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West的灯塔(上)
2015-11-16
选择了佛罗里达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是,选择了海明威。
于是我们飞往佛罗里达,那个全美国阳光最多的“阳光之州”。
尽管,这个美国最南端的半岛有最迤逦的亚热带风光,有最长最美的海岸线,有雄伟壮丽的迈阿密城,有奇幻莫测的迪斯尼乐园,以及美国最著名的航天基地,但,佛罗里达之于我们来说,就意味着海明威,或者,就是海明威。因为在这个半岛的尽头,那个伸向辽阔大西洋的美丽的Key West(被翻译成基韦斯特)岛上,海明威曾在那里居住了十年,而他生命中那些最著名的作品和著名的婚恋,也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Key在中文里通常被翻译成钥匙。只有在那种厚厚的《牛津英汉辞典》中,我才找到Key也被解释为“低岛”或“暗礁”的词条,甚至专指佛罗里达海岸之外的那些岛屿。而West的意思就很简单了,西部。而Key West组合起来,就是西部岛屿的意思。而这个叫作Key West的地方,也就是海明威的故居。
此前也曾几次前往美国,每一次都有关于作家故居的收获。1994年受美国政府邀请,我便提出了想去福克纳故居的愿望。记得在星期一上午的会谈中,“国际访问者计划”的官员特意为我改变了他们原先为我安排的路线。于是便有了从孟菲斯沿密西西比河一直向南的旅程,直到后来到被海啸吞没的古老而美丽的新奥尔良市。就为了途中能经过那个奥克斯佛,就为了能让我走进福克纳的家。热爱福克纳是因为在我开始写小说时,首先就遇到了他的《喧哗与骚动》,让我置身于他的光照下。从此对福克纳不离不弃。以为他就是我漫长的文学之路上的精神的旗。是因为我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某种精神的契合,于是才有了这一次沿着密西西比河一直向前的旅程。还记得那座高大树丛掩映下的白房子,也记得奥克斯佛镇上那个福克纳常去的街心广场。福克纳的一生中尽管时常远离家乡,甚至在美国其他州界也拥有住房,但是他却始终没有真正离开过奥克斯佛,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掠夺者》的打字稿,就是在这座白房子中完成的。
然后来到Key West,就是为了来这里遭遇海明威。说起来读海明威的作品远比读福克纳早了许多。他的大部分作品大都是大学期间读完的,也曾为他所谓“硬汉风格”而感慨万端。那遍布于作品中的欧洲战场、非洲青山;那令人难忘的西班牙斗牛,乃至老人从海上带回那架巨大的青枪鱼骨骸。但终究海明威的那种文学操作和我的索求相去甚远。总之慢慢地疏远了这个太过自我炫耀、也太自我疯狂的作家。并总是以福克纳的悲情的南方以及他在创作中先锋的探索,来鄙夷这位同样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后来便只是在看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或者以他的人生经历为题材的影片时,才依稀记起了这位作家不那么平凡的人生。
美国的这两位灯塔一般的作家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在前,于1949年获奖,据说当年的竞争者中就有海明威。1954年海明威也终于获此殊荣,人们说是他的《老人与海》帮助他最终拿到了这个奖项。那时候美国的新生代作家风头正健,几年后斯坦贝克又问鼎了这项桂冠。
不知道是不是文人之间的“相轻”将这两位在那个年代同样伟大的美国作家疏离了。至少在福克纳的年表中没有发现过他们曾亲密交往的痕迹。只是1947年福克纳在回答密西西比大学学生的问话时涉及了海明威。当学生问到“你认为哪五个人是你同时代人中最重要的作家”时,他把海明威列在了第三位,但他还是不无鄙夷地说,“海明威没有勇气,从来没有用一条腿爬出来过,也从来没有用过一个可以让读者查查字典、看看用法是否正确的字眼”。不过当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老人与海》,福克纳也曾由衷地说到过这是海明威“最好的一本书”。但是当海明威最终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又重申了他对海明威的看法,“他呆在他知道的范围内,他写得很好,但他从不试着写不可能写好的事情”。
