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笛韵昆声 清丽深蕴
——贺《曾明昆笛集成》出版

2015-11-16汪人元

剧影月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器乐昆曲唱腔

■汪人元

笛韵昆声 清丽深蕴
——贺《曾明昆笛集成》出版

■汪人元

认识曾明,大约还是在二十年前。当时策划了一台大型的戏曲音乐会,邀请他担任笛曲 《三五七》的独奏。

这是赵松庭根据婺剧乱弹唱腔曲牌 [三五七]改编创作的一首名曲,音乐个性鲜明,韵味独特浓郁,尤其富于张力和戏剧性。我听他吹得全无技术负担,极具生气和神采,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后来的交往中,我对他便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我惊喜于他是一位不只在戏曲界、同时在音乐界也颇有影响的戏曲演奏家,他还是一位入编《昆曲辞典》(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出版)中最为年轻的演奏家。仅此,便足以令人对他刮目相看。其后,他又从江苏省昆剧院转入大学任教,并应邀多次出访欧、美、亚洲各国及港台地区表演和讲学,先后获得了诸多国际、国内的大奖,艺术不断精进和成熟。

细想起来,曾明的演奏艺术个性及其光彩,得益于两大艺术河流对他的滋养和浇灌。

其一是中国民族音乐中历史尤为悠远的箫笛艺术积累给了他基础性的艺术素质。他幼年便学习音乐,先后向林克仁、赵松庭、陆春龄、俞逊发拜师、问艺,走上了坚实和良好的艺术成长之途。

其二是昆曲艺术给予了他最深刻的艺术修养。昆曲堪称为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典范,它集中体现了戏曲千百年来所积淀而成的艺术成就:成熟的高度综合、精湛的程式技艺、贯融的美学精神。而其中的昆曲音乐,则是中国戏曲众多剧种的音乐中渊源最久远、积累最深厚、文人气息最浓郁的一种,其中的文化含量极高。曾明有幸向昆笛名家高慰伯以及诸多传字辈昆曲名家习艺、拍曲,又在昆曲发源地的最优秀的昆剧院接受艺术薰淘,并与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同台合作演出,得以全面接受了昆曲文化的滋养。

应该说,昆笛演奏是曾明的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也最为独特的实践与修练。昆笛在昆曲演出中担任着主奏乐器,故而昆曲与昆笛的关系密不可分、水乳交融:昆曲丰富的戏剧性及文化气质给昆笛演奏带来了独特的艺术要求;而昆笛的清朗空灵又增添了昆曲的清幽明丽。昆笛的演奏,实在是尤为体现了音乐艺术中人、器合一的独特性质。

君不见,昆笛作为主奏乐器,它吹的是唱腔,故而形为笛音,实亦人声。那如歌的乐态,充盈的情感,活泼的气息,实为声乐与器乐最为融合的形态!

尤其是昆笛在伴奏唱腔时,因为昆曲与今天大多数剧种的唱腔并不一样,它既无引子、也无过门、又无尾声,所以它的演奏总是与唱腔同入同出,同高同低,同强同弱,同密同疏,格外地要求唱奏之间的严丝合缝。

于是,笛师必须对戏剧、对唱腔烂熟于胸,对其中的情感色彩及其力度,以及它们的起伏转折,唱段的高潮处理,全然在心,而且还要对演员的艺术个性及其演唱处理(俞振飞在《振飞曲谱》中“习曲要解”一文里所提及的昆曲演唱润腔方法就有十六种之多)配合默契。在自己的演奏中,既有对演唱的紧密烘托与配合,但也有积极的渲染与深化,甚至还要有精准的掌控和引领,成为与演唱共同对昆曲音乐神韵及其魅力体现的最紧密的合作者。正因此,若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笛师,便不仅要有技术,还更要有修养。曾明深研多年,巳独悟昆笛演奏之法,即如他所自述:手法,指法,气法,心法,足见他在此领域所巳抵达的境界。

便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曾明今天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昆笛集成》。这当然有昆笛演奏示范的意义,也是他对昆曲曲牌搜集考释整理的成果,但更是一次以昆笛的曼妙来对昆曲音乐精美的述说。

用器乐来表现戏曲声腔之美的追求,我们曾见过不少。比如钢琴弦乐五重奏《海港》,民族管弦乐《乱云飞》,特别是闵惠芬以二胡来演奏京剧唱段《逍遥津》、《卧龙吊孝》、《连营寨》等,更是比较明确地进行过“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探索。

但是在昆曲的漫长历史发展中,却早有着传统深厚的清工、戏工之分。也就是从来就有一批专门研习唱曲艺术的所谓 “唱家”,他们不上舞台,而以清唱自娱,结社习曲之风久盛,人称之清工和清曲。他们相对于登台表演的戏工、剧曲而言,虽然可能存在着同舞台戏剧形象未尽贴切的不足,但是曲家们往往更加讲究吐字、发声、运气、行腔等种种理论与技巧的钻研和积累,对昆曲唱腔艺术的发展成熟便具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也为昆曲在离开舞台演出之外所具有的那种独立审美价值,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一方面的成果,则又会反过来,融入并推动着昆曲舞台表演的进步。如此看来,在昆曲之中,清工与戏工的互补、包括器乐与声乐的互补,传统是很久、很深的。因此,《昆笛集成》虽然只是一个器乐作品,但它以独特的方式来彰显昆曲之美、揭示昆曲深蕴,价值和意义就很明显了。

在众多戏曲剧种的主奏乐器中,当以昆笛和京胡这两种乐器在技术与艺术上都发展得最为成熟。它们不仅在伴奏唱腔上发展出了极其丰富和成熟的演奏技巧;而且也以自己独特的音色、技法、风格而形成鲜明的剧种音乐特色,以至达到“听京胡可知京剧”、“闻昆笛而晓昆曲”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它们自身的演奏也具有了极高的独立审美价值!

因此,我听精湛的昆笛或京胡演奏,往往心生此念:不要人唱,也不须人唱,单听笛音、琴声!其妙无穷!

于是,我们在《曾明昆笛集成》的录音中,便听到了一支昆笛卓然峭拔的独奏,不加伴奏,没有人声,却全然不见单调,却有不受干扰的真切宁静所带来的快意,让笛韵昆声如此纤毫毕现地流动于听觉世界,真是另一种丰富而美妙的审美!

好一个清朗明润的笛声!好一个深蕴悠远的昆声曲韵!

猜你喜欢

器乐昆曲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