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网站:透视政府绩效的一扇窗口?*

2015-11-16包国宪赵晓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依法行政评估政府

包国宪 赵晓军 孙 斐 张 弘

(1.兰州大学,兰州 730000)

根据组织权的归属,政府绩效评估可以分为第一方评估、第二方评估和第三方评估 (包国宪等,2013)。与第一方评估和第二方评估相比,第三方评估在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地位也导致第三方评估在绩效信息获取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对于独立第三方评估而言。以往独立第三方评估主要基于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获取绩效信息。从统计年鉴获取绩效信息虽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年鉴数据的单一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评估指标设计的灵活性;而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虽然扩大了评估指标设计的范围,但是调研的高成本限制了绩效评估开展的规模。面对这样的现实困境,寻找一种新的绩效信息获取路径成为第三方机构不可回避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作为一种搜集和挖掘政府绩效信息的新载体,政府网站开始进入第三方机构的视野。然而,政府网站能否成为新时期透视政府绩效的一扇窗口?基于政府网站的政府绩效评估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区别何在?通过政府网站来挖掘绩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估指标与以往评估模式有何不同?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尝试构建基于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模式,并对模式的基本要素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政府网站:获取政府绩效信息的渠道?

首先,从政策发展趋向来看,“开放政府数据”相关政策的制定为第三方机构从网站获取政府绩效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开放数据政策是开放政府(Open Government)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政府作为现代民主实践的主要标志,倡导公民有权获得有关政府运作过程、运作结果、运作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公民对政府形成有效的监督(Lathrop,D.&Ruma,L.,2010)。开放政府的理念最早可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近期的发展分支是开源治理(open-source governance)理论,倡导将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和开放内容(open content)的思想引入民主原则,从而使相关公民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立法过程中(Rushkoff,2003)。开放政府理念不仅利于增强公民的知情权,而且也利于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从实践层面来讲,自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开放和透明政府备忘录》后,澳大利亚、丹麦、欧盟、英国、日本等国相继制定了开放政府数据的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专门的政府绩效网站①,以方便公众查询和跟踪联邦政府各个部门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和绩效完成情况。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程度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②,但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等政策的制定和国家对政府网站建设的监督 (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为我国第三方机构从政府网站获取绩效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础。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发达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开放数据政策的制定,势必会对我国政府数据管控的放松产生影响。

其次,从现实条件来看,电子政府的建设和发展为第三方机构获取绩效信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自美国政府1994年提出建立电子政府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府在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工作理念、事务处理、决策机制、政民关系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所有这些都使得新时期下政府绩效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要了解和分析这些蕴含着新涵义的政府绩效,必须借助政府网站这一载体来实现。

再次,从政府网站的功能来看,政府网站是公民了解政府绩效的新窗口。政府网站承载着发布公共信息、提供在线服务和促进政民互动三种主要功能。美国联邦政府网站将自己的使命描述为“为公民提供可信的、及时的和有价值的政府信息和服务”③;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公众与政府互动的渠道,……是发布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④。通过政府网站,公民可以了解政府的工作计划和动态,跟踪政府的运作过程,查询政府的工作成果,体验政府服务的质量。从广义上来说,这些均属于政府绩效的范畴。然而,由于这些绩效信息分布于政府网站的各个角落,公民和利益相关群体想要系统、清晰和快速地了解政府某一方面的绩效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专业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最后,政府网站信息的丰富性和获取方式的便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第三方评估面临的现实困境。首先,第三方机构从政府统计年鉴获得的多是一些反映社会总体发展的指标,由于这些指标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难以将评估结果与具体的政府部门和政府行为形成对应关系,进而不利于政府的问责和绩效的改善。而通过政府网站,第三方机构可以对政府的运作过程和运作结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跟踪,信息的全面性和丰富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其次,从时效性来看,统计年鉴数据的发布一般要滞后1-2年,而政府网站信息更新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为动态绩效评估提供了可能。另外,在大规模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评估资金有限的条件限制下,通过网络获取数据的便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实地调研的高成本。虽然网站信息在绩效数据挖掘方面也存在诸多局限,但是在第三方机构资金成本有限、评价范围较大、又需要持续评价的条件下,基于网站获取绩效信息可以发挥最大的功用。

