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标准,其实不仅仅为了“安全”

2015-11-16云无心宴子

女友·家园 2015年10期
关键词:豆粕限量稀土

云无心+宴子

前段时间有报道称:中方将放宽进口韩国泡菜标准,韩国泡菜有望大量出口中国。让韩国泡菜无法达标的是“大肠杆菌每100克不超过30个”,这是一个安全标准,而放宽后的标准是“每克不超过10个”——放宽了几十倍。作为一种发酵食品,泡菜中本身具有细菌生长的条件,细菌数相差几十倍,对于食品安全的意义并不大。食品中的大肠杆菌通常并不致病,限定它的量只是作为卫生条件的一个指标。

安全标准背后的利益博弈

安全指标是为了保障安全的。在能够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到底把指标设得宽松还是严格,就成了一种国际经贸斗争的手段。一般而言,出口国自然是希望标准越宽松越好,而进口国则可以利用标准来控制进口的难度——想要进口的,就把标准制定得比较宽松;不想进口的,就把标准制定得很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当然,在官面上,都还是以“安全”、“风险”为名目。

世界各国都会把这个作为武器,在国际经贸中维护本国利益。欧盟是此道老手,各种农产品往往都有很严格的农残或者污染物标准。标准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所有进出口商的头上,但在实际执行中,是否进行检测,抽检频率如何,就完全掌握在进口国手中——收与放,都很自如。

除了韩国泡菜,中国也不乏类似的例子。比如在美国,转基因豆粕除了作为饲料,也可以提取蛋白用于人类的食品中;而在中国,转基因豆粕就只能作为饲料。从转基因豆粕中提取的大豆蛋白可以用在许多加工食品中,这些加工食品美国人可以随便吃,安全性上没啥问题,但是在管理上,它们就不符合中国法规——按中国的规定,可以阻止这些食品进口。

中国的食品标准中也有个例子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那就是茶叶中的稀土。目前,稀土对于健康影响的研究很欠缺,负责评估各种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影响并制定安全标准的国际权威机构JECFA迄今也没有对稀土作出评估,更没有设立“安全摄入标准”。中国规定茶叶中稀土的限量是2.0毫克/千克,但这个限量其实毫无必要——茶叶中的稀土只有大约25%会进入到茶水中,而每天食用的茶叶量要远远小于粮食,即便是超标几倍,来自于茶叶的稀土含量也远远少于来自粮食的量。此外,采用嫩叶的茶(比如绿茶),这个2.0毫克/千克的限量还不难达到,而采用成熟叶片的茶(普洱、红茶等),就有大量的茶叶超标。也就是说,茶农即使不进行任何违规生产,也还是不能保证收获的茶叶合格。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制定稀土标准的背景下,中国作为茶叶出口国制定这么一个严格得并不合理的标准,无异于作茧自缚。

endprint

猜你喜欢

豆粕限量稀土
中国的“稀土之都”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场回顾及第二季度展望
为创造之心 开启无限视野凯迪拉克XT5周年庆版 限量呈现
Green Fade里约限量系列全球限量10万支
双稀土和混合稀土在铸造铝合金中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