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满于山 意溢于海
——评邹惟山赋集《江上有峰》

2015-11-14张三夕

世界文学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江城

张三夕

情满于山 意溢于海

——评邹惟山赋集《江上有峰》

张三夕

我和邹惟山(邹建军)教授是近十年来在桂子山交往频繁的同事和诗友,我以前只知道他专攻汉语十四行诗,去年读到他的第七部诗集《秋风中的贤者》,感慨良多。惟山兄除了钟情山水(《江汉之雾》、《进入葫芦口》两组诗可作代表),还观照了古今中外众多人物,其中既有西方文学史上的大家、名家如莎士比亚、艾略特、普希金等,也有我们共同敬重的一些师友如陆耀东、彭秀银、何锡章等。从这些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尊贤者、重情义的怀抱。我一直以为惟山兄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没想到他还是一位勤奋的赋家,当他把《江上有峰》赋作选集寄给我索序时,我对他旺盛的创作力感到惊讶。由诗人而为赋家,这也正印证“赋也者,受命于诗人”的古训。

老实说,我对新旧体诗的写作与评论还算是有所浸润,但是对于赋的写作与评论只是一知半解(早年曾对谢灵运《山居赋》做过解读)。我从未尝试赋写作,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写赋比写诗要难多了。无论是大赋还是小赋,从谋篇布局到造词遣句,都需劳神费力,旷日持久。据说司马相如写《上林赋》、《子虚赋》,用了几百天,张衡写《两京赋》花了10年,左思写《三都赋》甚至花费了12年。因此,我对惟山兄超过40多篇赋作的选集《江上有峰》的出版首先要表达钦佩之意。用时下流行语就是“不容易”。

《江上有峰》表明作者深得司马相如所说的辞赋精髓:“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从创作题材来看,作者赋海、赋山、赋城、赋市、赋风、赋树,进而赋金、木、水、火、土,可谓“苞括宇宙”。无论何种题材的赋,作者都要进行历史文化名人的观照,如写武汉的《江城赋》:“江城文化之渊深兮,战国诗人屈原吟于泽畔者也;江城文脉之深厚兮,大唐诗人李白游于阔野者也!明代张居正,过武昌而九鸟飞翔者也;清代曾国藩,渡江夏而龙蛇奔走者也!近代张之洞,居汉阳而开创实业者也!首义之时,风云突变,开创民国新时代者也;武汉会战,江河日下,开启现代国运新篇章者也!”此可谓“总览人物”。

此赋家之心与作者的创作状态分不开:“穿越于古今之间,来往于中外之域,思绪万千。”(《吴哥赋》)同时也与《庄子》的影响分不开,其《北溟赋》表白:“昔庄子秋水篇,言有仙山大鹏,扶摇直上九千里也,而下至北溟,如入深渊九万里也!惟山读后,深为震动,一生心向往之!”作者的想象方式大类庄子,如《南海赋》、《北溟赋》等,其某些赋作的篇章结构甚至直接学习庄子,如《西山赋》开篇即借鉴《逍遥游》起式:“黄山之西,不知其几千里也,有山曰西山;东海之东,不知其几万里也,有海曰西海!”多篇赋作的问答模式都让人联想到《逍遥游》中的“鸟儿问答”。《云台赋》中仙人、美女和老子之间的对话,也可见一斑。

《江上有峰》力图“苞括宇宙,总览人物”之用心,有其别具一格之风水学视野。据我所知,惟山兄的风水学修养有家学渊源,他钻研风水学有年,我们曾经同游南疆十日,亲身感受到他运用风水学理论指点江山、评判名胜的“嗜好”与“专长”。在本选集中,随处可读到风水格局的书写:

世上山水皆东向兮,蜀间气脉却西行!(《东林赋》)

南亚之山脉,皆出于青藏高原,众生面向大海,世代富贵而生存者也;南亚之长河,皆出于云贵高原,日夜奔流不息,背朝北方而泪别者也!(《吴哥赋》)

东经之风,北纬之气,纵横交织,世界文脉而汇聚于此邦者也!(《江城赋》)

江城之秀在于木,江城之魂在于水,江城之富在于金,江城之阔在于土,江城之烈在于火、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精华皆集于此一巨城者也!赤橙黄绿青,五色之华皆集于此一古城者也!(《江城赋》)

西自昆仑,来于中龙,黄陂之风水,乃华夏主脉之流布者也!(《黄陂赋》)

刘强东来养猪了,比马云晚来了几个月,比丁磊晚了好多年,但比起丁磊的自营和马云的“ET大脑”,据说强哥的“神农大脑”关键是让猪“刷脸”了。

惟山一问:居江南而北望,黄陂因何而风生水起?(《黄陂赋》)

天象如人象,人象如地象,地象如神象,安静平和之大象,宇宙天机不可相!(《鱼台赋》)

请原谅笔者的孤陋寡闻,今人写赋而具风水学眼光者,惟山兄算是出类拔萃者。

惟山作赋还有一别致的创作习惯,即不拘囿于一时一地,笔随梦移,常常身在甲地而心想乙方,眼观内陆而神思域外;游南而写北,居西而赋东:在江南云台而作《圣彼得堡赋》、《莫斯科赋》;在柬埔寨之暹粒城而作《江城赋》;在圣彼得堡而作《北海道赋》、《大阪赋》;在大阪而作《江永女书赋》,在莫斯科而作《北溟赋》。其思维之跳跃,虽使其游历不无“朝秦暮楚”、“心不在焉”之嫌,但也充分显示作者想象力之丰富。

