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反思与创新路径
2015-11-13王秀丽王天定
王秀丽+王天定
摘要 数据新闻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以可视化的表现方式独树一帜。本文在分析2014年“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基础上,从数据新闻生产过程和可视化设计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以探讨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创新路径,为未来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发展和优化带来启示。
关键词 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视觉语言的无障碍性有利于打通全球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壁垒,数据新闻正是基于这个原理为枯燥的新闻、海量的数据披上崭新的可视化外衣。在保证数据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将数据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诉诸某种特定的视觉形式展现给受众。如此,枯燥的数据转化为生动的图表,复杂的概念转变成易懂的图片,以用户为中心的视觉与认知互动体验开始构建:条理化的内容,结构化的形式大大降低受众的认知难度。无论是新闻内容,还是新闻展现的形式都得到深化和优化。这是内容与形式的双向合璧,在当下的新闻生产格局中独树一帜,受到推崇。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有大数据时代预言家之誉的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催生,以大数据为内核。“可视化”的数据具有直观、真实等优点,已成为当下的热门新闻生产形式。
目前国内对可视化数据新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传媒领域。在中国知网上以“数据新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章98篇,发表时间分别集中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其中2012年仅1篇,2013年18篇,2014年79篇,反映出对此问题的研究在2013年受到关注,到2014年进入广大学者的研究与讨论视野,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理论和实践探索。从研究内容来看,对数据新闻的研究角度主要分布在数据化新闻的内涵、发展与前景;国内外数据新闻发展对比与典型案例解析;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对现有传播模式的冲击以及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新闻教育反思等角度。但从可视化的视觉设计角度进行探讨的文章鲜见。
而在艺术设计领域,与此相关的设计被概括称为“信息设计”,此概念大约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范围宽泛,“各种媒介中出现的信息数据以及相关内容都包含在内,视觉是信息设计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信息设计是对原本设计概念的内容延伸,最早由英国伦敦平面设计师特格拉姆第一次使用。但将设计对象定位在数据新闻上并进行视觉研究的成果寥寥,反映出目前从设计艺术角度对可视化数据新闻研究的空白。
综上,本文以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为选题,融合新闻传播学与设计艺术学的理论,思考数据新闻的发展进程与可视化设计的创新技巧。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在大数据背景下,可视化数据新闻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为助推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为业内人士提供交流平台,由GEN(GlobalEditors Network)发起举办了“数据新闻奖”(DataJournalism Awards,DJA)。此奖2012年首度设立,是国际上第一个表彰数据新闻领域优秀工作者的专业奖项,由谷歌和Knight Foundation(奈特基金)提供支持和赞助。除数据新闻奖外,还有英国数据新闻记者David McCandless与Kantar市场研究集团创意总监Aziz Kami于2012年设计的InformationIs Beautiful大奖,旨在宣扬和奖励优秀的数据可视化、信息图和其它信息艺术作品。另外,全球最大的网络新闻协会(Online News Association,ONA)颁布的“网络新闻奖”(Online Journalism Awards,OJA)中也有一部分优秀数据新闻作品呈现、若想了解可视化数据新闻发展的动态与实践尺度,这些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均可为我们提供优秀的案例资源。本文中的案例选自2014年数据新闻奖的获奖作品。
