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宇,三星堆文明的最后继承者与金沙文明的元老

2015-11-17黄泽兰

小品文选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杜宇蜀地文化

黄泽兰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杜宇,三星堆文明的最后继承者与金沙文明的元老

黄泽兰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杜宇即望帝,是常见于中国古诗词中的代表悲戚的意象。杜宇是周代蜀地的第四位统治者,他教民务农,大力发展蜀地经济,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三星堆文化,加强蜀地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交流,开疆扩土,在蜀史上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杜宇;《华阳国志》;《蜀王本纪》;三星堆;巴蜀

杜宇是传说中古蜀国的国王,在中国古诗词中,不乏对这一人物及其意象——杜鹃的描写,如李白《蜀道难》中“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商隐《锦瑟》作“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数量之多不胜枚举。就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杜宇”“杜鹃”往往代表悲凉哀愁,凄惨孤独之意。那么杜宇究竟是什么人物,他的故事又为何让后世对的他描述总以悲抒情?

《蜀王本纪》记载: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地井中出,为杜宇妻,宇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鳌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至蜀复生,蜀王以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鳖灵治玉山,民得陆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自以为德薄,不如鳖灵,委国授鳖灵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后徙治成都。

这段文字记载蜀地有蚕丛,柏濩,鱼凫三位蜀王,并且各延续了上百年。这三位君王,就真实情况应该是分属三个不同的部族朝代。古时候人们身体素质低下,面临各种天灾人祸,生命和年龄也相应短暂,传说中的“百岁”应不可能。

《华阳国志》记载:

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嵋为城廓,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1]

对比两段文献,对杜宇的记载大致相当,有两处稍有不同:其一,《蜀王本纪》认为杜宇从天降到朱提;而《华阳国志》认为杜宇之妻利来自朱提。其二,《华阳国志》隐去了杜宇与鳖灵之妻私通之事。

针对第一个问题,不同使学者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论证到底朱提是杜宇的诞生地还是其妻利的诞生地。笔者认为其实两部文献中的描述并不对立。《蜀王本纪》记载杜宇“从天堕,止朱提”,而《华阳国志》的记载为“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首先可以确定,当年的杜宇与利一定是在江源相遇;其次,由于文献系古文,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蜀王本纪》关于这段的断句应为“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地井中出,为杜宇妻”如此两部著作的意思就相同了。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杜宇究竟有没有与鳖灵之妻私通,已然是无从考证,但最后的结果,都是杜宇将王位让与鳖灵,最正当的理由是鳖灵治水有功,杜宇承袭先帝的禅让之制。然而,杜宇可能白白的将江山王国拱手让人吗?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先从杜宇的发迹、建国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1 有缗氏的来源

古籍之所以记载杜宇从天而堕,有两个原因——一是文献的撰写者确不知杜宇来自何处;二是古代的君王自认君权神授,在百姓的心目中被神化,杜宇是鱼凫王之后的君王,其伟大功绩受蜀地百姓爱戴。那么,杜宇到底是哪里的部族呢?

笔者认为,杜宇从天而降,在其死后又以杜鹃鸟代指,而从天降的动物只有鸟类,所以杜宇所属部族,一定与鸟有关。在《诗经·商颂》中的开篇第一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2]直接记载与鸟有关的部族——商王朝始祖的来源;另外《史记·殷本纪》也有记载,商契的母亲简狄在郊外,看见天上的玄鸟掉了个卵,于是吃了下去就有了身孕,而后生下商契。而杜宇并不可能为商后裔——第一,杜宇所处的时代是中原的周代末期;第二,杜宇所处的地点为巴蜀之地,商朝的势力范围还没有达到此地;第三,蜀地分布的人民多为夏后氏氐羌族、从长江沿岸大巴山迁徙而来的巴族以及其他零散的小部落族人,在这里,由于部族仇恨,商朝后裔一定不能生存——这要从这之前的蜀地主体居民蜀族说起。

这里所提的“蜀族”,谨指蚕丛-三星堆时期的蜀地蜀族居民。《释读金沙》一书的作者白剑先生认为,最早进入成都平原的土著人,并不是来自岷江河谷的羌人,而是来自长江中游及大巴山一带的古人,因为在成都平原发现的距今3600年前的古人类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和器物,几乎与同时期的长江中游地区古人类文化特征相似。这在《湖北秭归朝天嘴遗址发掘简报》《三星堆文化》《巴蜀文物杂识》中均有概述。[3]

大约距今5500年前,山东西南部的金乡和济宁南部居住着两支小部族——“有缗氏”与“有仍(任)氏”。由于两支部族都饲蚕,所以被他族称为“蜀族”。夏桀时期,君主暴政,民怨沸腾,诸侯不满。夏桀为控制诸侯国,拟将利用一次集会把诸侯国王绑架作为人质使各侯国臣服。由于夏桀知道政令不通,于是预备以有缗氏的威望来召集各诸侯。《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记载:

十一年,(桀)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4]

