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低年段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2015-11-16孙克昭
孙克昭
【摘 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求的变化,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反思已有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完全真正落实到教学实处;反思过去的课堂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显得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方法。基于上述思考,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试图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做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口语交际;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交际能力、文明程度、语言素养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新课标适应这个变化,把听和说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并落实到口语交际上。
在小学低年段学生身上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的大环境中呢?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实践,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阅读教材为依托,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特点,研究 “课堂口语实践——情境体验、互动交流、反馈点评”和“课后运用语言”这一“内外并进,立足课堂”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整合课程资源,找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实际,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找准找好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会从学生身边的细节入手,引导学生从天气、同学的穿着、同学的变化、最近班上的新鲜事谈起。又如,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可以发掘的教学资源。他们与城里孩子相比,见识少,阅读量少,与别人沟通联系的机会也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温驯的鸡鸭牛羊、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到山林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捕鱼捞虾,到村外捉迷藏,可以无拘无束的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教学中,我就请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孩子们眉飞色舞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这一举动,既找到了交流的话题,更增强了同学们口语交际的信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基于教材,立足课堂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也是学生学习说话的依据,更是提高口语交际的凭借。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教材这一源泉,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服务。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更关注将学生的朗读与口语交际融为一体,共同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和背诵有利于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规范语言、培养语感,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说、写的能力。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读通文本,了解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说出来。由于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弱,所以,哪怕只能流畅地说一句,我也会鼓励他。接着,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声朗读,再背会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最后,引导学生说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或人,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描述吗。因为学生已经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了,在练说过程中会不经意的用到文中的语言。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说话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给方法
平时开展口语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训练内容由易到难,训练目标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不是侧重于教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用这些技巧来限制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构建一个轻松的表达氛围。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让学生轻松自然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那棵小树,在寒风中站立,穿着厚厚的衣服,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话题一抛出。学生纷纷发言,用自己稚嫩的语言表达出了对老人的爱与感恩。说的技巧不是重点,关键是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口语交际不在是纸上谈兵。
四、延伸课外,学会交际
课堂教学不可能把口语交际变成简单的公式或提纲,只是展现其一些特点。学校活动只是提供训练机会,而更多是他们离开学校后可能面对社会的语言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把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外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它具有长效性。短短的40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根据不同的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如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日常会话、打电话、问路、购物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去领会自己的语言是否得体,使用的语言是否与交谈的情景相协调,是否可以为大多数人接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对谁说,怎样说。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片段,评价人物的言行有没有不妥之处。当惟妙惟肖的生活场景再现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马上能说出缺陷,并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更正,提出看法。此时,你觉得眼前不再是一些小不点,而是一个个见解独到的小大人了。
五、评价激励,增强信心
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评讲,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表现欲。内向的同学有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不好意思说。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态度尤其需要热情、中肯,要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切不可有语言的打击、表情上冷漠的现象,以防扼杀学生的表现欲。对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做到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从高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低年段起步,充分抓住机会,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让我们努力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探索口语交际教学的高效之路。我们相信,有成效的教育变革就像有成效的生活自身那样,真正是一次旅行,只要我们起步就能到达目的地,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教学教研中,就一定能探寻到适宜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更好的教法和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