目前,基于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和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两个方面。从国内外第三方机构所采用的名称来看,国外多采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或电子政府绩效评估,而国内则以政府网站评估居多。尽管如此,由于政府网站是承载电子政务的主要载体,因此二者在评估内容上存在大量的交叉。从国内外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实践来看,主要围绕网站技术特性、政务信息发布、在线服务提供、公民电子参与等方面的情况展开评估。如艾哲森公司对20多个国家进行的电子政务评估⑤⑥⑦⑧⑨、布朗大学对全球198个国家的电子政务评估⑩、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电子政务研究所对全球最大城市电子治理的测评 (Holzer,M,&Kim,S.T.,2003;Holzer,M,&Kim,S.T.,2005;Holzer,M,&Kim,S.T.,2007;Holzer,M et al.,2014)、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对我国中央部委、省、地级市政府网站进行的评估⑪、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的测评⑫。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对全球190多个国家的电子政务评估除了关注在线服务提供和电子参与外,还关注了通讯基础设施指数和人力资本指数⑬。Gartner咨询公司则主要从公众服务水平、运作效率和政治收益三个方面对某一特定的电子政府项目进行评估(Gartner Research,2002)。从第三方机构开展的评估情况来看,多数评估指标均可从政府网站直接获取数据,辅之以通过调查和人工评测获取数据;评估指标日益关注公民的参与、公民的满意度、公民和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交互以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整合和协调。

尽管如此,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或网站绩效评估的主要对象是政府网站,无论是考察网站的技术特性,还是评估网站的信息发布、服务提供和电子参与情况,抑或是应用电子技术后政府成本、效率、效益的改善,均是围绕政府网站而展开的。而本文所探讨的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绩效评估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不是网站,仅仅将政府网站看做是获取政府绩效信息的渠道。

因此,在实践考察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以往的绩效评估模式相比,该模式力图突出公共价值的统领作用和质性方法的应用。其逻辑关系是: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PV-GPG)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以公共价值为依据,确定特定政府绩效的判断标准。通过科学方法,寻求支持政府核心价值诉求的指标体系和信息收集方法,从而获得对政府绩效水平的判断(详见图1)。这一模式的逻辑依据是:在网络环境和开放政府的条件下,政府网站是政府的重要组成要素和与社会沟通、互动的重要渠道,是信息公开透明的核心窗口,因而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基础。

二、公共价值:政府绩效评判的标准

公共价值是公民集体偏好的反映和政府运行的基本准则。之所以将公共价值引入政府绩效管理,一方面在于反思传统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对工具性价值的过分追求;另一方面在于构建回应公民诉求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从而促使政府绩效公共性本质的回归。而PV-GPG理论(包国宪等,2012;Bao et al.,2013)正是在反思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形成的。PVGPG理论将公共价值引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主张公共价值是政府绩效的评判标准。本文构建的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绩效评估模式正是在PV-GPG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

图1 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估流程和方法

1.PV-GPG理论:构建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首先,PV-GPG理论构建了政府绩效治理框架,重塑了公民作为绩效的“生产者”,“所有者”和“评价者”角色。PV-GPG理论对治理的强调意味着政府不再是绩效管理的唯一主体,而是由公民、政府和市场合作生产绩效。合作生产的理念不仅利于政府了解公民的价值偏好,同时也利于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主体身份的回归,从而改变社会精英垄断公共事务的传统局面。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为公民与政府的平等对话提供平台与场域,同时公民通过互联网络参与公共事务本身也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

其次,PV-GPG理论强调公共价值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偏离了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管理即使产出再高,也不具合法性。在政府绩效管理过程中,政府不仅需要厘清公共价值的类型和关系,同时也需要将公共价值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从而达到“产出即绩效”的理想效果。信息时代,电子政府被普遍认为是为公民创造公共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United Nations,2003)。随着电子政府的快速发展,在电子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吸收公共价值的理念不仅是合适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Karunasena&Deng,2012)。

