镇两浙海防,不过他是率水兵巡汛,那时倭寇已除,才有风平浪静的海疆,才有河清海晏的大明江山,侯继高登山远眺,才有心情在嵊泗及普陀山等天涯海角留下壮丽的几笔(普陀山的摩崖石刻为‘盘陀石’和‘海天佛国’),成为历史文化古迹。笔者去嵊泗时,一见枸杞波澜不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也一样会思古人之幽情起来。”

枸杞人积极配合戚家军,终于把倭寇彻底赶出了下界。但是从此以后,枸杞的世外桃源的好日子被彻底打碎,战火时时影响到了这里。日本侵略者把这里当作海上要塞的组成部分,国民党军也时时前来骚扰,海匪的抢劫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美丽的枸杞岛愁云弥漫,再也没有了欢笑,没有了“哎格伦登哟”乡曲的对霞晚唱。

1950年,嵊泗解放了。枸杞岛也迎来了新生。

在阳光的照耀下,枸杞岛很快成了渔业重镇,渔业产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成了嵊泗乃至舟山的渔业红旗单位之一。而且,枸杞人还非常善于变革,率先进行贻贝养殖。2006年全乡养殖面积达到8200亩,产量30950吨,2001年被省海洋渔业局命名为“浙江省贻贝之乡”,2002年通过了省级万亩贻贝养殖示范园区的评审。

“贻贝之乡”让枸杞成了著名的“海上牧场”。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更是这里的常客,几乎每年都要来多次。

今年,从9月11日到15日,我再次来到了枸杞岛。我发现,现在的枸杞岛,比任何时候,都更美,更快乐。

因为这里到处都是歌声。

这里要搞一个“嵊泗方言也0K翻唱—嵊山·枸杞站海选”活动。

枸杞的海洋文化一直比较丰厚。第一批移民带来了宁波的马灯调,1950年嵊泗列岛解放后,南下干部来了不少,以江苏上海籍干部为主,他们的到来掀起了嵊泗列岛的新文化运动,崇明曲、杨柳青、无锡景等一系列沪苏民间小调流到了嵊泗,也影响到了枸杞。

我们这个活动得到了枸杞人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报名。有刚工作的大学生,有跳广场舞的大妈,还有有喜欢唱渔民号子的老渔民。他们的嗓子天然本色,情感真挚朴素,有非常浓厚的“枸杞特色”。

其中一个歌声最让我喜欢。这是一个养淡菜的后生,喜欢边作业边哼哼。今天,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他借着流行音乐啍着《大海子孙》一边干着自己的活:

枸杞的子孙呦,靠大海啰,大海那个欢喜呦,枸杞的人哎!

(呦,呦,呦)

枸杞的山路十八弯,

枸杞的岙口九连环,

枸杞的海水梗蓝蓝,枸杞的山海奇观风景崭。

十八弯,弯出了一个一个小沙滩,

九连环,环起了一个一个后头湾,

哎……哎

呒没这十八弯,就呒没嫩艾艾的老人爿,

呒没这九连环,就呒没壮墩墩的抲鱼囝,

十八弯,九连环,

十八弯,九连环,

弯弯环环,环环弯弯

统连着枸杞岛的水和山!

这是枸杞岛的歌声,是枸杞岛自己的音乐。能以歌唱的心情劳动的枸杞人,的确是非常幸福的!

岂止是这些歌声呢!

在枸杞岛的这几天里,刚巧碰上了大风,全线停航,我们被“关进”了。这恰好给了我一个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枸杞岛的机会。

我们特地从镇招待所搬到海边的渔家民宿。对于岛上的民宿早有耳闻,都有不俗的名字和风格。“思·想家”巧妙移植了地中海风格,“阡陌”让枸杞也有像模像样的小资情调,“慕沙”走的则是复古路线,而“泊客”则坚守传统。这些民宿的打造者都是一帮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们有土生土长的,有返乡的后生,更有路过喜欢上这片海的外来新居民。

一天下来,参观了几乎岛上所有的渔家民宿。它们都是临海的房子,傍晚时可漫步在海岸边,美丽的彩霞高挂天空,红红的夕阳也将缓缓降落,夜晚来临,地道的地方小吃美食将让游客获得大大的满足。海浪声伴着睡梦,一同迎向充满朝气的一天,如此悠闲的休憩时光就在渔家民宿。

这就是枸杞的“民宿”。所谓民宿,一般的定义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所以民宿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它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因此蔚为流行。

这股民宿旅游流行风正在枸杞生气蓬勃地吹动起来,从而让这个古老、孤悬的海岛,变得非常具有现代气息。

“阡陌”是枸杞岛的第一家渔家民宿,它的主人却是一个杭州人,他给枸杞岛引进战略这个民宿概念。“慕沙”也是杭州人开的,他做了与民宿相配的广告衫、名片、明信片,“思·想家”也是一个在杭州工作的人,她的老家正是枸杞岛。这个从枸杞出去的姑娘,学的专业是酒店管理,在迪拜工作过,她的野心,是在海边开“思·想家”连锁店。小娘的名字就叫“思思”。初中就离家到县城读书,高中、大学、就业与家越来越远,她说她太想家了。

想家了!因为这个家,这个岛,太美了,太有内涵了。游子想家要回家,游客也想它,纷纷来到了这里。枸杞,正在成为一个“大家之家”!

猜你喜欢

枸杞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枸杞怎么吃,营养最有效
黄健美 艺商结合催生“网红”民宿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采枸杞
五招挑出好枸杞
红枸杞与黑枸杞哪个补肾效果更好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