2014年的数据新闻奖共收到64个国家的520个参赛项目,在数量上相比2012年(286个参赛项目)和2013年(300多个参赛项目)都有增加。项目类别也由2012年的四个增加到八个。新闻选题跨越环境、政治、健康、金钱、社会、时尚、科学、军事、航空等多个领域。从参赛数量、项目类别和选题数量来看,人们对数据新闻的认识在日益深入。经过业界一流专家组建的强大评审团的预审和终审,共有75项作品入围,8项作品获奖,入选率和获奖率分别为14.4%和1.5%。获奖作品的含金量可见一斑。这些入选和获奖作品引领着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前沿与设计流行趋势。因此,埘“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以2014数据新闻奖作品《Dollars for Doctors》为例
从获奖作品所属国别来看,2014年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主要集中在英国和美同。虽然数据新闻在国内已引起学者和从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如新浪设立”图解天下”栏目、搜狐设立“数字之道”栏目,但鲜见中国作品获奖,偶有一两篇香港的作品人选。对比国外数据新闻的视觉设计,国内的新闻可视化设计略显稚嫩,存在对专业设计人员的介入不重视,参与人员角色的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大多数设计仍停留在装饰新闻,配图解说水准上,并没有真正对新闻内容进行设计。设计因此也没有摆脱长期以来装饰性的附属地位。而新闻可视化设计应具有新闻内容设计与新闻展现形式设计的双重属性与任务,如何实现,既要考虑数据新闻的特点又要引入现代设计技巧。
本文将从数据新闻生产过程和可视化没计两个角度对2014数据新闻奖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从获奖数据新闻作品来看,它们均以海量的数据为依托,是大数据时代的具体体现。同时,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新闻进行深度挖掘,具有扎实的内容基础和时下的可拓展性,社会意义广泛。
以2014年度“数据新闻奖”作品《《Dollarsfor Doctors——How Industry Money ReachesPhyscians》(给医生的美元——医药公司的钱如何流向医师)为例。此作品是由获得“评委选择奖”(JurorsChoice)的ProPublica制作。这则数据新闻跟踪调金并曝光了治疗机构巾的医师和医药公司之间的金钱交易。共涉及73个案例,350万个纪录,四十亿的回扣额和17个大型医药公司,调查范围占总市场占有率的50%,地域上覆盖美国所有地区。受众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等方式实时查询自己关注的州或医药公司的相关数据情况。调查的73个案例都有详细的数据分析,且案例仍在持续更新中。纵观《给医生的美元》,这则数据新闻凭借海量的数据调研与分析,用铁的事实打击揭露了医药行业吃回扣的恶习,对肃清医药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正面的社会影响力。再从数据新闻生产的过程来分析,获取、处理、呈现数据分别是数据新闻制作的三个阶段。海量的数据搜集与准备正是数据新闻确立选题,搜集并获取数据的第一阶段。
反思:既往“新闻”的定义和内涵得到拓展,向深度转型。“新闻”不仅仅是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而且“从关注社会表层现实到发掘社会深层现实……提高媒体对社会现象的把握能力……改进了客观性的具体践行方式。”媒体人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由传统的采集者与发布者转型为意义生成者,主要工作是阐释事件影响。这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第二阶段是深入分析挖掘数据的新闻价值和新闻故事。在《给医生的美元》这个案例中,经过数据分析发现:2011至2012年间,被跟踪的大部分医药公司支付给医师的回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一部分归因于日益升级的信息透明化趋势,另一部分原因是重磅医药产品面临专利到期,行将失去专利保护的问题,因而研发药品的费用增加。根据对九个主要的医药公司的数据统汁,各项费用变化情况如下:用于支付医师的药品代言费降低了38.1%,餐饮费降低了20.9%,差旅费降低了29.1%,咨询费降低了18.7%,项目或礼品费降低了47.3%,只有药品研发费用增长了6.9%。
