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的微创伤(下)
2015-11-16曲韵
文_曲韵
ART 艺
富二代的微创伤(下)
文_曲韵
【作者介绍】曲韵:
曲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门诊专家,积极心理治疗中心首席专家、心欣向荣心理工作室首席专家。
著有书籍:《优秀父母都一样》、《父母这样做,就是在毁掉孩子》、《父母这样做,就能够成就孩子》
社会上对富二代是有偏见的。一方面是媒体对一些富二代的极端言行的曝光造成人们对富二代全体都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仇富心理转移到对富二代的厌恶、痛恨上。其实,“富二代”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有一些共性,因此,富二代会有他们典型的伤害。
父母高成就带来的伤害
心理学家曾研究过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们在学业、职业选择上的现象。家中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一领域很突出,理论上我们会认为其他的孩子也会受这个孩子的影响,大家互相帮助、支持,共同进入这个领域。调查后的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其他的孩子反而会选择不同的领域。就像民间故事中经常讲的,老大是种地的,老二是经商的,老三是读书考秀才的。一方面,家族或家庭会尽力分配不同的资源;另一方面,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孩子也希望通过不同的选择去显示自己的特殊性,用一句通俗的话说,谁也不愿意一辈子当老二。这个孩子学习最好,另一个孩子就会更愿意成为最会做家务的那一个,而不是学习“第二好”的那一个。一个孩子钢琴弹得好,另一个孩子可能选择长笛或小提琴,不会再选择钢琴。
在富二代这里,与他相比较的不是其他孩子,而是他的父亲或母亲。在上一辈面前,二代想创建比父母还高的成就,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选择好像只有两种,一种是放弃竞争,认命当“老二”;一种是转行,进入不同的领域。例如,我们都见到的,利用家中的财力,进入演艺界或者艺术界等等。如果孩子走正路,不同领域的成就也是成就,能让孩子获得创造的快乐,建立正向的自信与自尊。可惜,有一部分富二代以不好的方式去补偿。
我见到的一个15岁的男孩,一个30平米的房间放满了他的鞋,都是名牌,给同学们看的时候,见到他们惊讶、艳羡、嫉妒,他感到满足、自豪。有的富二代以追女明星为乐,上报纸娱乐版,以此满足虚荣心和成就感。
富二代常为人所诟病的一些行为,确实非常极端,有些也确实触到了道德范围的底线。若细究那些出格行为背后的动机,哪些行为满足了富二代的哪些需求,我们会看到,行为之所以极端,是因为它们是一种替代或补偿,被赋予了孩子的成就、自尊、价值等过多的意义。如果孩子能有正规的渠道、正常的环境氛围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没人愿意去放纵自己做那些傻事。清朝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总结历史中的记录,得出过“名父之子多败德”的结论。谁都不会立志做一个败德的人。在名父之子眼里,那些败德的事,本是他觉得荣耀、觉得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事。
大丈夫在外面创了番事业,回家足以“傲妻儿”,是人之常情;被“傲视”的妻与儿会感到被贬低和自卑,也顺理成章。富一代再“牛”,在家里,你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老爸,万不可把在外面的霸气带回家来,尤其不能用自己的成就去压孩子。有的时候,即便父亲本人没有炫耀自己的成绩,家里交往的朋友、亲戚等对父亲讨好、示弱的态度也会给孩子带来暗示,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并密切观察,多鼓励孩子,及时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被外界歧视带来的伤害
我有一个15岁的来访者,女孩儿,富二代,妈妈带她来的原因是厌学,说什么也不想去上学了。通过聊天,我发现她厌学的诸多原因中,直接的导火索是班里一个霸道的女生对她的欺负。那个女生嫉妒她的富有,数次向她索要贵重的礼物,从游戏机、耳机到首饰,等等。她若不给,那个女生就号召全班其他女生不跟她玩儿,不跟她说话。她若给了,不但得不到感谢,反而成为下次索要礼物的借口。同学们一起出去看电影、卡拉OK,都让她出钱,“反正她家有钱”。这个女孩的性格像她妈妈,胆小、怕事、内向,这造成了她被欺负的部分原因,外界和他人对她“富二代”身份的歧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她家有钱”几乎成了她的原罪,招来羡慕嫉妒恨。