在具体写作技巧上,惟山兄也有一些经验值得学习。作者善喻。《江城赋》有云:“今日之江城,乃东方之芝加哥者也;楚人之昔日,乃西方之斯巴达者也!”将武汉比作东方之芝加哥者乃俗语,无足为奇,但将昔日之楚人比作“西方之斯巴达者”,却使人耳目一新。

作者善问。《俩母山赋》问道:“蜀中群山,为何以女性为本也?川中名胜,为何以神女为峰也?自古以来,为何以女性领潮于汪洋大海耶?天地之际,为何以女性领袖于百万群峰耶?”所问角度新颖。又如《汝南赋》连发四问:“天地之大,何以为中者也?”“天地之阔,何以为正者也?”“天地之高,何以为远者也?”“天地之久,何以为根者也?”排比发问,气势不凡。

作者善于比较。《武夷山赋》有云:“余观乎东南形胜者,名山大川之奇观,亦不在少数!江西三清山与龙虎山者,乃道教祖庭者也!浙江天台山与普陀山者,乃佛教名山者也!福建厦门与东山者,皆山形水胜者也!然而,山水之最为奇秀者,首在武夷。”在与道教、佛教之名山比较中突出武夷山之奇秀。《莫斯科赋》有云:“东方城池,有可以与之相提而并论者乎?日本东京乎?中国北京乎?东方香港乎?世界都会,显于沙皇也!红色首都,灿于苏联也!大国府第,观于联邦也!莫斯科者,密林之同义,牛犊之渡口,平原之湿地,桥下之水流也。既有神秘之名,更有神奇之气也!”从与东京、北京、香港之比较中更加显出莫斯科之神奇。

在向读者力荐《江上有峰》之优点和特色之后,我想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应指出作者的一些不足或需要改进之处。其实,这里的批评也算是个人与赋作界同仁的一种切磋。

赋作是一种注重声律、对偶的文体,作者虽然注意对偶的锤炼(如他坚持写对联,见本集所附联语139则),但有些句子在对偶上大可推敲,如:“师尊高高在上兮,心情低沉而下往;二程之光回旋于脑海兮,三君相随而继之。”(《东林赋》)此处似对非对,不符合骈四俪六的常规,恐有修改的余地。我每每读到此类处不免技痒,如本集所附联语中的第10 联“百世流芳”,此联写于2001 年,作者有感于堂嫂39 岁突然去世而作。联语为:

人生渺渺似梦伤我神思

天地茫茫如斯难辨真身

意思甚佳,唯格律不调,对仗不够工稳,我随手改为:

死生渺渺似梦伤我白发

天地茫茫如斯毁彼红颜

聊供惟山兄参考。我之所以不忌讳在序言里与惟山兄切磋对偶与联语,还在于惟山兄表现出谦虚求教的态度,他在联语的最后特别注明:“以上各联虽几经修改,也许还有不合格律之处,敬请各位行家批评指正”,并留下赐教的联系方式,可见其真诚。

赋作属于文言文写作,一般而言,应避免羼入现代汉语表达方式,如:“近代以来,黄陂人受理学影响,以教为先,产生许多教育大家。”(《黄陂赋》)此类表达似可改为:“近代以降,理学沾溉黄陂,以教为先,名师辈出杏坛。”有些现代汉语词汇与句式切忌使用,如“的”、“没有”、“受某某影响”,等等。有些省称也需要推敲,如把北宋政和元年,即1111年,简称为“四一年”(见《东林赋》),尽管作者加了注,似乎也不太妥当。

有些赋作的内容可以适当加以补充,如《江城赋》写与武汉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历数屈原、李白、张居正、首义之变、武汉会战等,却漏掉当代大诗人、大政治家、大思想家毛润之,毛氏事功起点与组织才华充分体现于早年在武汉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事上,其诗词名篇有《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等,均属于江城武汉不可忽略之重要人文素材。

最后,我想抒发一点个人的情感。

诗言情,赋也言情。作者是一位有情人,其写家乡之情的赋作有:《天登山赋》、《高顶寨赋》、《越溪赋》、《俩母山赋》、《内江赋》、《三星桥赋》、《笔架岩赋》,几乎篇篇情真意切。作者为蜀人而长居楚地,对楚地亦深有感情,读其《江城赋》、《黄陂赋》、《黄梅赋》、《襄阳赋》、《江夏赋》诸作,可见其对湖北、武汉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风景名胜、历史人文的熟悉与热爱,因此我愿意把惟山兄视为可以月下对酌的“诗友老乡”。

惟山兄的赋作饱含寄情山水的天性:“惟山恋山敬山,所以登高顶者也;惟山怀土爱土,所以观西越者也!高山巍巍,此非自我之他者乎?江河汤汤,此乃他者之自我乎?”(《高顶寨赋》)这使我想起《文心雕龙·神思》中的名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借用刘勰的话来为《江上有峰》序言作为结语,也许是恰当的。

是为序。

张三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江城
乘“风”驭“龙”访江城
——十佳评选走进企业首站圆满落幕
施江城 黔阳古城
送给你的夏日限定彩虹
江城
无题(2)
各省医疗队驰援武汉
新 疫
江城
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 逍遥江城,赏樱豪生
最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