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农村中学地理课上的运用刍议
2015-11-16陈武松
陈武松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内容广泛、复杂、抽象等特点,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所采用的先进教学手段,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因而,多媒体技术出现便被迅速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去,并且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教学效果。而在农村中学,多媒体技术的进入,无疑更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春天般的生机。作为农村中学的地理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提升课堂质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农村学生接触新奇事物较少,对多媒体有着强列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可利用网络下载与地理科相关的图像、视频、 文字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我将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作为背景,再配上相应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出来。于是,优美的图片,熟悉的歌曲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兴致高涨。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又如,我在上《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一节时,从网络上下载了有关北京的图片和资料。上课时,我边讲解边运用多媒体播放北京的图片,将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配上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解说,同学们边看边听,早已在我声情并茂的讲解中陶醉了,他们的心早已飞向了北京城,有关北京的地理知识就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根植在他们的脑海里。这样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到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平时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课件把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形、音乐、文字等元素集中表现出来,让学生从最初的感知,到印象的加深,到最后的理解运用,这一系列连贯的环节,都在我们教师的掌握之中,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淡化难点,突出重点
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使得一些知识点比较复杂和抽象。对于地理课程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和复杂的变化过程,按照常规的办法,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收效仍然甚微,每每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此一来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寻找教学突破点。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在增强课堂生动性的同时淡化难度,突出重点,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我在这方面是深有体会的。在讲解《地球运动》一节时,以往由于没有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虽然我在上课时使用了许多的教具和挂图,但由于这节课比较抽象、空间感强,加之农村学生的地理知识缺乏,虽然我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收效不大,绝大多数学生仍然一头雾水。有了多媒体技术后,同样在上《地球运动》这一节课时,我制作了“地球公转”的课件。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到地球公转的方向,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在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课件把无形的东西转化成有形的东西,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具体的东西,让地理课中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迎刃而解。又如,在上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一节时,“东亚地区为什么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这个问题一直是学生心中的症结。在多媒体课件“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的演示中,学生的症结被打开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风的流向,明白了东亚冬季和夏季吹不同的风是因为东亚冬季和夏季分别位于反气旋的不同位置所致。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难点变得显而易见了,使原来教材文字所表达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变成了可以看得见的演示课件,于是一切的问题都能变得明朗、清晰,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多媒体课件由于取材广泛,内容详实,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学生由于受条件限制,在获取信息和资料更新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在探究式学习方面难以展开。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泛,信息的收集渠道变得更畅通,为探究式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协商整理、筛选,使之获得信息,产生问题,并通过思考提出假设,进而对假设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介绍完高一地理“地球上的水”之后,我选择“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的缺水问题”作为探究课题,我先用多媒体技术,用视频向学生展示沙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侧重于展示有关沙特气候、河流缺水的画面,使学生产生“沙特严重缺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探究主题:能否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缺水问题?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解决沙特缺水的各种方法,如:南极冰山、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等,紧接着让学生研究南极冰山解决沙特缺水的有利条件,以及运输冰山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运输的最佳路线。在视频上映出世界地图、南极洲地图、世界洋流图、气压带风带图等,以供学生研究之用。最终,学生经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形成共识。又如,在讲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时,我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特征后,讲了我国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并提问:“为什么郑和都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学生经过思索后,很快理解了“冬季出发是顺风顺流,夏季返航也是顺风顺流”。可见,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考考纲要求学生要会识别各类地理图表,能用地图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农村中学学生在读图能力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不少学生面对地图一无所知:如何看?看什么?怎么记?记什么?都是茫然无知的。学生既然看不懂,强记了也不牢。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看地图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我的亲身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在讲解“夏季风的进退,锋面雨的形成”时,由于这一节内容多、难理解,学生很难掌握。如果用传统的地图,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很难搞清楚的。我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动画效果,把季风的形成、运动路线、移动方向、影响范围按顺序播放出来,同时根据画面内容配上知识讲解,就把如何看图了解锋面雨的形成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起来也不觉得吃力。可见,利用多媒体读图,可以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准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特征,增加地理知识。
总之,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为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农村地理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力提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