反思:通过筛选、过滤海量数据,斤以数据为依据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建立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上的事件分析,具有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使假新闻不攻自破,从源头上将其控制,规避了新闻中的主观因素,更好地实现了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阶段是如何通过视觉的方式将海量的调研数据和鲜活的案例呈现给受众。显然,承大人量枯燥数据的纯文本性质的调研报告或汇编手册很难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向可视化、可读性转化就是接下来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我们不妨来分析下数据新闻作品《给医生的美元》中体现的可视化设计手法。(图1)
设计者将抽取的九个重要医药公司的回扣额划分成两列,分别用于展示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变化,医药公司的名称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保持一致,而两个年份之间回扣的变化情况则通过连线来完成。设计的亮点就在这二者间的“连线”。惯用的连线主要代表指认、判别功能,所连事物之间有某种逻辑上的联系,如第一列是若干个画家的姓名,第二列是打乱的这几个画家的代表画作的名称,在两列之间采用连线的方式判断某个画家的代表作是哪个。这是“连线”常规的使用方法。而这则案例中的连线则拓展了连线的视觉功能和内涵,利用连线的倾斜角度表示某个医药公司回扣下降的幅度。若连线从左至右急剧向下倾斜,代表下降幅度高(如Fli Lily美国礼来制药厂从2011年的$47.9M下降到2012年的$21.6M,降低了$26.3M);若连线从左向右适度向下倾斜,则代表下降幅度适中(如Merck,美国主要经营制药的默克公司从2011年的$27.1M下降到2012年的$19.4M,降低了$7.7M);若连线几乎不倾斜或保持水平则代表下降率很低(如Cephalon,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制药公司瑟法隆从2011年的$3.6M下降到2012年的$3.2M,仅下降$0.4M)。
从上述分析可见,这则数据新闻借助线条这种看似简单的视觉设计语言巧妙地完成新闻内容的诠释,实现新闻的可视化。线条左高右低,从左到右降低的程度(形式)代表回扣下降的幅度(内容)。虽不着一字,但信息却能够被受众迅速识别和成功认知。这就是视觉化设计的魅力,浓缩着设计师的智慧。
反思:以受众为中心、视觉化的新闻生产与叙事模式。数据新闻视觉化设计需要技巧,技巧的选用应以新闻内容本体为依托,只有准确、恰当的诠释新闻内容的视觉设计才是优秀的、有用的设计。过去通过文字书写新闻的旧模式转变为视觉编码与信息解码的双向互动过程。用视觉化的设计手段编辑新闻是编码过程,受众通过自身的视觉认知能力还原新闻信息是解码过程。
传统新闻生产对视觉的要求不高,而数据新闻则将视觉展现方式视为生命。适当的视觉设汁对于受众理解新闻至关重要,甚至能够决定新闻传播的成败。视觉设计被前所未有的提到新的高度,改变了单纯装饰的附属地位。受众在参与与互动中揭晓新闻真相。受众与可视化新闻的互动成为有效传播的关键。与此同时,设汁地位的提高,艺术化信息的大量传播,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众的艺术素养。另外,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因形式的转化而使报道内容产生偏差,无论是视觉设计师还是编程师、新闻人都要有较高的新闻素养和网络素养。
三、借鉴与启示: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思考与创新
人类的信息交流方式南“农业社会的‘说一听模式,工业社会的‘写一读模式进入到了今天后工业社会的‘制一看模式”。图像的广泛性与洞察力被前所未有的发挥。纵观各个获奖的可视化数据新闻作品,少即是多,形式上的简洁是视觉设计师需要把握的一项原则。但形式的简化不能抹杀内容的丰富和深入。毕竟,获取新闻内容才是受众阅读行为的目的所在。“内容为上”在当下具有了独家发现、独家获得、独家分析、并首先到达用户的新要求,因此,在任何竞争情况下,内容都应为工。内容不能为形式让位,形式应为内容服务。
(一)对可视化没计创新的启示
信息可视化是“使用汁算机支撑的、交互性的、对抽象数据的可视表示法,以增强人们对抽象信息的认知。”要处理的信息具有非物理性、抽象性等特点,设计师要通过设汁实践将其整合,并物化为新闻产品。数据新闻图式化、图表化的可视化设汁,让信息转变为图式符号,这是一种转化性质的设计研究,是对新闻数据信息的重新领悟与二次表达。“以任务为中心”趋向“以用户为中心”,而可视化的质量需要深入了解读者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心理实现过程。降低视觉思维活动对信息认知的负担,使读者轻松的理解和处理信息,是优化可视化信息设计的法门。设计活动在这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的行为。
在具体的可视化信息设计中,应立足于信息传达的准确、合理,使信息分类和逻辑结构更加清晰明确,以辅助用户完成认知任务。
首先,加强对用户的视觉刺激,如改变信息的颜色、字体的大小形状等,使其与周边环境区分,成为差异化的视觉关注日标,引发读者的观看行为。以色彩元素的凋用为例,相对于形状,色彩具有更高的识别率。色彩可以无声的引导受众进行信息的划分和选择,使受众更加快速的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成为新闻可视化设计必不可少的技巧。