有缗氏不愿为虎作伥而全族逃跑。帝桀十四年,扁率领军队征伐岷山,桀令扁讨伐有缗氏。有缗氏当时已经逃到了四川岷山,这在屈原的《天问》中也有相关反映。有缗氏逃离时携带大量夏王朝的祭祀器物进入四川,发现该地只有土著并无王国,没有武装抵抗,于是长驱直入进入成都平原,建立三星堆圣庙并命名为“雒城”,从此成都平原被称之为“蜀”,蜀文明由此开创。

考古学家们在对岷江河谷的羌人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一地区的羌人早在距今5000年前就到了此地,然而这里又流行浓厚的大禹崇拜。大禹是夏王朝的开国元勋,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鲁之地,其影响范围也在齐鲁。至于为什么会在蜀地发现大禹崇拜的痕迹,是因为史前的古羌人在未进入中国东部大陆以前,均在北部草原游牧,由于北部地区气候逐渐寒冷,迫使其南迁。然当时的“大陆”,北有蒙古高原,西有青藏高原,只有唯一一条较平缓的河谷通道:河西走廊。在约距今8000年前,最后一次间冰期结束后,常年充满河水的河西走廊逐渐露出两岸的陆地,为古羌人的迁徙提供了便利。考古学家认为,古羌人迁徙到了甘青东部,在此创造出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前仰韶文化”。后续的牧人继续迁徙,陆续创造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及至建立了夏王朝。而后来蜀地的羌人为什么会流行大禹崇拜,正是因为在迁徙到山东的这支羌人中,有大禹的后裔,而这支崇拜大禹的羌人,不是别人,正是有缗氏。这也是为什么岷江地区的羌人可分为“北部方言区”和“南部方言区”——北部羌人对大禹崇拜兴致不高,而南部羌人有浓厚的大禹崇拜。因为北部为未到山东的土著羌人,而南部则为有缗氏及其后裔。[5]

有缗氏到蜀地,建立三星堆圣城,却没有把三星堆的文化发扬下去,而使圣城埋入地下。缘起于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件影响全族的大事——周武王邀请八国联军讨伐纣王,有缗氏亦在其列。周武王属于羌人部族,有缗氏从中原逃出,本就是一种族辱,之后夏王朝又被商汤所灭,这更加深了蜀族对商族的灭祖之仇,因此蜀族答应此次征伐。

在出发以前蜀族对战争进行占卜,从考古遗迹看,应是占出凶卜,因此蜀族要做好善后工作以免战争失利,商纣王报复诛灭全族。最坏的打算便是,首先挖坑将布置于三星堆祭台的所有祭器埋入两坑之中。现在碳测两坑上的覆土时间,正好是“商末周初”!其次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最后放弃多座城池,将族中留下的老弱妇幼迁徙到岷江中上游的险要地带和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地,避免全族的损失。

此后蜀族中的有生力量浩浩荡荡开往中原,剩下的老弱妇幼,赶着牛羊带着衣物,离开成都平原腹地迁入松潘地区,只留下散居的巴人以及他族。蜀族战士参加战斗,绝大多数战死疆场,少部分的功臣分封在中原,也就乐不思蜀了。

2 “杜宇”的族属

至此,蜀地人烟稀少,蜀族残余人民为避难已经迁徙,大片良田和城池被荒废,早就羡慕蜀地的巴人,果断迁徙此地,渐渐地成为蜀地的统治者。而这里的巴人,应该是柏濩王及鱼凫王。在整个蜀史中,对蚕丛至鳖灵五位王的描述中,唯有柏濩王的资料最简略。巴人崇拜“白虎”,古时候文字稀少,“柏濩”应是“白虎”的同音词。至于鱼凫,根据《华阳国志·巴国志》记载,巴国地界东到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至僰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今陕西汉中、安康一带),南及黔、涪(今贵州北部、湖南西北一带)。所以鱼凫也应为巴族的代指。另外,“《水经注》载:‘江水又东径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冯广宏为:‘鱼凫留下的地名较多。宋代彭山鱼凫津;乐山岷江边也有鱼凫津;岷江汇入长江处的南溪县北三十里有鱼符津;永宁县有鱼凫关;符县(今合江)有巴符关;长江近三峡处的奉节,汉代称鱼复县;其下入湖北境内,沔阳县东十五里有鱼复城。松滋县有巴复村。根据这些地名画一条线,就能看出鱼凫一族沿岷江、长江向下游迁徙的过程。’”[6]

前文已述,杜宇与其妻利在江源相遇,江源即今天的都江堰。查阅地图,都江堰以西,地势一别成都平原的平坦,进入高山地带,再往前便是当年蜀族老弱妇幼相继避难逃亡的松潘地区。而与此同时,蜀族逃进高山深谷后,也建立相应的流亡政府,作为三星堆文明的延续。当这个流亡的团体渐渐壮大,其中便有实力逐渐雄厚的一支族人,抱着在成都平原东山再起的雄心壮志,从高山深谷中搬出来,这支人的头领便是杜宇!

