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这样护理最有效
2015-11-17编辑苏苏蕾蕾
编辑/苏苏 文/蕾蕾
宝宝发烧这样护理最有效
编辑/苏苏文/蕾蕾
照顾发烧的宝宝,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知道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否则,面对宝宝体温的升降起伏,你可能难以应付!
护理方法1 退烧药别着急吃
不少妈妈觉得只要宝宝体温超过了37.5℃,就应该马上给宝宝服退热药。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发烧是体内的一道“防护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在确诊病因前就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等于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病得更重,病程更加延长。刚一发烧就服药退热,还常常会因为烧退而掩盖病情,造成假象,不利于找到发烧的真正“元凶”。一般情况下,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不建议使用药物退热,但可以应用物理降温方法来降温,如多喝水、温水擦身、使用退热贴等,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若体温超过38.5℃,可服用退热药。
护理方法2 尝试多种物理退烧方法
一般情况下,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不建议使用药物退热,也别着急去医院就诊。可以在家应用物理降温方法降温,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 正确的物理退烧方法
泡热水澡:洗个温水浴,或用温水擦身,能使宝宝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热量的散发,对降温非常有好处。
湿毛巾擦身体:用高于体温的温湿毛巾擦拭身体,重点是腋下、四肢等部位,促进身体散热。可准备三块大浴巾,在温度没降下时轮换用。
少穿衣服:少穿衣服,并把室内温度调高,让宝宝的毛孔因为气温高而打开,将体内的热量通过皮肤出汗散出来。
× 错误的物理退烧方法
用酒精擦全身:酒精降温需要擦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一般妈妈不好掌握部位,而且酒精还可能经皮肤吸收,或者引起过敏,因此不建议在家庭中使用酒精降温方法。特别对小的婴幼儿更不能使用。
多穿衣服捂汗:捂汗不利于散热,可能使体温更高,如果水分补充不足,很容易造成脱水,或者造成高热惊厥,也不建议在家使用。
护理方法3 体温超38.5℃务必用退烧药
38.5℃是人体发烧的警戒线,宝宝的体温一旦超过38.5℃就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现象,对健康的危害特别大,所以,一定要及时服用退烧药。若宝宝体温持续超过39℃,且精神萎靡,可先在家中口服退热药后,及时送医院就诊。
别重复给药
不少妈妈心急,若服一种退热药降温不明显,马上又换另外一种;或半小时没退烧,又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由于药量过大或各种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不等,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容易造成虚脱或低体温等新问题。使用过退热药后,最好4~6小时内不要重复用药,也不要再使用其他退热药。
看体温、看体重来服药
按体温高低来吃退烧药,不是绝对按时间来吃,只要体温没有高过38.5℃就不用吃退烧药(曾有过高热惊厥的除外);另外,在药物剂量上,要按照体重来选择吃药剂量,而不应以年龄划分。
护理方法4 血液检查,在发烧24小时后
发热不是疾病,只是一种症状。所以,要想有效控制引起发热的疾病,需要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也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是病毒、细菌还是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发热。检测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还是血液常规检测。但是,通常要等到宝宝发热满24小时以后,血液检查才能够准确地显示出体内的病菌反应。尽可能在明确病因后,再考虑是否使用抗生素。
护理方法5 保持空气流通
宜保持家居空气流通。众所周知,散热,主要是通过对流、传导和蒸发三种机制,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散热降温。
护理方法6 密切观察细微变化
看护人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各种症状,如果仅仅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咳嗽等,可继续观察一两天,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或者宝宝没精神了,蔫了,就要警惕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
护理方法7 饮食护理非常关键
多补水
如果宝宝摄入的水分不足,出汗、排尿少,体内的热量就散发不出来,退烧效果就不好。所以,在宝宝发烧时,多喝水要比多吃营养食物重要得多,一定要想办法让宝宝少量多次地喝水。如果出汗多,还要在水里面加些盐。如果宝宝不爱喝水,可为宝宝调柠檬水、蜂蜜水,让宝宝多喝。也可把橙子、西柚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榨汁给宝宝喝,有利于身体的尽快康复。
少吃蛋白质食物
发热会让消化道供血量不足,从而蠕动和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此时,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损伤肠胃,为其增加额外的负担。因此,在宝宝发热时,应少吃或不吃肉,同时少食多餐,并注意以流质、半流质、营养丰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汤、面片汤、粥等为佳,同时吃一些吃含水丰富的水果。
新鲜果蔬不能少
特别是含钾多的菠菜、土豆、香蕉、柑橘等,蔬菜切得碎一些、煮得比平时软一些,给胃肠减减负。水果尽量生吃,如果担心温度,就带皮用温热水泡一会儿,不必担心会损失维生素。若宝宝没有食欲,可在酸奶中加入切碎的水果粒,促进宝宝食欲。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不宜滥用中药
很多父母遇到宝宝发烧就会选用一些清热解毒药,如清开灵、双黄连、小儿退热冲剂等。事实上中医退烧有十余种方法,如发汗退热、泻下清热、养阴清热等等,运用时需辨症施治,用得对症,高烧往往很快可退;用得不对,适得其反,清热解毒药大多苦寒伤胃,宝宝用后容易拉肚子。使用中药要谨慎,最好请中医儿科大夫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