第三,PV-GPG理论提出政府绩效是一种社会建构,是一个具体政府在历史文化变迁过程中和对公民基本需求回应中形成的有形与无形成果。传统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将绩效单向度地理解为公共管理流程与技术生产的结果,PV-GPG理论则突出了政府绩效的社会维度,考察了绩效生产与社会情境、历史阶段、经济水平、政治文化等要素的互动过程,绩效内涵与绩效的意义就来源于此互动。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一方面为政府绩效内涵与绩效标准的确立引入历史维度,同时也鼓励学者与实践者采用动态的视角解释绩效内涵与绩效标准的变迁。

2.政府绩效评判标准的确立

如图1所示,确立政府绩效评判标准是该模式的起点,因此如何选择公共价值的具体内容就成为第三方机构进行政府绩效评估首先面临的问题。一般而言,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公民价值诉求、社会精英的呼吁、地方行政面临的棘手问题、中央政策和政府改革方向等都是影响公共价值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第三方机构而言,在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具体选择什么公共价值要素作为绩效评判标准,可以根据以上因素综合进行考量。而公共价值本身又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公共价值的社会建构过程既说明了公共价值的来源,也表明了公共价值生成的合理性。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中旬,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以“依法行政”为政府绩效的评判标准,基于政府网站信息,对甘肃省14个市州10个政府工作领域的绩效进行了评估。之所以将“依法行政”这一公共价值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评判标准,是对“依法行政”社会建构过程进行考察和分析而得出的结果。

首先,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的重申和全面解答,显示了国家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视。而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我国政府新时期战略层面的重要命题。从依法行政的历史演变来看,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立依法行政的原则是在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随着1997年十五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到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依法行政的地位得到了巩固。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则第一次对依法行政内涵进行了完整表述。依法行政原则的确立和贯彻,一方面旨在改变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以政策办事、以领导人指示和命令办事的人治作风,另一方面也力图防范和惩治我国政府官员存在的越权、滥权、不用权等不良行为。

其次,依法行政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申,是政府在全面分析社会形势和矛盾前提下而进行的自我反思。当前,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暴力执法事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的区域经济畸形发展等社会乱象的发生都昭示着我国依法行政的严峻性。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政府官员存在的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不法行为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外部公众对政府违法行为的感知和不满,加上政府内部自身的不断腐蚀,严重影响着执政党的合法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样的形势下,依法行政就势在必行。

因此,不难看出,“依法行政”公共价值的确立,是政府、公民和市场不断互动的产物。而为了保证依法行政,除了要对政府监督体制、管理体制、官僚文化进行改革外,还需要对“依法行政”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这就需要政府绩效评估工具的运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课题组确定了“依法行政”的绩效评判标准。

三、方法探索

1.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

在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中,公共价值是判断绩效的标准,其实现有赖于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此,本文在质性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构建路径相结合,试图设计出一套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由图2可知,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历经了两个设计流程:

设计流程一,指标设计是对公共价值进行操作化的过程。基于此,评估首先以既定的公共价值为主题,查找与其相关的政策文件。政策文件的查找范围不仅涵盖中央政府,也包括评价对象所属上级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其次,秉承饱和点加一的原则,将搜集完备的政策文件视为分析文本,运用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策略,并借助Nvivo 8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编码和分析,以期获得预设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后续最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一过程体现了“自上而下”的评估指标构建路径,可以更直接地将公共价值植入到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此外,该种评估指标构建路径与我国的行政体制的契合度较高,其形成的评估指标也便于后期通过科层制逐级落实。但存在的一个潜在问题是:由于评估指标是基于政策文件,而不是针对具体评估对象的现实情况,因此可能存在评估指标匹配性不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自下而上”的指标构建路径得以改进。

设计流程二,首先就既定的公共价值,运用德尔菲法形成一组关键主题词,通过编写主题爬虫程序,借助软件收集相关信息。其次,运用类属分析,如因果关系、相似关系、对等关系、类型关系、结构关系、时间先后关系、语义关系和情境关系等获得相关事件。然后,基于影响力、推动度和支持度三个维度,筛选关键事件,以此作为后续分析的文本。最后采用预定式与归纳式两种建立代码的方式确定指标。具体步骤是:(1)基于设计流程一形成的预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关键事件所形成的文本进行编码;(2)在对关键性事件所形成的文本逐渐编码的过程中,由于新编码的涌现,不仅实现了对预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验证、补充和修正,同时也增加了最终评估指标的匹配性。