是的,福克纳和海明威都曾住在南方。福克纳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南方的精髓是渗透在他的血液中的;而海明威,当他1931年搬来Key West的时候,只是为了定居在这个美丽迷人的亚热带风光的海中岛屿上,享受他枪林弹雨之后的爱情和耽溺于酒精之中的迷乱。所以这个出生于寒冷的芝加哥的男人更沉醉于Key West的炎热,以至于在离开这里以后的日子,他所选择的居住地依旧是热带古巴。尽管在这样的地方他总是大汗淋漓,他却长久地痴迷于此,在汗热中写出各种历久不衰的小说。如果不是卡斯特罗的革命后他对未来的古巴难以把握,而迁居美国爱达荷州,他或者会在哈瓦那郊外的瞭望农场长久地留居下去,说不定就会在那里自杀,或者不自杀也未可知。
福克纳生于1897年,比海明威大两岁。福克纳殁于1962年,比海明威晚死一年。福克纳死于疾病。在炎热的夏季。享年65岁。而海明威则死于自杀。享年62岁。在1961年,也是夏季。所以福克纳应该是生前就闻听了海明威的死讯,而且是如此残忍的开枪自杀。不知道福克纳是不是也把海明威的死当作了“他所知道的范围内”的一种死亡的方式,遗憾的是,在福克纳的年表中我没有能找到他对海明威的自杀说过什么。在那一年他只是抱怨“这里跟往年一样闷热已极。我年年都说绝不在密西西比过夏天,今年是第64年了。”足见福克纳从一出生就待在南方的炎热中,而海明威前来感受南方的炎热时,已经是32岁年富力强并且英俊潇洒、有过很多战争和爱情经历的男人了。尽管海明威于1922年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诗歌,是作为福克纳诗歌的补白而出现在刊物上,但那时的海明威却已经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全世界转战南北,足迹遍及欧洲诸国,并结识了欧洲很多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而此时34岁的福克纳虽然依旧老老实实地待在他的奥克斯佛,但却已经写出了诸如《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那样的伟大作品,并名扬欧洲。以至于连萨特都不得不承认,“在法国年轻人的心目中,福克纳就是神”,可见他在法国乃至欧洲的名气,是在长年生活在欧洲的海明威之上的。
这或者就是福克纳与海明威的不同。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地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于是他们的人生也各自不同。福克纳曾经的小公务员身份(尽管他也曾有过短暂但却不那么光彩的皇家空军履历),而海明威却在1918年就奔赴欧洲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意大利前线出生入死,救助伤员,而至被迫击炮集中,身负重伤,而他经历如此出生入死的时候还不到19岁。从此海明威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常驻欧洲,这也是他文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准备的阶段。就是在这种报社不断强调“要短句”的背景下,加之海明威从欧洲发回的文章大都以电报的形式,后来这种电报式的短句就成了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福克纳的那种长句子和长段落的文风,天壤之别。
当把这两位美国的文学巨匠如此比较的时候,不由得问着自己,过去,为什么就不曾拿福克纳的人生和海明威的作过比较呢?
他们的那些斑驳的往事,甚至爱情?
于是恍然,原来福克纳是那种用他的头脑和文字创造艺术的艺术家,而海明威,则是用生命本身创造艺术的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中才会充满了自传性,因为他生命的本身就已经充满了戏剧性了。
因此,尽管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光怪陆离,生命斑驳,命运多舛,到处有苦难,毕生是悲哀,自杀者、乱伦者乃至白痴和妓女,可谓到处遍布着意外和奇迹。但福克纳这位作家本人的生活却是平缓的,严肃的,刻板的,甚至不曾有过被人津津乐道的人生故事。他只是严格坚守着他自己的那一片文学的天地,坚守着他对南方的爱以及对黑人的同情。他还在文学中坚守着他深邃的思考,前卫的探索,先锋的创造,坚守着只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高贵的文学操守,直到在他的奥克斯佛安静地离去。
而海明威却根本不可能忍受这种近乎乏味的人生。他出身于一个医生的和艺术家的家庭,母亲要他学大提琴,而父亲则教给他钓鱼和射击。所以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开放的,不像封闭的南方。他也不曾知道从出生时起,他的父亲就将他隐藏得很深的抑郁和疯狂遗传给了他。
