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探析
2015-11-13张琪王珍张江
张琪 王珍 张江
摘 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日益冲突、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经济科学剧烈发展变化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从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着手,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找出了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出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旨在帮助大学生促进自身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价值取向 心理素质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68-02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生活资料地极大丰富,使得社会开放度也极大提高,同时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探析,将对大学生确立自身价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阐释
1.当代大学生:通常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年龄在20岁左右,精力充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
2.价值取向:它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1}。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
3.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4.心理健康:智力正常,情绪自控,了解、接纳自己,人际关系良好,适应社会环境,人格完整统一,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当代大学生与价值取向,心理素质三者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备受瞩目的高智力群体。他们虽未踏入社会,但是对社会中各种事件却有着最直观最感性的认识。这种反应更多的是来源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因为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础和归宿。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会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而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养成,则是靠大学生本身为主体,学校、社会加以教育引导而形成的{2}。
二、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的调查及分析
1.价值取向调查。为了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研究小组在陕西一些高校的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对“你认为人的最可贵的本质”、“你认为人的幸福是什么”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得出结论如下:
首先,在关于人的可贵本质问题选择孝顺、正直、责任心三项的人数最多,在400至600人之间。选择俭朴、自信、爱国、守信、谦虚宽容这五项的人数居中,在200至400人之间。而选择勇敢坚韧、创新进取、自尊自重自爱、集体精神、协作精神、冒险、守纪律的人数较少,在10至200人之间,其中,选择冒险和守纪律的人最少,均为10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选择孝顺的人数最多,且男女比例较均衡。
其次,关于幸福的数据显示“温暖的家”、“知心的朋友”和“健康”是当代大多数大学生所定义的幸福。紧随其后的是大学生对“自由”和“事业”的追求以及“自身人格受到尊重”作为幸福的标准。为社会付出作为自己幸福来源的人数则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长期的在校生活,使得当代大学生与社会脱节,视野也仅仅局限在学习得失上,在付出与回报的问题上很少进行思考,甚至很多人是只有索取。另外,父母提供的物质保障,导致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因物质享受等诱惑而背离初衷。
在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也显示出足够的自信并且对事物的认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由于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使得看待问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在东西文化交融、冲突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普遍意识到了民主、自由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并逐渐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然而又不愿意个人自由受到限制{3}。这就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和过分理想化。
2.心理素质的调查。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和走向,根据“大学生入学生活的困扰”以及“希望辅导员给予帮助”的数据显示:
在大学生的生活困扰中,“人生发展和职业选择有困难”占居榜首,“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次居第二,随后的是“课程有困难”、“人际关系与沟通”、“不适应大学生活”和“与异性沟通与困难”。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学本科教育的普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力也在逐年攀升,致使很多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前途感到迷茫。当然,这除了与大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社会竞争力有关之外,与国家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力度、政策倾向,以及高校自身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很突出,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方面、女生比男生还要严重,这是调查之前没有想到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意志层面的力量,属于心理范畴{4},这与有超过4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不好相一致。
关于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提供的帮助,位居首位的是“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和“介绍开放的校内外资源”,其次是“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协助解决学习的问题”、“介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们很是关心自己的未来,他们渴望自己在抉择时能得到帮助,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勇气,依赖心理较强,凡事需要别人提供参考意见才能做决定{5};渴望知道校内外开放的资源,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相关知识的渴求是很急迫的,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实践。
三、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首先,对于自身而言,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掌握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的常用的心理调试方法{6}。
其次,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社团及实践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丰富生活体验,增加社会阅历,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最后,保持健康的情绪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大多是情绪不能找到恰当途径发泄而产生问题,因此乐观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促使人乐观、从容地应对生活{7}。自此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丰富精神生活,扩大生活领域,培养开阔的胸怀。这样的心态对于大学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帮助。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型为现在的普适教育,我们了解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为了在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在大学入学前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长的过度关爱,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验的缺乏使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其中数据显现出的当代大学生对家长报喜不报忧的态度,将自己的问题和疑惑留给朋友甚至于自己消化,这种现象也是值得思考和改变的。
我国的高校教育在日前备受关注,实用型人才高校计划的开展,预示着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会有很大的改革,在这样的改革面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调研的数据可以作为高校教育转型前的部分数据参考,从长远计,可以将调研的对象继续细化,对大学入学新生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系统化调研,还可以采取聊天的调研方式,更加系统、全面地分析。还有就是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上述途径的治疗,跟踪记录各项反应和随后的结果,以找到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本文为2013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为:1978)]
注释:
{1}杨燕,韩善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0(3)
{2}王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
{3}黄凯峰.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新取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4}张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3-45
{5}刘治军,陈加洲.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策略和方法.高等教育研究,2007(2):176-179
{6}于详成,胡义秋,彭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模式的哲学建构.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9,(5):463-464
{7}刘楠.21世纪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心理质教育.云南科技管理,2007,1:47-49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5)
[作者简介:张琪(1993—),甘肃平凉人,西安翻译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人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1级学生;王珍(1980—),内蒙古乌海人,西安翻译学院学院团委副书记,经济师、政工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张江(1979—),河南洛阳人,西安翻译学院教师,助教,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