其次,多维度、立体化增强信息输入强度,加入声音、图像、动画、互动等表现元素,综合调动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体验,多渠道配合,加强用户的交互体验深度。体验的加强,新闻附加值、传播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再次,重建信息的视觉架构与层级关系。将想要表现的数据信息与新闻信息进行逻辑划分、层级划分,使可视界面的语义传达清晰、畅通。这种视觉转换是新闻内容的呈现方式也直接决定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
如2014年数据新闻奖“最佳数据可视化作品奖”获奖作品《Reshaping New York》(重塑纽约)。这个作品由纽约时报制作,采用对比的设计手法(全屏18帧,I2幅前后对比的照片),综合使用动画、色彩(如用不同的色彩标注占纽约面积37%之多的被重新划分的区域,以提高视觉度)、图片(如纽约某一地区十二年前和十二年后的照片,为取得最佳对比效果,照片的拍摄位置、角度相似度均要达到90%以上)等视觉元素以展现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们格在任十二年来纽约市的变化:新建建筑群、区域重新划分以及市内新建自行车道三大改变。出色的新闻故事,精心设计的可视化数据,使此作品获此殊荣。
另外,视觉信息设计的伦理考量是设计应承担的小可推卸的责任,它对维护人类和社会的正常、健埭发展有积极意义。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设计,不能偏离或扭曲数据与事实本身,哪怕是无意的真实的数据甄别与可靠的信息呈现至关重要,求“真”原则不可改变。如在《重塑纽约》中,记者并没有一味的歌功颂德,而是客观的展现布隆们格的某些政策的益民效果和负面影响一数据也会骗人,“真实”的谎言来自数据的解读角度此外,对设计的“度”的把握也很重要不能为了视觉效果的拼杀,增加各种无意义的噱头设计,出现设计过度的现象,偏离传播之道,需知过犹不及。
(二)对设计角色转变的启示
可视化数据新闻没计的流程大致可分为搜集、分析数据,深度挖掘新闻要点,新闻可视化设计与展现等几个阶段。设计在整个流程中看似处于末端的输出环节,但视觉设计师对前几个环节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直接决定后期视觉设计的准确程度。更多的参与前期的数据信息分析与挖掘使设计脱掉“最后一道程序”的帽子,改变了设计师的传统角色,是更强调“过程”的设计活动和真正在“解决”问题的没计活动。另外,对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设计不能简单停留在装饰性这个附属地位,要知道设计是主体,设计成就新闻本身,这需要视觉设计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求。不仅要深谙设计之道,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和操作能力,还要具备新闻常识和传播学知识。当下,同时具备这几种素质的视觉设计师严重稀缺。
另外,从可视化新闻的没计工具来看,除了常用的艺术设计软件AI,PS外,还要有到Python、jQuery、JAVA、ExceI、Spreadsheets等计算机技术。科技正在对艺术产生影响,并促进艺术与时俱进。在可视化数据新闻的生产中,技术与美之间的平衡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跨越与融合。科学与技术诉诸于理性,艺术诉诸于感性,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互补与对话在当下数字化、信息化、碎片化、体验化的传播氛围中完成接轨和交叉,反映了艺术设计的时代新特性。
(三)对可视化信息设计教育的启示
目前的设计数育根据没计对象的不同划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等门类。但这种划分方式是否适应当下的时代发展,受到质疑。信息设汁的社会需求存召唤艺术院校的信息设汁教育。信息设计教育结合设计原理、技术创造、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技能,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信息设计教育课程的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特征,四下难寻。另外,其开设的专业领域也存在争议。信息编程等技术性的课程主要设置在计算机专业,视觉形式的设计教育主要设置在艺术领域。这种学科设置的分离与尴尬让信息设计教育无处安身。信息社会的发展进程对教育领域的冲击由此可见,学科重组,教育改革将面临严峻考验。
综上所述,数据新闻的制作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通力合作。无论是新闻编辑,还是视觉设计师,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均迫在眉睫。一言以蔽之,关于可视化新闻的探索刚刚开始。数据新闻的发展、应用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仍有优化卒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