所以,福克纳才能几乎平静地度过了他的一生。而他的一生中最不平静的,就是他留下的那些伟大的作品。而海明威应该也留下了伟大的作品,但他的一生似乎远比他的作品更不平凡。
是的,尽管矮小的南方的福克纳也曾不乏绯闻,甚至不乏与好莱坞女星之间来来往往的暧昧。但是这个耽于思考、痴迷自信的男人最终还是拥有了一段从一而终的婚姻。他从18岁时就爱上并为她写诗的埃斯特尔,后来成为他毕生的妻子。尽管他想拥有这个女人时她已经嫁人,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这个女人的爱。为此他等了为人妻的埃斯特尔整整十四年,才终于如愿以偿地娶到了这个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离婚女人。这时候福克纳先生已经32岁了,这是怎样的足以支撑起任何爱情的等待。或者就因为婚姻的来之不易,福克纳尽管也曾“红杏出墙”,但最终却都没有让自己小心呵护的这段漫长的婚姻破碎。其间他曾经和福克斯制片公司老板的女秘书有私情,甚至将《押沙龙!押沙龙》的第一个亲笔签名给了这个女人,并煽情地写道:“赠给米塔·卡彭特,无论她在哪儿。”后来当福克纳死去,十年后,他的遗孀也死去,米塔·卡彭特便出版了《钟情绅士:福克纳与卡彭特的爱情故事》这本书。除此福克纳还曾和其他女人有过深深浅浅的关系,但最终都是福克纳自己主动割断了和她们的感情。他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埃斯特尔。他们远远近近,分分合合,但却始终的不离不弃,毕生厮守。
但比起拥有平稳人生的福克纳来说,海明威的人生可谓大起大合,甚至波澜壮阔。这个男人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浪迹天涯的一生,而不是像福克纳那样出名后才应邀开始周游世界的旅行。让生活变得动荡起伏也许并不是海明威的初衷,但却一定是海明威不羁的天性所致。他永远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长久地驻留。他天马行空,把生命和爱情全都当作赌注,然后从美国到欧洲,又从非洲到南美洲。他总是热衷于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危险和悬念。当他决心让自己成为一个作家,为此便不惜急功近利,甚至,不惜拿自己的生活作为素材。于是这个能作为素材的生活也便愈加地多姿多彩起来,仿佛生活着便是为了成为小说,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所以有人说,如果海明威在20年代是在艺术上探险的话,那么到了三四十年代,这位艺术家本人就成了冒险家了。而且总是过火地表演。
于是在以生命和爱情为赌注的路上,海明威漂泊。伴随着各种各样情愿追随他的女人。她们宁可随他到他想去的任何地方,甚至海角天涯,远离亲人,只要能跟这个男人在一起。但是又有哪个女人能真正留住这个男人的心?让海明威长久地待在一个地方都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要长久地待在一个女人的身边?
海明威一生中有过四次婚姻,而为他所爱的女人不胜枚举。他疯狂地爱着这些女人,又疯狂地,恨着她们。他于是羞辱她们,伤害她们,让她们痛不欲生,而至最终的抛弃她们。但幸好海明威折磨女人的方式不像英国的桂冠诗人休斯,让包括女诗人西尔维亚在内的一任任妻子死于可怕的煤气自杀。一个女人绝望到只能以自杀来表明自己的心意,这样的男人将会是怎样地残忍。但是海明威不同。就如同他的作家朋友帕索斯曾说过的那样,海明威对他的女人们总是很苛刻。不过他是个高明的建设者,而不是一个低能的破坏者。所以当他离开他的女人们的时候,总是能让她们比最初相见时更长于应付生活了。总之被海明威遣散的女人大多升华了自己,甚至以为离开了这个暴君一样的男人是一种解脱。他的第四任妻子玛丽就曾说过,海明威简直就是把女人当婊子看。其间唯一对海明威的求爱说不的女人,是他在意大利米兰养伤时的女护士爱格尼丝。于是海明威对这个拒绝他的女人耿耿于怀,在以爱格尼丝为主人公原型的《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让她死于了难产。
让海明威更加与众不同的还有他死亡的方式。将猎枪的枪口塞进嘴里,然后,两个扳机一起扣动。于是似乎无需再谴责海明威对他的女人的残忍,他对待自己的方式甚至比对那些女人更残忍。然后这个伟大的人物一命呜呼,以他的死亡创造了人生的最后一个传奇。接下来海明威家族的“魔咒”便残酷地显现出来。海明威以前,是他的父亲死于自杀。而他以后,又是他的兄弟姊妹,再后来,他的儿子,甚至他的孙女。几代人如此先后死于非命,这就不能不让人在唏嘘之中,对这些神秘的死亡而感到惊恐了。从此这个所谓的“海明威魔咒”在这个家族的上空笼罩着。那难以摆脱的,宿命,困扰着那些依旧在世的后人。
