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平胬膏治疗鼠背感染性创面的实验研究
2015-11-13万顺兰王海燕葛巍杨苏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 万顺兰 王海燕 葛巍** 杨苏琴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
肛瘘术后切口属感染性创面,由于病位在肛门为污染部位及创口的开放引流,易受感染,影响创面愈合。加味平胬膏源自《药奁启秘》加减而成,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平胬膏对清除创面分泌物、抑制水肿肉芽增生、加速创面上皮化以及减轻患者疼痛感,有较好疗效。故我们从肛瘘术后创面的中医病因病机出发,辨证论治,加入活血化瘀药、清热燥湿药,使加味平胬膏更符合其病因病机,更适用于临床。据此,本实验通过建立鼠背创面感染模型,探讨加味平胬膏的疗效,阐明其在此类创伤修复中的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物与试剂 加味平胬膏:由乌梅肉煅存性90g,月石 90g,扫盆轻粉30g,冰片 18g,丹参 120g,黄连90g,黄柏90g组成。以上药物混合研成细粉,制成加味平胬散,再与凡士林以1∶4的比例按热熔法进行调制,制成软膏,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制备。雷弗诺尔纱条:将纱条消毒后置于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中,备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650,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0.9%氯化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336,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 动物分组及造模 清洁级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20±20g,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科技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将大鼠随机分成实验A组60只和实验B组30只,各实验组随机分成加味平胬膏组、氯化钠组、雷弗诺尔组。参照付小兵等[1]的方法加以改进,采用综合法制作鼠背部粪污染创伤模型。三组大鼠背部两侧备皮,面积约为2cm×2cm,用1%盐酸氯胺酮(3mL/kg)腹腔注射麻醉。在备皮区常规消毒,剪开皮肤全层、皮下浅筋膜直至肌层。止血后,在氯化钠组、雷弗诺尔组、加味平胬膏组创面上加粪液0.1mL(正常人新鲜粪便10g,加生理盐水50mL,混匀,离心,取上清液现配现用),以油纱、敷料、胶带固定,48h后去除覆盖物,见伤口有脓性分泌物、有粪臭味者及采尾部血化验血常规白细胞明显较正常范围增高为造模成功。以后每次换药前0.5h均在创面上滴加粪液0.1mL,模拟人体日常排便污染创面。
1.3 各实验组给药方法 实验A组常规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氯化钠组:不做处理,直接予以敷料、胶带固定。雷弗诺尔组:外敷雷弗诺尔纱条,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加味平胬膏组:外敷加味平胬膏,无菌纱布覆盖固定。三组大鼠每日换药1次。实验B组按上述换药方法处理,直至创面愈合。
1.4 标本(数据)采集及检测
1.4.1 创面组织匀浆细菌定量培养法[2-3]实验A组在造模成功后当天0d及给药3d、7d、14d后,分别处死每组大鼠各5只。(1)创面组织标本的采取:75%酒精消毒创面2次,于消毒范围中央作两条平行切口,长宽各0.5cm,深达创面组织基底部;(2)无菌操作下称量组织标本;(3)为杀灭标本表面细菌,将标本快速放入99.5%或100%异丙醇内立即迅速抽出,轻甩两下点燃燃烧5~8秒钟,再用98%的酒精重复二次;(4)将标本和等于标本重量9倍的肉膏汤放入无菌匀浆器、电动匀浆,制成浓度为1/10的匀浆液;(5)取四个血琼脂平皿,分别按顺序标上“2”“4”“6”“8”字码;取无菌试管三支分别装肉膏汤9.9mL,按序编“1”“2”“3”号码;(6)用自动微量吸管吸取匀浆液0.1mL涂布接种于“2”培养皿上,另取0.1mL匀浆液放入“1”管内,涡匀后吸取0.1mL涂布接种于“4”培养皿上,以此类推接种“6”和“8”培养皿;(7)将四个培养皿放于37℃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察看结果,进行细菌计数,按细菌含量(CFU·g-1)X=菌落数×稀释倍数×1/0.01)/组织重量(g),计算每克组织的细菌含量(CFU)/g[4]。
1.4.2 肉芽组织EGF水平测定 实验A组在第7、14d于消毒前的创面选取1g的肉芽组织,加入生理盐水10mL,研磨,匀浆后离心,去除沉淀,取上清液2mL。立即放至于-20℃冰箱中低温保存。检测时取出于冰水混合物中缓慢解冻。用ELISA检测肉芽组织匀浆中EGF水平,检测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
1.4.3 创面愈合时间 以实验B组创面完全上皮化之日为最后愈合时间。
1.4.4 创面渗液水肿评分标准 在实验B组造模成功后1d及给药3d、7d、14d时,常规清洁创面前对鼠背感染性创面进行评分,创面水肿面积采用0.1cm×0.1cm的方格表测量。
0分:渗液湿透纱布≤2层;创面无水肿;
1分:渗液湿透纱布>2层,但≤4层;创面水肿组织范围≤0.5cm2;
2分:渗液湿透纱布>4层,但≤6层;0.5cm2<创面水肿组织范围≤1cm2;
3分:渗液湿透纱布>6层;创面水肿组织范围>1cm2。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值以±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A组中三组每克肉芽组织中的细菌含量比较 在造模成功后给药3d、7d、14d,加味平胬膏组的鼠背感染性创面,每克肉芽组织中的细菌含量明显少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P<0.05);其中给药3d加味平胬膏组细菌含量明显少于雷弗诺尔组(P<0.01);加味平胬膏组给药14d细菌含量明显少于0d(P <0.01),见表1。
表1 三组不同时期每克肉芽组织中的细菌含量比较(n=20)
表2 三组7d、14d肉芽组织匀浆中EGF水平(n=20)
2.2 实验A组中3组肉芽组织匀浆中EGF水平比较 在造模成功后给药7d、14d,加味平胬膏组和雷弗诺尔组的鼠背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匀浆中EGF含量,均高于氯化钠组(P<0.05);给药7d,加味平胬膏组和雷弗诺尔组EGF含量比较(P>0.05);给药14d,加味平胬膏组的EGF含量明显高于雷弗诺尔组(P<0.01),给药14d,加味平胬膏组的EGF含量明显高于7d(P<0.01),见表2。
