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现代气功“气以臻道”学术思想的倡言

2015-11-13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气功人文精神

农历乙未早春,是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创建30周年之季,恰逢气功学术发展枯木迎春。在此,我们谨向海内外气功学界发出倡言——构建现代气功“气以臻道”的学术思想。

所谓“气以臻道”,首先是指气功学术发展必须树立一个大方向,即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最高目标——“道”;其次是指学术与科研通过对“气”的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让生命更趋向于“道”,进而与“道”合一。道者,规律、目标也;气者,方法、途径也;臻者,趋向、完善也。气、道共同构成了“气以臻道”学术思想的核心。其中气为实、主行、是具体之指;道为虚、主理、是抽象之喻。气因道而展,道由气而实;气以道归,道以气显;气借道而实际指归,道假气而理性论证。气功学术发展必须气道并重、互印互证、理行一贯。两者既各尽其责、各擅其能,又有主从之别。“道”因标指形上本体而为万法归宗之源;“气”每描述形下万法,而成法法自在之流。“道”经思维抽象提炼,揭示规律、规则之理性认识;“气”常直叙主观感觉,表述体会、觉受的感性认识。道气一主一从,一虚一实,构成中华气功学术思想的本质内涵。

“气以臻道”学术思想之主体是“道”,是指向真理之道路,是学术文化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先人用身心去实践生命运化规律的心得体验,古人称为“内证之学”。“道”的外延旁及“功”和“术”,可以包括各种神秘现象、气功现象、特异现象,古人称为“神通法术”。当今,现代科学研究介入传统气功学术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它为我们观察生命奥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透过唯象的研究,重新激发起人类对生命的思考与敬重,重新挖掘出科技文明下的人文精神,而非单纯地将生命物质化,这才是现代科学介入传统气功的人文价值所在。

有鉴于此,我们倡议构建现代气功研究之“气以臻道”“学以载道”“象以揭道”“术以指道”的学术思想,让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携起手来,共同谱写一曲和谐、幸福、美丽的生命赞歌。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气功人文精神
郭会卿教授基于“浊毒”学说治疗痛风经验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乌当区委离退局举办健身气功培训班
徐福松教授论治勃起功能障碍学术思想总结
《验方新编精要》学术特色研究
健身气功基础知识(手型篇)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