是的,便这样我们选择了Key West,选择了海明威。我们从迈阿密出发,很快就脱离了美国大陆,驶上了那条通往Key West的国家公路。这是美国的一条非常著名的公路。它所以著名是因为这条公路是由岛屿连接而成的。那是一连串伸向大西洋的岛屿,而最尽头的就是Key West。便是在这岛屿和岛屿之间,美国人修筑了这条不那么宽阔但却通达的海洋之路。岛与岛之间的部分由人工充填。公路的一些部分沿用了更早修建的铁路线。当年所以要修建铁路,就是为了把Key West那些岛屿上的热带水果运回大陆。途中偶尔会看到那条早已荒废的铁路。遗存的部分往往是在那些残存的旧桥上。于是旧时代的影像通过旧桥和旧铁路依稀起来,想30年代的海明威就是从那里进入的Key West。
忽然觉得这条被岛屿连接起来的公路就像一条项链,一座座岛屿就是一颗颗珍珠,被公路这条丝线连缀了起来。于是这公路变得更珍贵也更美丽,因为它伸向大海,所以公路两面全是最美的海洋风光。
从没有见到过如此之蓝。
如此之蓝的澄澈,或者有时候如此之碧绿的,海。
瞬息间海的颜色的变幻无常。那次第的,些微之间改变的,那蓝绿之间的,温柔的转换。海水因光照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或者碧蓝或者碧绿,也或者闪着金色的或白色的点点波光。
已经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海的颜色了。这就是佛罗里达,就是Key West,你简直无法描述,大海所带给你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动,那种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要描述的欲望,而又根本就找不到可以描述的词汇。于是人文的东西竟至徒然地,被大自然所击败。唯有慨叹。
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用不够用的目光,奋力捕捉着。大凡在接近一座岛屿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到椰树或者棕榈树,在碧蓝海岸,傲然屹立,伸向苍穹。然后便是越来越近的房子。大都是白色的,在你眼前倏然而过,转瞬即逝。你甚至都来不及看清楚它们的优雅,就已经驶离了这座岛屿。
便是在这样的行驶中,我们终于来到了Key West。公路的尽头。岛的尽头。也是美利坚的尽头。也许就是为了这个美丽的岛屿,这座优雅的小城,这个叫做Key West的地方,或者就是为了海明威,为了海明威曾在这里住了十年,为了海明威在岛上的这座旧居,这条美国的公路才会铺到这里。
是的,进入这里就是进入了一座城市。显然Key West是一座很大的岛屿,所以就成了公路终端最大的一座城市。一进入Key West,立刻就能感觉到一种无处不在的优雅。无论是建筑还是街上走着的那些悠闲的人们。炎热的但却风情。那些太阳下毫无顾忌的裸露。但女人总是很美的衣裙。于是想到了海明威。不知道1931年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来美国最南端的这个炎热的岛屿,为什么要选择这里做他的家。
于是渴望着海明威的旧居,但是第一个驻足的地方,却是海边的一个路标前。一块铅灰色的石块,在堤岸上。然后是彩色路标,很多人排着队等候在那里拍照。原来这里是美国距离古巴最近的地方。路标上明显地标志着,这里距古巴只有90公里。尽管隔着宽阔的佛罗里达海峡,尽管在Key West这一端根本就看不到古巴,尽管古巴和美国有着严重意识形态隔阂,但这一刻,人们还是感觉到了古巴很近,就在身后的某个地方。人们所以争先恐后地拍照,是因为很多偷渡的古巴人就是在这附近登陆的。他们登陆后很容易就成了美国人。于是远离了祖国的古巴裔美国人会在这里遥望,90公里以外的那个情牵梦绕的故乡。
以为这个景点和海明威无关,但Key West所以标出古巴的所在,或者也是为了告诉那些为海明威而来的人,海明威离开Key West后,他移居的地方就是90公里以外的那个古巴的哈瓦那。在Key West时海明威经常开着游艇到岛外捕鱼。就在接近古巴的那片海域。或者那时候哈瓦那就已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于是他隔着大海他遥想哈瓦那,后来在瞭望农场一住就是很多年。他最后的两任妻子都曾是那里的女主人。而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老人与海》,也是在那里完成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