杜宇之所以不是蜀族以外的外族人的另一论证,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一件著名的通天扶桑神树,这件精美高大的青铜神树的树杈上站着青铜鸟。古人(不仅中国古人,世界各民族中都存在)崇拜太阳,认为太阳悬在天上却无翅膀,便认为太阳里住了一只三足鸟,这只鸟栖息在扶桑树上。对于神明虔诚的信仰,是包括蜀族在内的所有古人类一直葆有的坚定精神。所以,杜宇如果是他族后裔,便没有称王立号的自信,且如是他族出身,杜宇也不会被描述为像鸟一样从天而降——背叛自己部落的图腾,对古人而言简是逆天行为,无法得到上天的认可和祖先神明的保佑,同时还会遭到自己族人的蔑视,更谈不上安邦建国。

综上基本可以确立杜宇是蜀族后裔出身。

3 杜宇在三星堆文化与开明文化中的作用

杜宇是三星堆文明最后的继承者,也不得不提到此后他在蜀地的作为。杜宇的妻子来自朱提(今云南昭通),杜宇作为带领一支有生力量、怀着雄心壮志的部落首领,在婚姻方面也将时刻考虑如何做到扩大部落。而这个叫利的昭通女子应为昭通某势力强盛的部族中的王族显贵。蜀地生产力落后,先祖有缗氏千里迢迢从齐鲁之地而来,带来精美绝伦的青铜礼器及铸造技艺,作为蜀族后人,传承和发展青铜文化责无旁贷。而经过考古测量,三星堆许多青铜器中的铅料和锡料成分,均来自矿藏丰富的云南地区。就这一点而言,与云南昭通部族联姻,是提高生产力,发展蜀部经济的有力杠杆。

《华阳国志》已述,杜宇“教民务农”“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嵋为城廓,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不仅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城池,还发展和开拓了广大的领土。理所当然地成为蜀地第四代君王,也正是杜宇,将后三星堆文明最后灿烂的余晖点燃在蜀地平原上。直到鳖灵的出现以及他治水的功绩,成为杜宇时代的转折点。杜宇所属蜀族,鳖灵所属巴族,部落不同,文化信仰不同,杜宇君王权力的和平让渡,不仅是将自己的江山拱手他人,且大有卖国之嫌。而鳖灵的势力又何如?

笔者认为,鳖灵主要倚靠其部族丰厚的遗产——鱼凫王之后广阔的成都平原,成为巴族的天下。凭借这样大片的土地,鳖灵并不甘于做杜宇的国相,杜宇让位实属无奈之举——巴族地域广大,鳖灵大有作为,一旦发生战争两败俱伤。蜀族为崇尚礼祀,温顺安稳的民族(这也是蜀地军队战斗力薄弱,在后来秦统一战争中快速被秦军击溃的重要原因),并无发动战争的群众基础。

金沙遗址清理和发掘出土重要文物2000余件,包括金器40余件、铜器700余件、玉器900余件、石器300件、象牙骨器40余件,此外还出土数量众多的象牙和数以万计的陶器、陶片等。在这些文物中,其中的射鱼纹带,四鸟绕日饰,青铜立人,青铜树等等,明显带有三星堆祭祀文化的痕迹,而卧虎的石器,又表明了巴文化在其中的交融。

有缗氏一族在三星堆时期带来丰富和完整的中原文化,三星堆圣城在整个成都平原形成不小的影响力。由于土著人民生产力低下,三星堆的成熟文化使三星堆成为远近闻名的圣地。受其礼乐影响,不仅蜀族,周围的民族温顺谦和,和谐礼让,对各种文化因素兼收并蓄——蜀地并不临海,从出土的象牙海贝等文物可以看出,与其他异族地区的密切交往和联系,丰富了自身文化。

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与人格理论认为,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的人格,巴族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与蜀地其他部族和睦团结,继承和发扬三星堆文化中的精神而建立起辉煌的开明王朝,直到秦统一中国的步伐骤入,开明王国才退出历史舞台。

4 结语

杜宇虽没有直接领导后来的开明王国,但他已化身为部族符号,在文化上上承三星堆下启开明,使开明帝一接手便握有蜀地最先进的生产力,为开明王朝及金沙文化的发展累积了大笔的财富。时至今日,每当春暮夏初时节,隐藏在山林里那一声声布谷鸟叫,还能叫人怀想起杜宇帝教人务农,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千秋功绩!

[1] 作者(晋)常璩,唐春生、何利华、黄博、丁双胜译.《华阳国志》.[M].重庆出版社.2008年3月

[2] 《诗经》.[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

[3] 作者白剑.《释读金沙》.[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4] 作者(清)朱右曾,王国维校补,黄永年校点.《古本竹书纪年辑校》.[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5] 作者白剑.《释读金沙》.[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6] 作者姚思源.《三星堆祭祀坑文物探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黄泽兰(1991-),女,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研究方向:民族学。

O641

A

1672-5832(2015)12-0170-03

猜你喜欢

杜宇蜀地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蜀地房屋花样多
光荣的“逃婚新郎”
谁远谁近?
昨天
地灵人杰 蜀地少年
追寻小平足迹: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地灵人杰蜀地少年
蜀地这边独好
为你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