常见的对富二代的歧视还有:执拗、娇纵、不努力、没礼貌、傲慢、肤浅、不学无术等。被异样的眼光看得多了,孩子会由“不自在”发展到典型的两种应对方式:一是反击,这种方式是侵略攻击性的,当然招致人们的反感,加深人们的偏见;一是认同躲避,产生自卑感以及对他人的惧怕和歉意。前一种虽然主动反抗,心里仍会隐隐不安,并不如表现得那样自信;后一种虽然被动接受,却仍会不平、不满和自我追求。能否将前一种方式变为正向进取的自我实现,将后一种淡化为谦虚内敛的自我建立,在于家长的引导和环境的完善、社会的宽容与接纳。对后两种情况我目前还没有见到改善。先说环境。我曾有个来访者,已在国外上大学。她说起中学在国内上的是一所名校,学校把所有“条子生”——家庭背景非富即贵的——放在一个班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同学对富二代、官二代的歧视了吧?不,他们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歧视更激烈!国际学校里的情况也不是太好,除了家庭财富和背景的比较,还有国籍、肤色等的比较。至于社会的宽容,在目前社会资源分配极不公平的情况下,也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的。
所以,要靠家长给孩子解释和引导,让孩子对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特殊性,以及这个特殊性如何被别人看待和解释、自己如何应对等问题有清晰的意识,尽量避免他人的歧视和偏见带给孩子太大的负面影响。
父母不和、离婚带来的伤害
很多富二代都经历过一个创痛,在我接诊的富二代中,有好几个甚至就是因此来治疗的。“小三”“二奶”是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小三是否成功上位,无论二奶是否已经获大奶允许,在孩子那里,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其中尤以“父母离婚、小三转正”和“父亲更喜欢新生的弟弟”为最甚。
我曾经有一个23岁的女性来访者,在英国留学。因父母离婚而请假回国,是她母亲硬拉她来看我的。她妈妈说,自己能接受离婚的结果,因为两人确实已无感情,男方做出的安排也很周到。但是女儿听说消息后,非要回来,疯了一样要为妈妈讨回公道,不仅与爸爸闹僵,连妈妈都觉得她过分了。她当然不觉得自己有病,当然不需要找心理咨询师,是拗不过妈妈,才来“走一遭”。在40分钟的时间里她几乎不停地数落父亲的不是。
从她的控诉中,我觉察到以下几点:
◎父亲的言行颠覆了她心中一直以来“超人”“伟大的爸爸”的形象,极度的崇拜带来的是极度的失望,这个失望是如此不能忍受,于是由原来的崇拜父亲变为仇恨父亲,他要为自己失望和痛苦埋单!
◎父亲一向特别喜欢她,现在与一个比她只大几岁的人结婚,她对这个女孩充满了嫉恨,也对父亲当初对自己的爱产生了一种不洁的感觉。
◎她有被抛弃感,感觉自己与妈妈一起被爸爸背叛抛弃了。
◎她长得并不漂亮,父亲与那个女人生的儿子(已经4岁了)却被赞为又聪明又漂亮。除了手足间的嫉妒之外,她已产生了将来分家产的焦虑。
◎她为妈妈感到不公平。“这不是钱的问题”,她认为爸爸赔偿得不够,她要爸爸写正式的道歉信和认错书。
◎出于对“小三”的成见,她认为爸爸是被骗了,她要保护爸爸、拯救爸爸。
◎虽然她周边不少朋友的爸爸包养小三、小四,与原配离婚等等,都是公开的信息,理应见怪不怪了,但真轮到她的父亲,她还是觉得很丢脸、很耻辱。
因为没有足够的求助动机,她没有继续来找我,而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与父亲战斗上了。后来她妈妈告诉我,她与爸爸彻底决裂了,她爸爸扬言要与她断绝关系。她回英国了,也声明再也不见爸爸。现在时间刚过去两个月,我还不知道他们何时会因为何事而打破僵局,以及是建设性的打破还是破坏性的打破。可以断言的是,这个经历会在不短的时间内影响她的情绪,也会对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她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等产生不好的影响。