评估正是通过两个流程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指标构建路径的结合,既将中央确定的公共价值目标很好地植入到评估指标体系中,又兼顾到评价对象的现实情境。这不仅可以改进以往价值取向与评估指标脱节的现实问题,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统一的绩效评估指标与多样化评估对象的矛盾。

表1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组2014年10月对甘肃省14个市州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进行了“依法行政”为主题的绩效评估,评估初始阶段,首先需要对“依法行政”这一公共价值的内涵进行分析。对此,课题组采用了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策略对相关中央政策文件,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等;以及地方政策文件,如《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和《甘肃省2014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等,进行分析和编码,确定绩效评估的初步评价指标。其次,在对公共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网站的信息内容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一方面,可在前一步文本分析初步确定的绩效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查验相关绩效信息在政府网站(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公开情况,从而确定预设的评估指标是否具备可行性,并对绩效评估指标进行筛选;另一方面,可同时采用扎根理论的资料分析策略,围绕“依法行政”这一公共价值主题,沿着“网站信息-相关事件-关键事件”的筛选思路,对筛选出的关键事件内容进行编码,从而发掘与政策文本分析获得的评价指标不同、但又与评价的标准相关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补充新的绩效评估指标。通过以上两个步骤,获得最终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2.绩效信息收集的方法

绩效信息收集是绩效评估的基础工作,信息收集的好坏直接关系评估的质量和效果。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 incidents technique)是用以识别各种工作环境下工作绩效的关键性因素的一种工作分析技术方法。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翰·福莱诺格提出(Flanagan,1954),并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由于政府网站呈现信息量大且碎片化的特点,为了获得评估指标对应的绩效信息,本文提倡使用“关键事件法”对绩效信息进行收集。

在借鉴关键事件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定义关键事件的标准是:(1)关键事件源于政府网站信息;(2)关键事件能够集中体现公共价值的评判标准,能够具体反映相应绩效指标的绩效;(3)关键事件所反映的绩效水平在不同地方政府间具有变异性,保证评价具有区分度。

网站信息、关键事件和政府绩效的关系是:网站信息是关键事件获取的基础,关键事件是政府绩效信息的来源。这一关系是由该评估模式的特点和关键事件的内涵所决定的。从现实的可行性来说,我国地方政府在网站版块的设计上具有较大的同质性,这为同类关键事件的提取提供了可能,便于对不同政府之间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以甘肃省各市州科技局网站的设计来看,“科技动态”、“科技政务”、“科技服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科技合作”、“规划计划”、“科技普及”等成为各个市州网站的共同版块。从信息获取方式来说,之所以通过关键事件获取绩效信息,一方面在于关键事件包含着大量有关评价指标的绩效信息;另一方面在于从关键事件获取信息能够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

关键事件的搜集一定程度上与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如果在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自下而上设计指标这一流程抽取了所有评估对象政府网站的关键事件作为分析文本,那么两个过程是完全重合的,也就是说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完成后,关键事件也得到了搜集。如果自下而上设计指标这一流程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评估对象政府网站的关键事件作为分析文本,那么在绩效评估指标设计完成后,可结合最终的指标对剩余评估对象的关键事件进行收集。以课题组2014年10月开展的绩效评估为例,为了考察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领域"依法行政"方面的绩效(见表1),在制度建设方面,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转发作为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在依法履职方面,将政府开展的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如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亮灶”工程、医疗器械“五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活动等)作为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具体可从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分别进行考察。

3.绩效指标的评分方法

绩效指标的评分方法是对绩效指标对应的关键事件包含的绩效信息进行赋值。由于承载关键事件的主体是网站的文本信息,因此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估最终需要对质性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和赋值。赋值的方法基本遵循两种路径:

