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没有尽头的城市
2015-11-17叶书宏
叶书宏
布宜诺斯艾利斯马德罗港区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拉美最欧化的城市,有“南美巴黎”之称。
城市南部的马德罗港,现代化程度不逊于美国曼哈顿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跨国公司、高档住宅、豪华餐厅沿着河岸依次排列,河道内密集的游艇和帆船,让人不禁联想起住在周边高楼里的主人的闲适与富有。
这座城市依河而建。站在马德罗港的高层建筑顶层俯瞰,向东是宽阔的拉普拉塔河,乌拉圭美丽的克罗尼亚市隔河相望;向西则是一直延伸到天际线的市区,人们也因此称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没有尽头的城市”。
复制一个巴黎
这是一座令所有南美人向往的城市:一百多年前就拥有了拉美第一条地铁;七月九日大道拥有双向16车道,跨度长达160米;奢华恢弘的科隆剧院被认为是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位于圣菲大街的雅典娜书店被认为是“天堂书店”……
上世纪初,依托南部肥沃的潘帕斯草原,阿根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和肉类出口国,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面向欧洲市场最主要的港口,一度成为繁华超过巴黎的南美都市。当时欧洲人形容一个人富有时会说,“他富得像个阿根廷人”。
今天布宜诺斯艾利斯令人惊叹的欧式建筑多建造于那个“黄金时代”。漫步在雷科雷塔和帕勒莫区,随处可见大理石雕刻装饰的公寓外墙、雕花点缀的巨大木门以及其上从意大利进口的古希腊风格的奢华铜扣。
当年阔绰的“码头人”(阿根廷人对布宜诺斯艾利斯人的称呼)不会满足于居住得像个欧洲人,他们要“复制一个巴黎”。于是他们从意大利和法国请来最著名的园艺师和建筑师,不计成本地规划建设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用牛肉皮革换来的财富打造出南美最具欧洲风范的都市。
足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乃至阿根廷不可或缺的图腾。图为阿根廷小球迷
蓝花楹,是那个时代的最好追忆。每年春天,蓝花楹点缀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如同蓝紫色的童话世界。一百年前,一位法国园艺师在阿根廷西部深山发现了这种蓝紫色花树,把它移植到布市的大街小巷。花开花谢一百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兴衰。
早期走私贸易造就的繁荣
这是一座包容和慷慨的城市。尽管欧洲白人移民占了这座城市超过90%的人口,但是来自亚洲、非洲和南美其他国家的移民很少有被排斥的感觉。每逢周末,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上千个移民团体或俱乐部通过各种活动维系着祖国的文化传统。
初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会觉得杂乱喧闹,阿根廷人对秩序的不屑使外来者感觉无所适从。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觉,这种无序状态似乎更接近生活的本质。一位作家曾这样比喻:如果说整洁而有秩序的智利圣地亚哥如同聂鲁达的精短诗歌,那么活色生香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更像是博尔赫斯笔下跌宕起伏且永无结局的小说。
正是这样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500年前却只是西班牙殖民者眼中“毫无开发价值的蛮荒之地”。
1536年,西班牙与葡萄牙加紧对南美的探险和扩张,西班牙宫廷贵族大臣佩德罗·德门多萨奉命远征拉普拉塔河地区,最后选择在入海口一处高地建立了名为“我们的圣玛利亚德洛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要塞,也就是今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前身,西班牙语译为“好空气”。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繁荣得益于早期的走私贸易。尽管布宜诺斯艾利斯拥有自己的大西洋码头,但直到17世纪,西班牙王室为了控制关税,规定一切欧洲货品必须海运至秘鲁,再由骡马辗转数千公里南下陆运至此。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当时也只有贵族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供给。
这种状况不仅催生了当地土生白人对宗主国的仇视,还有难以遏制的走私活动。而欧洲货物从葡萄牙或西班牙直接运送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港,不仅时间缩短而且成本大大降低。随着走私活动的难以控制,西班牙王室最终因法不责众赋予当地白人以贸易通商权。
阿根廷史学家菲利克斯·鲁那在其《阿根廷简史》中阐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码头人”不招人喜欢、却与生俱来的“算计、狡黠和油滑”,很大程度上源自走私贸易的传统。
提起“码头人”,几乎所有的阿根廷外省人都会嗤之以鼻,原因正是菲利克斯·鲁那所说的这种被称之为“克里奥约(土生白人)式的精明”的社会性格特征。后来也有学者认为,阿根廷资源丰富却危机不断,与土生白人不愿投资生产,只想通过贸易或者中介赚快钱的“投机传统”有很大关系。
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历史文化解读。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外省人或者外国人,一边抱怨“码头人”的“算计和傲慢”,一边又无法割舍对这座城市的爱。
“搬到大街上的会客厅”
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誉为“泡在咖啡馆里的城市”。欧洲移民在登陆码头的同时也把欧洲人喝咖啡的习惯带到了这里。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大街的“托尔托尼”咖啡厅始建于1858年,至今仍保持着当初开业时的风貌,码头人对牛角面包和咖啡的热爱让这座百年老店历久弥新。
