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班主任要精心呵护“迟开的花朵”

2015-11-16陈永强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励志爱心习惯

陈永强

【摘 要】转化后进生是中职班主任的重要使命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爱心;成功意识;励志;习惯

转化后进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所肩负的一项不可回避、不容推卸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后进生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品德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二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三是品德和学习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双向性”——既落后又能进步。采取科学的方法,可将其转化。

一、爱心呵护、诚意感化,让其敞开心扉

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一个老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学生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和你说心里话。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能用冷漠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他们,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教师要从思想上多交流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诚来感化他们。树立起“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观念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歧视”,要平等的对待他们。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造成的。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人都是有感情的,在给学生以思想、学习上的关心和教育的同时,在生活上多多过问,有时利用周末、节假日去家访、沟通,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另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因其后进而置之不理,照顾了他的自尊心。

二、培养自信、励志激奋,帮其积极做人

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石,只有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算找到了起点。后进生如果丧失了自信心,各方面的表现和成绩就会跟不上,导致自暴自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老师的教育。

要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对后进生满怀期待,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要充分利用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机会,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褒奖,老师适时的鼓励,加上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进步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注意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指责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甚至认为后进生一无是处,那么,无论你怎样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逐步要求、严慈相济,培养其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细心观察、耐心教导,促其养成习惯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因而要注意细心观察,全面了解。要通过同学、任课教师、家长等多方面了解他们,细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引导他们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从而奋发进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正好,也并非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立竿见影。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有一个过程。中间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反复现象。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欲速而不达”,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五、环境熏陶、亲友帮扶,强化成功意识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良好环境的熏陶,也才能巩固转化的成果,真正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并将其“内化”为道德品质。班主任要注意营造有利于后进生成长的班级气氛。不能人为排挤后进生,应发动他们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表现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自信心,增强战胜自己的勇气。

兴趣是促进其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因此,应时不时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其进步。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主动采取适当形式去靠近他们栽培他们。这就需要教育者用一双慧眼,一颗爱心去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值得称赞的地方。如对成绩不好但劳动积极的学生,在劳动结束时可突出给予表扬。对画画好的可请其出黑板报,并对其努力和成就予以肯定和赞美。总之,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并在合适的机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自信,并逐步把兴趣迁移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上优先对待后进生,尽量多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后进生,用眼神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课程上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予他们的信任和鼓励的眼光。回答正确时,投以赞赏的目光、真切的笑容和热情的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取得进步的喜悦,大大加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后进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后进生是班集体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整体效果,顾及其反应。如讲重点内容时,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给其充分思考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其真正掌握知识。

教育者对后进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赞赏,不可因教师过高期望学生没有达到而训斥、否定他们。对其转化要有时间上的宽容。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状况,还应重视其成长的过程和变化。如一位后进生数学常考四十多分,这次得了六十分;而令一位学生常考八十分,这次得了九十多分,显然那位后进生进步更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中不应只表扬高分的学生,更应看到后进生在努力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这种榜样的力量有时甚至比说教、打骂更有功效。在课堂上有意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难互帮,让学生学会自学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交流,让其在和谐轻松气氛中学习。作业、考试成绩设立进步奖,由于分配到每个小组,因此可让全班同学看到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也觉得很光荣感到学习的快乐等。这样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得他们通过努力也可实现目标,尝到成功的滋味。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不一而足,核心就是要对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一定开得绚丽灿烂,也让此类晚成的大器能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励志爱心习惯
上课好习惯
爱心树(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差钱”也演“励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