一种路径是客观赋分法。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0-1”赋分法,如果在政府网站上能够找到反映相关绩效的信息,赋值为1分,反之为0分;另一种是区间赋值法,例如,根据某一活动开展的次数分为三个区间:1-3次为最低档,赋值为1分;4-6次为中间档,赋值为2分;7次(含7次)以上为最高档,赋值为3分。区间的划分由评估专家根据绩效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抉择。依照这样的逻辑,一方面可以对专项整治的全面性进行评分(见表1),根据某一地方政府在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亮灶”工程、医疗器械“五整治”和非药品冒充药品等方面是否开展了相应的专项整治活动,对其绩效进行打分(“0-1”赋分法)。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范围越大,则绩效分数越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深度进行评分,具体可从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制定(主观判断赋分法,见下文)、整治活动的开展频次(根据活动次数按区间赋值法进行赋分)、整治活动的结果公开(“0-1”赋分法)等方面进行测评。

另一种路径是主观判断赋分法。如表1所示,如果欲对某一地方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领域专项整治活动的方案进行评分,可采用主观判断法。通过设计评分标准,由多个专家对方案进行打分。具体来说,可通过对方案目标的清晰性、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的合理性、资源的配置程度和机构的协调联动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考评。对每一项内容的测评可借鉴里克特量表的形式,将其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予一定的分数。尽管主观判断法最终也将相应指标进行了量化,但与客观赋分法相比,指标分数的确定更多依赖专家小组的判断,主观性相对较强。尽管如此,这一方法有利于对关键事件的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捕捉,从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政府的绩效信息。

另外,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也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必要步骤之一,鉴于学者已经对权重确定方法进行了大量探讨,本文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评估模式采用了多种评分方法,为了发挥权重的引导作用,需要首先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

四、启示与展望

基于网站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为政府这一“黑箱”之外的社会主体打开了一扇“看”政府的新窗口。这一模式根植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来临的社会背景。信息化发展趋势带来了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社会结构的全面变革。互联网络在各级政府的应用,已超越其本身信息技术层面的价值,并且深刻地改变了"政府-社会"的互动关系与沟通方式。互联网不仅成为公民表达诉求、发表观点的公共领域,更成为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途径。

理论上来说,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绩效评估模式是探索质性研究取向与路径的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诞生于新公共管理的政府绩效评价突出表现了其工具属性与技术取向,遵循定量的评价方法与研究路径。基于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价以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各类信息为数据来源,与传统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以统计年鉴数据为来源不同,政府网站的数据类型主要是文本而不是数字,在价值判断标准下从文本中挖掘关键信息来反映政府绩效,主要依靠质性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研究。实践上来说,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绩效评价突出了政府绩效评价的导向性功能。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这一评价路径本身就包含了建设透明政府、开放政府的价值引导,有利于推进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完善,提升政府在网络时代应对公共治理各种挑战的能力。另外,由于该模式将网站信息置于公众监管之下,发布虚假信息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互联网技术相对发达、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相对较高、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评估资金有限、直接从政府获取大量绩效数据又比较困难的背景下,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估能够保证绩效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如此,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政府评估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在我国现阶段信息公开立法尚不全面、地方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程度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结果可能与实际的绩效表现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使第三方机构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在第一方评估和第二方评估模式中,由于权力的可达性,评估主体(政府)可以相对自由地根据评估原则和理念收集绩效信息;而在本文倡导的评估模式下,由于第三方机构的外部性和权力的限制,信息获取往往被动地依赖于政府绩效信息在网站公开的程度,从而不能全面地跟踪政府的绩效信息。再次,不同于对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进行评价,也不同于直接对政府综合绩效进行评价,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收集绩效数据,网站的建设水平成为影响绩效数据可获得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只注重网站形式和表面、公布信息陈旧、更新速度缓慢、信息内容空泛、公民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的政府网站则很难从中挖掘出关键的绩效信息。另外,由于评估模式采用了扎根理论和文本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也使得主观判断在评价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评估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对较高。

在未来,为了推进基于政府网站信息的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强我国开放政府的建设。开放政府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开放的自身意愿和公民对开放的需求力量之间的动态平衡。为此,政府自身的改革力度、公民社会的发展、国际社会的影响都将影响我国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和政府网站的建设。其次,需要探寻政府、第三方机构和媒体机构的合作模式,从而使得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能够产生社会影响力,进而提高公民对政府绩效的认知度,促进政府绩效的提升和绩效信息的公开。最后,从未来的研究方向来说,如何更好地应用编程技术快速地获取绩效信息以提高绩效数据分析的效率,如何拓宽绩效信息获取的渠道,多渠道地验证政府网站信息的准确性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注释:

①参见http://www.performance.gov/.