目前布宜诺斯艾利斯有超过3000家咖啡馆,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70多家,不管是装饰精美格调现代如“马丁内斯”,还是设施陈旧古韵犹存如“托尔托尼”,都已成为阿根廷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润滑剂。“搬到大街上的会客厅”,这是阿根廷人对咖啡厅的社会定位。
咖啡馆维系着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或大或小或紧或松的圈子交往。“一起喝杯咖啡”,是这里最常用的社交用语,它表达的是一种主动接近的善意。
一次有利可图的商机、一段初次邂逅的姻缘,或是朋友间一场亟待化解的误会,都可能隐藏在“一起喝杯咖啡”的双关之下。
足球是不可或缺的图腾
除了咖啡,足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乃至阿根廷不可或缺的图腾。在这里,足球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朋友街道相遇,相互谈论周末的比赛,如同北京人见面问“吃了吗”一样正常。阿根廷男人的周末,一天给了家人,另一天给了足球,看球或是踢球。孩子出生,不论男女,如不注册球迷证,就如同没有出生证一样。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分南北,南部多为老城区,北部多为新城区。阿根廷两大绿茵豪门,博卡与河床的主场分别位于城市的南端和北端,形成分庭抗礼之势。据说,他们之间的恩怨延续了百年。
初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社交聚会,熟或不熟,都会被阿根廷朋友逼着站队:支持博卡还是河床?如果同一阵营,立刻情同手足,如果支持敌对球队,就可能势不两立,所以对一个外国人,稳妥的回答是,比较喜欢梅西。
每年甲级联赛,博卡与河床的巅峰对决,是“世界必看50大赛事”,被称作“超级经典大战”,这一天也是阿根廷球迷的盛大节日。但是鉴于火药味浓烈的比赛可能引燃两队球迷之间的敌对情绪,每次开赛政府都会在场内外加强警力。
两队历史恩怨从何而来已经无从知晓。当地人告诉本刊记者,南城博卡的支持者通常是社会中低收入群体,而北城河床的球迷多是中产或上层社会,两队恩怨或是一种社会阶层对立情绪的映射。
每年30亿美元的探戈文化
提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能不说说探戈文化。一百多年前,大批外国移民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上岸,蜗居在码头用铁皮搭建的简陋的棚户内。夜幕降临,思乡之情到处蔓延,漂泊的人们聚集在码头破落的酒吧中,饮酒作乐,彼此寻找慰藉。一把班多尼翁手风琴,两个打情骂俏的舞者,酒客们纵情声色,暂且逃避现实的残酷。
探戈起源于社会底层,早期甚至因歌词污秽、舞蹈粗俗受到正统文化的抵制,如今之所以登堂入室,主要得益于后来阿根廷艺术界开展的“净化运动”。
阿根廷两大绿茵豪门,博卡(蓝)与河床(红白)的主场分别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南端和北端,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国会大楼
一些探戈艺术家对舞蹈形式、服装样式、歌词风格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和升华,使得探戈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得到更大提升,很多歌曲和舞剧甚至成为经典剧目走出国门风靡欧美。
卡洛斯·卡德尔,阿根廷探戈音乐之父,布宜诺斯艾利斯重要的文化符号。他的不朽之作《我亲爱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至今仍是布市“码头探戈剧场”的开场曲目。上世纪30年代,这位“万人迷”不仅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而且利用广播、电影和唱片等媒介对探戈音乐和舞蹈进行包装,他还率先在阿根廷引入了知识产权保护理念,为后来探戈的产业化奠定了很好基础。
如今,探戈文化每年为阿根廷带来30亿美元的收入,卡德尔对此功不可没。不幸的是,这位探戈音乐之父在事业巅峰期于哥伦比亚麦德林遭遇空难丧生。
过度、快速的城市化
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其巨大的经济和文化魅力不仅吸引着外省人,更有来自周边国家如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的移民。
过去50年,这座“没有边界的城市”总人口从200多万猛增至400万,如果加上周边24个卫星城,总人口达1383万,占全国人口近35%。如此高的人口集中度所产生的众多社会问题,正在让这座城市变得不再那么优雅。
如同墨西哥城、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一样,贫民窟正在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无法遮挡的锈迹,过度和快速城市化让这座优雅之城不堪重负。
贫民窟贩毒治安问题日益严重,警方因土地非法占用与贫民窟居民发生激烈冲突已成寻常事。就在2014年年末,布市十几个贫民窟代表在首都地标性建筑方尖碑下搭起棚户,要求政府解决住房和土地所有权问题,否则就把这块布宜诺斯艾利斯旅游明信片上的广场变成“方尖碑棚户区”。
市政府也是有苦难言,全国甚至周边国家的移民都涌向布宜诺斯艾利斯,尽管大举兴建卫星城,通过支线轻轨连接二线城市分散人口压力,但是人口涌入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市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在过去一百年经历过许多次军人独裁和经济危机的阿根廷人从来都不怕问题。他们的乐观、自信甚至自负,让他们对混乱、喧嚣和复杂的耐受度高于常人。
“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所以不必烦恼,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又何必烦恼!”这是阿根廷人的人生态度的高度概括。所以,每年的1月份,布宜诺斯艾利斯瞬间变成空城,总统平民,有钱没钱,抛下一切涌向海滨深山。对他们来说,度假永远是无比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