2.3 实验B组中三组鼠背感染性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加味平胬膏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P <0.05),见表3。
2.4 实验B组中3组鼠背感染性创面渗液水肿情况比较 加味平胬膏组的渗液水肿情况优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P<0.05),见表4。
表3 三组鼠背感染性创面愈合时间比较(xˉ±s, n=10)d
表4 三组不同时期鼠背感染性创面渗液水肿情况比较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肛瘘术后感染性创面属溃疡范畴,而肛瘘术后形成溃疡创面难愈多因脓腐存留、湿热不尽、气血瘀滞、气血不足所致。加味平胬膏具有提脓祛腐、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方中乌梅碳治一切疮肉出,《刘涓子鬼遗方》云: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本草正》言轻粉“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医学入门》亦言其“消水肿。”;《本草求原》云月石“生则化腐,煅枯则生肌。”《医林篡要》载冰片“能生肌止痛。”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黄连、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肛瘘术后创面易受粪便污染,为了更接近临床的实际状态,故实验中造模采用正常人新鲜粪便。成人粪便中以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和肠球菌为主要菌群,约占80%。而粪便污染所致肠道杆菌为主的细菌感染,可能是肛门部伤口延迟愈合的最主要因素[5]。大肠杆菌可能通过影响创面肉芽组织中蛋白含量、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合成,从而导致感染创面愈合延缓[6]。在实验 A组中,造模成功后给药3d、7d、14d,加味平胬膏组的鼠背感染性创面每克肉芽组织中的细菌含量,明显少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其中加味平胬膏组在给药3d的细菌含量明显少于雷弗诺尔组,说明加味平胬膏对细菌感染的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早期炎症反应。这可能与组方中多味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创伤修复的基础是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的一系列活动。多肽生长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EGF可以影响修复细胞的胶原合成、增加细胞迁移、促进肉芽组织和血管形成及上皮再生,对皮肤损伤有较好的促愈合作用[7]。实验A组中,给药7d、14d,加味平胬膏组和雷弗诺尔组的鼠背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匀浆中EGF含量高于氯化钠组;给药14d,加味平胬膏组明显高于雷弗诺尔组;加味平胬膏组给药14d的EGF含量明显高于7d。实验B组中,加味平胬膏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同时我们还观察到雷弗诺尔组和氯化钠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肉芽组织生长过快和上皮再生缓慢等现象,导致创面愈合时间延长,而加味平胬膏组肉芽组织填充率与上皮覆盖率基本一致。提示加味平胬膏在创面愈合前期可促进肉芽组织填充,而后期可有效地抑制肉芽组织过快生长,并加速上皮再生,缩短愈合时间,这可能与丹参酮Ⅱ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有关[8]。
肛瘘术后创面坏死组织和凝血块残留较多,局部炎症重,故分泌渗液较多。加上排便时产生的机械性张力,引发便后肛门括约肌持续性痉挛及收缩,使局部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创面组织水肿,进一步导致疼痛加重。冰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9],丹参可使局部淤血减轻、改善微循环。中药膏剂也能加速新生毛细血管再生,使其数目增多,管腔扩大,血运旺盛,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10]。实验B组观察到加味平胬膏组的渗液水肿情况优于雷弗诺尔组与氯化钠组,且炎症水肿所引发的疼痛也较其余两组更轻。
[1]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78-380.
[2]Krizek TJ,Robson MC.Evolution of quantitative bacteriology in wound management[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1975(130):579.
[3]Robson MC,et al.Burn wound Microbiology[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 pathology,1981,76(2):46.
[4]陈照武,马恩庆.烧伤创面的细菌计数[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1(1):11.
[5]朱群.肛门部手术创面迟缓愈合原因分析及对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3):167.
[6]贠健,杨关根,黄常新,等.大鼠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胶原代谢的改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l5(6):656 -659.
[7]王正国.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1-76.
[8]刘敏,彭明惺,刘铭,等.胰岛素及丹参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12(1):52-54.
[9]孙晓萍,欧立娟,宓穗卿,等.冰片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5):353-355.
[10]董黎强,王维佳.外用中药促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01,3(1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