②在开放知识基金会2014年进行的政府数据开放程度的调查中,我国居于第57位。参见http://index.okfn.org/place/china/.

③参见http://www.usa.gov/About.shtml.

④参见http://www.gov.cn/foot/2014-05/19/content_2681922.htm.

⑤参见Accenture,eGovernment Leadership:Rhetoric vs Reality Closing the Gap,2001.Available at http://web.archive.org/web/20060628133830/http://e.gov.dk/uploads/media/eGovern ment_Leadership_-_Rhetoric_vs_Reality_-_Closing_the_Gap.pdf.

⑥参见Accenture.eGovernment Leadership:Realizing the Vision.2002.Available at http://web.archive.org/web/20030409044855/http://www.accenture.com/xdoc/en/newsroom/epresskit/egov/realizing_vision.pdf.

⑦参见Accenture.eGovernment Leadership:Engaging the Customer,2003.Available at http://nstore.accenture.com/acn_com/PDF/Engaging_the_Customer.pdf.

⑧参见Accenture.eGovernment Leadership:High Performance,Maximum Value.Accenture.2004.Available at https://www.govexec.com/pdfs/AccentureEGovStudy.pdf.

⑨参见Accenture.Leadership in Customer Service:New Expectations,New Experiences.2005.Available at http://www.umic.pt/images/stories/publicacoes/leadership_cust.pdf.

⑩参见布朗大学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进行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Available at http://www.brown.edu/academics/taubman-center/research-and-initiatives/e-government.

⑪参见http://www.echinagov.com/zt/70/.

⑫参见http://2014wzpg.cstc.org.cn/zhuanti/fbh2014/index.html.

⑬参见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03,2004,2005,2008,2010,2012和2014年进行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Available at http://un-pan3.un.org/egovkb/Reports/UN-E-Government-Survey-2014.

[1]包国宪,周云飞.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载体模型构建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02):101-109.

[2]包国宪,王学军.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12,(02):89-97.

[3]Bao,G.,Wang,X.,Larsen,G.L.,&Morgan,D.F.(2013).Beyond New Public Governance:A Value-Based Global Framework f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Governance,and Leadership[J].Administration&Society,2013,45(4):443-467.

[4]Flanagan,J.C.The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54,51(4):327.

[5]Gartner Research.(2002).The Gartner Framework for E-Government Strategy Assessment[Z].Available at www.gartner.com.

[6]Holzer,M,&Kim,S.T.Digital Governance in Municipalities Worldwide,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Municipal Web Sites Throughout the World [R],the E-Governance Institute,Rutgers University,Newark and the Global e-policy e-government Institute,and Sungkyunkwan University,2003.

[7]Holzer,M,&Kim,S.T.Digital Governance in Municipalities Worldwide,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Municipal Web Sites Throughout the World [R],the E-Governance Institute,Rutgers University,Newark and the Global e-policy e-government Institute,and Sungkyunkwan University,2005.

[8]Holzer,M,&Kim,S.T.Digital Governance in Municipalities Worldwide,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Municipal Web Sites Throughout the World [R],the E-Governance Institute,Rutgers University,Newark and the Global e-policy e-government Institute,and Sungkyunkwan University,2007.

[9]Holzer,M et al.Digital Governance in Municipalities Worldwide,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Municipal Web Sites Throughout the World[R],the E-Governance Institute,Rutgers University,Newark,2014.

[10]Karunasena,K.,&Deng.H.Critical Factors for Evaluating the Public Value of E-government in Sri Lanka [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29(1):76-84.

[11]Lathrop,D.,&Ruma,L.Open Government:Collaboration,Transparency,and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e[M].O'Reilly Media,Inc,2010.

[12]Rushkoff,D.Open Source Democracy:How Online Communication Is Changing Offline Politics [M].London:Demos,2003.

[13]United Nations.World Public Sector Report 2003:E-government at Cross Road: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 [R].Available at 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un/unpan 012733.pdf.

猜你喜欢

依法行政评估政府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依法行政 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法行政 执法为民
——湖南省工局2016年工作掠影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评估依据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扎实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