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及其启示
2015-11-17郝广龙
郝广龙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及其启示
郝广龙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呈现出学科融合趋势、重视使用研究方法、强调课程实践性和因校制宜等特点。增加选修课与实践课的比重,设置学校特色课程和扩大高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等是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对我国课程设置的启示。
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美国
1 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美国的公共管理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都从学校自身的特色,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但纵观美国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也可以从中发现他们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共同点。
1.1 学科呈现融合的趋势。美国公共管理是一个多学科渗透的研究领域。由于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非常广泛的领域,因此,公共管理学呈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这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表现。美国公共管理专业以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学方面的课程居多。如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事务的硕士课程中这方面的课程有:政治公共政策,心理学政策分析与实现,定量分析,计量经济学,公共政策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等等。这些课程都相互交叉融合,公共管理类课程中分布着方法类的课程,政治方面的问题不只是学习政治类课程,经济学的理论同样适应解决问题,促使该学科再融合中发展前进。
1.2 强调研究方法课程的设置。科学的方法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科学决策的基础。美国各大公共管理院校把提升学生分析能力,传授系统有效的决策工具和分析技术作为公共管理课程设置的共同特点。在本文所研究的7所美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均把方法论课程作为重点。美国“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总标准”(2002年l月)就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技术”列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各高校均设立该类课程来表示对它的重视,在核心课程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如雪城大学设置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科学定量方法、经济分析等课程;堪萨斯大学则设立了组织分析、政策分析和项目评估和公共管理当代问题和能力评价的课程。
1.3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实践性是课程的一个鲜明特征,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项目尤其重视实践性。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两位教授设计了一种“真实世界的情景”,让学生在公共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该课程的培训评估要求学生每周3小时的训练,通过合作学习,互相鼓励,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研究统计方法。这种课程放置在州政府以及地区性非营利组织大学运用广泛,得到了不错的效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求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实践性课程应该受到重视。
为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平台,把第二课堂有效利用起来,增加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趣味性,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都是能够增加课程实践性的有效手段。此外,作为课程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应走“双师型”道路,使自身成为理论与实践的载体,将实践性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提高课程的实践性。
1.4 按照学校自身的特点设置课程。虽然美国的公共管理课程设置大都大同小异,但是各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课程,使公共管理发展具有针对性,同时各学校公共管理课程丰富多彩。如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中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对非营利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就非常注重政府管理,并把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整合或整合策略的运用纳入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非营利组织和公共管理项目十分重视公私部门的沟通交流、跨部门整合和文化管理。
2 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可以从美国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得到很多启发,对我国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1 增加选修课与实践课的比重。选修课和实践课的设置是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必要补充,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同时也使课程系统具有了一定的弹性,是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MPA教育多侧重于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而降低了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重,不利于我国公共管理“通才”的培养。实践课更是少之又少,专题讲座也被列为实践课内,且实践课程学分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一般为2个学分。高校应开放选修课,让学生尽可能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承认其他学校的选课学分;要求学生利用暑假或周末时间参加实践课程,国家及高校层面必须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在MPA课程设置上应从关注公共管理理论专业化转向公共管理业务领域的专业化,实现公共管理领域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采取以实践互动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进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管理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因此为了有效提高MPA教育质量需要适当调整课程门类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程与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工作。
2.2 扩大高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美国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由联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明确规定,总共八门课程,但课程没有被打开,每个学校可选择打开。
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开设核心课程的自主权相对较小,缺乏活力。国家应“简政放权”,给高校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让其根据自身特色设置课程体系,而不是国家给一个大纲,再在里面填充一些国家认为是重要的课程作为硬性规定,剩下的一部分才交还给学校,让高校自由发挥,避免同质化。高校与国家相比之下,相信是高校对学生了解更深,自主办学更有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2.3 设置学校特色课程。所谓特色就是“特色不是上面封的,不是专家设计的,特色必须是有内涵生发出来的,是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形成的”,因此,高校特色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区域社会,凸显自身特色,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诉求。我国公共管理专业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就须体现出各院校的鲜明特色。美国公共管理专业各院校课程设置丰富多彩,体现出了各自的特色,既有利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我国公共管理院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来设置符合自己特色的课程,促进公共管理专业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公共管理专业院校的课程几乎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和独到之处。
[1] 罗冬梅.高等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129.
[2]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7,(07):3.
郝广龙(1991-),男,汉,山东,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文化。
G643
A
1672-5832(2015)12-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