富一代中这种事情发生的比例很高,但并不意味着富一代全这样。我见过一些夫妻关系一直不错的“富人”。事实上,他们的环境并不健康,立志当“小三”并从“小三”上位的姑娘们像猎人一样盯着他们,非常考验富一代的智慧、私德、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也考验富一代原配的情商、智商和处事能力。有不少夫妻通过摩擦和协商,能各有让步,达成某种双方都认同的“公平”的一致,例如,广东那边某些地方的二奶公开化,但要保证原配及原配子女的利益等等。只是,这些一致是夫妻间经过计算后达成的,孩子未必能理解,从孩子的角度看,还有许多不公平以及伤害感情的事。
我有一个学员是富二代。她直言父母还在一起是因为在一起比不在一起对双方、对家庭、对家族的事业都有好处,这是权衡利弊后妥协的结果。她轻描淡写地笑着说:“其实他俩外面都有人,各玩各的。”我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是初中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高中的某一天,突然就明白了。他们也知道我知道了,但大家都不明说,心照不宣喽……”“刚知道的时候倒也没觉得怎么样,因为我已经长大了。再说对我也没什么影响,他们又很开心,我也就接受这个现状了。”
从她的叙述中可以看到,她是经过了思考之后才“接受现状”的,这个思考过程对她是有影响的。她至今30多岁了,还是单身,有过喜欢的男孩,但恋爱都谈不长。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她的不相信爱情、不信任婚姻是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面对合作伙伴式的父母的婚姻,看着周边的伯伯叔叔上演的比电视剧还狗血的剧情,叫她如何去相信呢?
被给予接班人期待带来的伤害
曾经有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家里在温州有公司、工厂,父母让他在北京的一家企业学习、锻炼。家长的想法是很好的,从小对他并不娇惯,而是一直将他作为接班人培养,从来不强调死读书,不要求一百分,从小就世界各地旅游,增长见识。大学也没有让他去留学,家长认为国内的环境和文化有其特殊性,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回来未必适合,研究生或者专门的进修可以去国外,本科还是应该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尤其是北京的那两所大学之一上。凭孩子的实力去参加高考是没戏的,家里想办法改换了国籍,让他以留学生的身份进入了目标大学。大学毕业后,也没有让他立刻留学深造,而是让他在一位叔叔的公司中先工作两年,认清方向和自己的不足,再有目的地去国外学习。
这位家长的规划是非常周到的,很客观、很清醒地综合考虑了环境因素与自身长远的目标。他们唯一没考虑到的是,孩子并不是粘土,由他们任意造形、模制。孩子曾经想大学就出国留学,被家长否定了;孩子想学的专业被否定了;孩子想去上海读书,也被否定了;孩子的留学身份在北京的这所大学里成了大家的笑柄,让孩子倍感屈辱;孩子交的一个女朋友家里不同意,冷着那个女孩儿装作不知道;毕业后孩子再次想留学,又被否定了;孩子想回自己家的公司工作实习,又被否定了。让家长下决心带孩子来找我咨询的原因是孩子得了抑郁症,不去上班或者上班也迟到早退不做事,不出门见亲戚朋友,不接父母的电话等等。他妈妈托人找到我,孩子一开始并不愿意做咨询,认为自己没病,只要让他回温州,或者去杭州、上海,他就好了。
经过几次一对一的与孩子之间的咨询和家长与孩子一起接受的家庭咨询发现,这个孩子拥有独生子女和富二代身上的很多特点,例如眼高手低,人际关系能力差,在爸爸的成就前自卑,等等。由于家里管得严,给的零花钱不多,刷卡也有限额控制,他无法用钱去补偿,缺少了这个出口,他的自主意愿和生命力就被各种否定给打击殆尽,只好放弃一切活动,消极抵抗。
最后的咨询结果是,家里人一致同意给他时间和空间让自己去探索,自主成长。家里会给他八千元钱,大约够他在上海两个月的开销,他要自己去上海闯一闯,看能不能凭八千元在上海待一年。我相信,在这一年里,他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见到各种各样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亲自感受成功与挫败,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经过这一年,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有的人可能会问:他父母要他做的和他自己在上海做的,没什么不同啊,都是锻炼自己啊。是的,从外在形式来看没什么不同,但从动机上来看,一个是他父母要他做的,一个是他自己要做的。被父母安排,做得不好是他无能,做得好是父母英明,他别无选择。很多富二代逃避做接班人,深层的原因都有 “反抗被安排的、注定的命运” 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