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人性的和超越人性的都讲给干部听

2015-11-17山旭陈融雪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井冈山黎明党史

山旭+陈融雪

2011年4月29日,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学员在井冈山黄洋界展厅参观

创立10年之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目前的“一号工程”是被称为“三个一千万字”的庞大史料收集计划:一千万字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汇集与研究”;一千万字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史料集成与研究”;一千万字的《红色中华报》的整理出版。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全院教职人员——包括常务副院长梅黎明都在寒暑假外出调研,搜寻史料,采集口述史。目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图书馆收存已经收集到约2600个县级行政区的县市区志,占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的90%以上。

这所以党史军史和红色遗迹为核心资源的干部学院,期望通过更为扎实丰富的基础工作,构筑起更为真实、完整的历史图景,从而让中国数万名上至省部级、下至科级的干部在此加固理想信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有一次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教育”,他还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些执政党最高领导人对于革命圣地现实意义的描述,为依托红色历史资源的国家级干部学院增强了使命感。

而在梅黎明的思考中,“一栋房屋、一所建筑”的恢复,显然还不足以应对多元化冲击以及执政党所遭遇的其他现实挑战。这正是“三个一千万字”的由来。

同时,让干部们走出教室的新型教育培训方式正在中国快速蔓延。从临沂、大别山到兰考、红旗渠、大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纷纷生长。

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梅黎明强调,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要起到桥梁作用——嫁接历史与现实,且必须用长久的、不间断的教育“触动灵魂”。

在历史中对自己的坐标再定位

《瞭望东方周刊》:建院10年后,你如何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三大干部学院培训模式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的特殊之处?

梅黎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这种工作实际上就是要加强统一思想,用共产党鲜活的史实去激励干部。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讲的,从哪里来的问题。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原点和家园,干部们到这里来,就是要找寻自己的根。

我们不只展示一栋房子、讲一段历史、看几本书,而是塑造一个历史现场,把80多年前那些鲜活生命为理想抛弃一切、艰难奋斗的地方恢复出来。

我们正在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快要被忘却的、沉睡的历史,一页一页、一个一个人地找回来,从而和现实对接,比如干部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纪律问题等等,最后通过鲜活的事例讲给干部听。

这样,无论我们走了多远还能回到初衷。

在井冈山学习,就是在历史中对自己的坐标再定位,改造主观世界,然后去分析、解决客观世界存在的问题。

结束培训后回到客观世界、回到工作岗位,肯定不是风平浪静的,一定会有各种问题、各种利益纠缠。对照历史,就知道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去做,像历史人物一样守好底线。一个干部这样做,100个干部,成千上万的干部都这样做,可以带动多少人?

《瞭望东方周刊》:像井冈山这样被称为“革命圣地”的地方,其历史研究及史料积累还不足以支撑目前的教育培训吗?

梅黎明:我们要用史料来联系、解决现在的实际问题,即问题导向——针对目前干部的一些问题来组织历史资料。这也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存在的重要意义。

比如党员干部中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找出党史上讲规矩、讲纪律的故事。红军在进入井冈山时,有人拿了老乡地里一个红薯,毛泽东就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前身。有了这个,红军才能在井冈山立足。这就是守纪律、讲规矩的作用。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史实使干部找到相信党的依据,包括实践依据和历史依据。它就是一种时代的诉说,必须不断挖掘和补充。

尤其是面对一些人对共产党的污名化,史料搜集工作就更显重要。瞿秋白唱着《国际歌》赴刑场,有人怀疑是假的,但我们就在征集来的当时国民党的报刊资料里看到了有关这个细节的报道。

目前世情、国情、党情在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果不了解历史,就难以理解共产党的传统与信仰。我们也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国史工作。

传统文化和党的历史一定可以打通

《瞭望东方周刊》:一次10天、20天的教育培训,到底会对干部有多大影响?也曾发生过一些干部一边接受教育、一边腐败的情况。

梅黎明:对于“两面人”的问题,我们的老师也很困惑。有些人培训时很诚恳,回去台上一套、背后一套。我认为这不仅是素质和修养的问题,而是骨子里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这要靠我们党的纪律和组织不断给他戴紧箍咒、拧螺丝,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调整、纠正。

其实,让一个人激动一阵子也不是坏事。我们希望触动灵魂,但教育不能太功利,毕竟对一个干部的教育是长期的。

现在连80后都当县委书记了,由于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以及工作、学习的压力,这些年轻干部接触党的历史要比过去的干部少。

教育培训一定要是长期的,也应该是刚性的、强制性的,是不可以宽容的,不能可有可无。

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学员在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参观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干部教育培训的趋势?

梅黎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思想和理论,它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基因在。所以我们不能回避、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单独讲共产主义。

应该说,共产党人的行为或品行,是党章、党规所规定的,但骨子里也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基因。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党的历史文化打通,也一定可以打通。

比如党章规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它就是我们民族一种忠贞文化的体现。

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么多细节的工作,就是要恢复历史的真实性。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生活的细节是怎么样的?那时当共产党也过着一种真实的生活,要看书,要生孩子,要寄钱给家里。

现在要向我们的干部讲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那个时候共产党人也有情有义,但是他们把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处,在欲望和责任之间选择了责任。我们要把这些人性的东西,以及超越人性的东西,都讲给现在的干部听。

教育培训和红色旅游有明确边界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很多地方也在模仿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挖掘本地的红色资源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这是否会对中井院这类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构成挑战?

梅黎明:井冈山及其周边的红色资源是我们的核心要素,但是要做到教育培训就要有一套很完整的教学体系,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始终按照开门开放办学要求,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培训种类、不同的教育培训形式去设计,要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教育培训模式。

我去过几所地方干部学院,它们才办了两三年,都做得很好,比较完善。但是我想,它们要产生更大的发散作用、影响整个社会,还要做一些工作,要有一个过程。

除了针对干部党员,党史、党性教育还要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模式。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也有一些声音质疑这种立足红色资源的教育培训方式和红色旅游很相似,二者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吗?

梅黎明:培训是一种正规的教学,有模式、有规定、有要求、有办学宗旨,不是去观光。建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时候就确定了一些原则,比如讲解员要相对规范,他们每年都要搞两三次培训。讲解员要讲真实的井冈山历史,不能随意讲党史。我以为红色教育培训和红色旅游可以有相通之处,但也要有边界,今天还要不断完善一些制度和规定。

猜你喜欢

井冈山黎明党史
黎明的沉思
黎明的沉思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黎明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