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以人为本

2015-11-16江丽萍

剧影月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课程

■江丽萍

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以人为本

■江丽萍

近年来,舞蹈艺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进高校已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舞蹈课程的开设不仅是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所致,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时代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师范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和培养教育类人才的特殊教学机构,应该更加重视艺术类学生的教育教学,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不论是面对哪一个类型的受众群体,在教学中都要强调“以人为本”。那么,如何让舞蹈艺术在授课中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接受喜爱,且不断向其他领域释放美育能量,向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不断渗透,该课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明确受教育的群体

高校舞蹈课程所面对的群体就是在校大学生,依据其专业类别分为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就师范类院校的学生现状而言,男女比例1:7。其中非专业班90%的学生舞蹈知识相对匮乏,对舞蹈的认识几乎空白,但是他们渴望学习舞蹈艺术,并认为这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希望通过长期学习能够提升形象和气质。还有大概5%的学生从小受过一定时长的舞蹈训练,但是程度相对较浅,并且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中断了舞蹈学习和训练。这部分学生对舞蹈课程有初步认识,并且在课堂上能够较好的吸收课堂知识。还有5%的学生对于舞蹈艺术一点不感兴趣,这其中男生占到了一个很大的比例。相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专业班的学生基本都是具备了一定的舞蹈知识,受过相对连续的,长期的舞蹈训练,以舞蹈特长考入学校,并对后期的学习抱有较高期待,将来会从事与舞蹈相关专业的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的舞蹈教育教学工作是以实践课的形式开展的。就目前而言还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舞蹈理论课科目设置相对空白、课程内容设置满足不了个别优秀学生的需求,舞蹈艺术社团缺少节目编排,缺少专业老师指导等等。所以在舞蹈课程教学的安排和设计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真正的认识舞蹈课,爱上舞蹈课。

二.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舞蹈课堂都是教师通过语言讲授舞蹈专业知识和动作要领,配合直观的示范教学,随堂纠错,使学生模仿动作,并通过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来掌握舞蹈的技术技能,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灌输,学生仅局限于对舞蹈动作表象的认识阶段,无法体会舞蹈艺术的本质和审美特点,这种单纯的示范加机械的模仿过程的舞蹈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舞蹈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舞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转变观念,通过对舞蹈教育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加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根据受众差异性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

因学生的生理、心理、生长环境所存在的差异性,使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在初次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舞蹈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以非专业新生为例,教师的第一节舞蹈课,教学内容应设计相对简单易学,通过教学,了解学生的乐感、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领悟音乐的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根据所掌握的学情,教师需快速的调整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舞蹈教育的重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点在非专业班的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长期重复枯燥,辛苦的柔韧性训练会很快消磨掉非专业学生对舞蹈课堂的热情,应适当加入有趣有效地教学互动。比如:学生和学生之间形体上的互动,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动作,通过肢体接触,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互动,鼓励学生敢讲,敢演,敢跳。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优秀的舞蹈作品,鼓励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课堂大讨论,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赏析能力。因我校的舞蹈课程设置为实践课,所以理论课的空白对于专业班的学生是一大缺憾,这就要求教师会利用实践课堂穿插舞蹈理论知识教学。例如学生排演《我的偶像》这个剧目,学生对雷锋形象的理解就是好人好事的形象代表,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雷锋事迹影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还原历史事件,讲解人物性格,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把雷锋当做自己的偶像,使学生在表演时自然地揉入情感,使表演更加真实动人。这也是对民族传统精神的一种宣扬,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再比如给非专业学生讲解中国民间舞——秧歌,根据地区分类,分为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和陕北秧歌。通过各地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等解读不同地区秧歌的基本动作特点和风格差异,区别男女生动作,让男生也可以大胆的舞蹈,改变男生对舞蹈的认识。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深受非专业学生的喜爱,拉近了学生和舞蹈这门高雅艺术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舞蹈不是一门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艺术。

2.丰富学生的校内艺术生活,校外课程实践

舞蹈教师在促进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校内艺术活动,帮助学生组建艺术社团,开展各类主题的舞蹈文化活动,让学生自发建立和形成对舞蹈的热爱。例如我校每年一次的集体舞大赛,全院48个班级,各班参赛率达到90%。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能达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又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次的比赛,都能够让老师惊喜的发现学生的进步。在集体舞排练过程中,鼓励有组织创编能力的优秀学生起带头作用,放手给予学生排演空间,与学生及时沟通创编想法,适时的给予指导,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

在丰富校内艺术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师范院校的特色就是向社会输送教育人才。经过长期的校内学习,如何帮助学生顺利的从学校走上社会,从学生走向教师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断努力追求的方向。近年来,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实习,组织大型招聘会走进校园,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年轻的优秀教师。

3.教学相长

在这里“以人为本”的舞蹈教育理念不再是单纯的“看人下菜”,而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沟通、合作过程,是师生双方通过对彼此的关怀和尊重而达成的教育理念的共识和融合。教师通过学生的认可获得积极的精神满足感,不断放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产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本着对工作的热情,加强自身学术道德修养,不断地学习,增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寻求更为科学、更具效率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解决舞蹈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学生通过教师的专业教学,学习鼓励和思想引导,体会自我的存在价值,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在老师的言行影响下,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建立起融洽、默契的师生关系。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各类高校开设艺术课程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标志,艺术课程的开设正在发挥其他任何科目的教育都无法取代的特殊效果,是当代年轻人文化价值的需求所致。在不断强调综合素质人才的社会背景下,艺术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舞蹈艺术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高校舞蹈艺术教师应清楚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工作道路依然曲折漫长,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舞蹈课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雪地上的舞蹈
爆笑街头艺术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