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突出职业教育专业特色
2015-11-16郭晓霞
郭晓霞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生活,面临频繁的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作为重要交流工具的语文学科,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需要,体现职业特色,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写作教学;课文阅读;合作探究
一、引言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报读职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职校的规模日益壮大,有些地方报读职校的人数甚至超越了普通高中,由此可以预见,职业教育有着无限光明的前景。但是在为此欢欣鼓舞之余,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我们也不得不坦然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中的语文课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都与普通中学的语文文化课相同。但是现在随着职业教育“各基础学科应与专业结合,充分体现职教专业特色”观点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沿用传统的与普通中学授课相同的教学方式来给职业学校的学生上语文课已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职校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对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再认识
我国教育部在2008年制定的新版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提出了“要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不同专业课程的内容、标准与课时。而在2010年出台的新版《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方案》中提出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要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突出学生技能培训,但是却并没有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功能给予相关的定位,导致在职业教育领域难以对其有效认识。
笔者通过调查近几年的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中企业的要求发现,许多用人单位对学生面试第一关就是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根据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来判断其综合素质。另外,诸多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企业不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却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只有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突出专业特色,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升专业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语文教学突出专业特色的实践分析
职校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设置特点,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专业特色。
1.强化写作教学,培养学生从业写作能力
能写应用文是职校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但是现行的不少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没有突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从较简单的条据类应用文(请假条、收条、借条)讲起,到书信类(一般书信、申请书、感谢信、求职应聘信),到公文类(启事、通知、请柬、海报、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到表格类(个人简历表、求职应聘表)等等。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应以散文教学为主,让他们学会写游记、导游词、风景名胜、旅游文化介绍等。对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教授文书、公文、档案编写等。对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则要让他们学会写产品说明书、各种操作规程、各类认证资料的编制等。而对经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要他们学会写产品广告,还要会写合同(如购销合同、租赁合同)。所有这些应用文体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需要应用到的,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2.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内的教学效果得到巩固,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开展课外阅读,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可的课外读物。还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社会的思想意识,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一些重要节日、国家盛事或重要会议的召开,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纪念性文章、重要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条文,使学生能紧跟形势,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思想觉悟。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开展课外阅读,如通过阅读一些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发展动向、先进人物事迹等材料,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热爱所学专业,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从而增强阅读的效果。
3.组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合作精神和能力是职校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合作精神已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通过语文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对本课的疑惑,比如现代文中对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个词语哪句话读不懂等,这些问题先以小组内部交流消化的方式进行,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议解决;二是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本组观点,师生共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明确、补充,必要时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延伸。另外,此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题目设置上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便于拓展学生思维。
4.优化作业设置,满足不同专业的发展
独具特色的课后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不同的课后练习还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的思想引导。所以在布置课后练习时,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课后练习。比如面对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不布置他们写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也不需要他们写作文。只要他们能从每个单元的课文中自由选择一篇,根据课文的内容用动漫四格画的形式把主要情节表现出来,并配上简单有趣的对白,就算作业过关。面对广告专业的同学,可以要求其为每一篇课文设计一句广告语,这句广告语要与课文的内容有所关联,并且简单易记。面对美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则可以要求其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以课文题目为标题,用不同的POP字体绘制海报。这些各具特色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而且其浓郁的职业色彩,也使学生意识到语文的实用之处,在上语文课时更乐于专心听课。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职业教育语文教师,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充实和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内涵,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陆李丽.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2(05)
[2]王海滨.谈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9)
[3]刘宗军.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