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

2015-11-16陈海荣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具黄河多媒体教学

【摘 要】音乐课堂多媒体是文字、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组合,它能创造综合环境、使人充分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如视觉功觉功能、听觉功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波起来。通过声、光及图像的有机结合,使抽象的音乐想象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

【关键词】多媒体意境设置;注重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拓展学生思维想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要有机结合

多媒体以其直观性强、趣味性强、深受众多师生学生的喜欢。被广泛地运用在音乐教学中,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感悟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一、正确运用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情境设置

多媒体的运用,将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知识点等重叠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增强了学习动力。多媒体教学激活了学生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使学生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自主将所学展示运用到领悟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之中去,从而产生种种联想,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能迅速、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能准确、及时地导入新课,转换授课内容,可以为教学营造良好的入情入景的氛围。多媒体教学如果运用过头,而适得其反,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不管基于何种需要,多媒体情境创设必须与课堂内容相吻合。目的是为了让抽象的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易懂、好学,为了让课堂过度自然、顺畅、恰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感情投入其中,使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知识。

二、多媒体课件要注重学生实际接受能力

使用多媒体课件,只需把歌谱、歌词等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这既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又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还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把传统教学中较难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也喜欢具有较强动感的画,因为这样的画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一般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但学生不能看见黄河的气势,也较难理解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的真正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事先做好课件,当学生在听《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时,屏幕上出现了黄河奔涌向前的狂涛巨浪,仿佛似中国人民在抗日救国战斗中,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搏斗的激烈场面,表现了凡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抗击侵略者的爱国情操;当黄河进入平原后,黄河那平静、微波起伏的美丽景象,仿佛中华民族宽厚、善良、热情的性格,预示着对朋友,中国人民永远是热情相待的。学生在看了图像、听了录音后,对黄河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从中也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姿和美景,并且对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这一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紧接着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歌曲情感的理解,创编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升华,在把握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之后,也理解了《黄河大合唱》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能激励那么多进步青年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的积极意义。更加激励我们为当今中国钓鱼岛主权拥有而迸发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由于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学有以上重要性,因此在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听”中欣赏音乐,在“想”中理解音乐,在“唱”中感受音乐,在“做”中表现音乐。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如今提倡人性化的教学,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不应只是知识的罗列、问题的堆积、图像的展示。教师成了课件的播放者,讲课成了照屏宣科,忽视了学生的参与,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这样的课依然是在现代化工具下的“填鸭式”教学,并不是上了多媒体课就走进了新课程。多媒体课件中必须体现师生双边活动,突出学生的参与。比如在《天边的骆驼》的课件中,就要时刻体现学生的参与。学生谈感悟,屏幕上给出故事框架,学生讨论《天边的骆驼》的主题含义与启发,很自然参与合唱中来。教师只是个引导者主题活动都是学生在积极参与。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能善于表现自己的人。音乐课最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所以音乐课件为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彰显个人才能提供了活动平台。树立个人形象,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谱、对他人评价等展示个人、团体才能的学生活动,都可用课件作辅助,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

四、注重多媒体欣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想象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由于音响不具备描绘物体的能力,欣赏者需要用音乐的耳朵“听”出物象。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思维,是听觉感知和想象想结合的认识过程。它从审美认识开始,到审美创作、审美判断、直到审美享受的最后完成,始终伴随着音乐形象。如欣赏聂耳创作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时,屏幕上播放出一段民间端午节划龙舟比赛的画面,一幅欢庆热闹人声鼎沸的场面。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着画面,通过音形的有机结合,学生很快就弄从音乐中辨认出生活中原有的各种声响,体验出乐曲所表现的沸腾的情绪与情感。

五、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要有机结合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中是利用简便、实用、廉价的教具,是对学生而言有着触摸感和实物感,易操作,运用灵活等优点。自制教具更是有着大众化效果,宜于普及。比如传统教具钢琴,制作再好的课件,上课也得要钢琴。教师自弹钢琴的范唱和为学生的伴奏,听音、视唱、创作等,其作用和让学生感受到的亲和力远不是课件所达到的。实物的乐器或模型让学生摸摸、弹弹、吹吹、拉拉、听听,所感受到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感,绝对有别于看庞大乐队演出的实况。而演奏自制乐器或展示自制模型,更让学生有着成就感和探究感。多媒体教具与这些教具结合那就如虎添翼、锦上添花。让学生既可看到、听到,又可用到、摸到,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添课堂效果和学生接受效果。

作者简介:

陈海荣(1970.12.9~ ),青铜峡市职教中心音乐教师,本科学历,中教一级职称,2004年毕业于宁夏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教具黄河多媒体教学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黄河』
黄河知道我爱谁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展教具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