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畔的抗战传奇
2015-11-12白晓燕
白晓燕
[摘要]通过对河北大运河进行文物调查,发现衡水地区有一处运河流域唯一的近现代建筑史迹——霍庄冀南烈士陵园。该陵园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在中国大运河近现代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冀南烈士陵园;调查;河北运河流域;抗战研究
2006年3月始,笔者受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委派率队对中国大运河河北段进行文物资源调查。在对衡水地区大运河沿岸调查时,发现故城境内有一处近现代建筑群落——霍庄冀南烈士陵园,在经过现场调查并查阅大量资料,经研究发现这一建筑群落所蕴藏的历史内涵在中国大运河近现代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该陵园的调查及研究情况,敬请方家指正。
一、陵园概况
霍庄冀南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武官寨镇霍庄村北,东距运河3000米。该烈士陵园东西长1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一进陵园,距正门20米有胜利突围雕像。院正中央为六棱柱形纪念碑,中间刻有“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一九八六年十月十日徐向前题”,左侧题写“向坚持抗日平原游击战争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一九八六年秋十月宋任穷”。碑后侧题有“业绩永存,启迪后人,丙寅刘志坚”。基座刻有国徽图案,其下记:1942年4月29日,为“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的阵亡时间。
纪念碑后为花岗岩质背景墙,长约10米,两侧浮雕八路军冲锋战士群像。纪念碑中间刻有“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碑志”——记述了四·二九反“扫荡”斗争的历史背景、战斗经过,歌颂了烈士们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落款为公元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共故城县委员会、故城县人民政府敬立。
纪念碑后侧为烈士纪念堂,展示了四二九战斗经过和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及相关图片等。纪念堂左后侧为一纪念碑亭,碑阳刻有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重修记;碑阴刻有捐款单位及金额。陵园后部为四二九牺牲烈士的墓地,每座墓地上都放置石棺一座。
在一个县域境内设立一座烈士陵园,众多开国元勋都来祭扫并题词,足以证明当时这一地区及其发生的史实均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在长达8年的对日作战中,衡水运河地区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运河流域的抗战时局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全面爆发。战争初期,日军凭借军事经济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对中国发起正面大进攻。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具有战略地位的京杭运河沿线区域,成为日军志在必得的战略重点。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日本控制了平汉线、大运河打通南北的话,日军要灭亡中国很容易。可见,在中国战场上,交通对整个战争的影响之重。日方对于运河流域十分重视。为此,中国军队在运河沿线曾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日军在攻占运河沿线之后,立即对运河及相连河道航运实行残暴的管制和垄断,将其作为进攻中国、掠夺中国沦陷区物资的重要工具,为其侵华战争服务。1938年6月1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北平成立“中国内河航运公会”,并在各地设立办事处,管制包括运河在内的内河水运秩序,货运安排,强制中国船民加入公会,不入公会的不许运营。1940年,日本华北方面军撤销“中国内河航运公会”,在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内设立水运局,管理华北内河航运,于济南铁路局内设水运系,管理南运河和鲁运河南段航运。
日本通过垄断华中内河汽船航运,强制华中华北中国船民为其运输物资,日本侵略军把京杭运河变成了其掠夺中国沦陷区物质资源和向各地驻军运送军需物资的重要通道。1939年4月至1940年3月,南运河天津至德县段货物运输量达到197.91吨。1941年,日军利用南运河每天运送货物172吨。1942年3月—6月,南运河的运输量为38.4483万吨,占同期华北各河系货物运输总量的45.9%。这大大支持了日军在华北的侵略战争。
三、衡水运河流域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为了坚持敌后长期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先后在河北地区创建了大小9块抗日根据地。运河沿线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地区。八路军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不久开辟了包括南运河沿线部分地区在内的冀南、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其中冀南抗日根据地包括沧石路以南、平汉路以东、卫运河以西、漳河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衡水地区大运河沿线在冀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冀南抗日根据地地处华北平原,它东靠津浦县,西临平汉线,是扼守中国南北交通的咽喉地带。在“百团大战”中,冀南抗日根据地曾使日军的交通运输陷于瘫痪,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敌后抗日军民不断袭击日军沿运河的据点和驻军,建立地下交通线,打破日军利用运河阻挡抗日力量和分割抗日根据地的策略。南运河是日军分割鲁西、渤海、冀南三个抗日根据地的屏障,也是这三块抗日根据地互相联系的必经通道。针对日军在运河东岸沿途村庄建立大批据点,充实宪兵特务,强化保甲组织的情况,三个根据地于1941年在运河东西建立了7条地下交通线,担负传递文件和情报,掩护干部往来的任务。
为了控制运河航道,保证物资运输的畅通,日军一方面派部队上船护航,一面在运河及相连河道沿线修筑据点和战壕,以阻隔中国抗日军民的活动,对中国抗日军民进行“清乡”、“扫荡”。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扩大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日军对其发动了空前残酷的“拉网式大扫荡”。
敌后抗日军民为了有效地破坏日军在运河及相连河道上的交通运输,粉碎日军利用运河及相连河道阻隔抗日军民和进行“清乡”、“扫荡”,根据当地情形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斗争方法。故城地区的运河水道自古就有“三湾抵一闸”之说,即利用河道的弯曲来代替闸的作用。《皇朝经世文编》有记载:“舟行御河十三站。道最迂曲。德州次之。故城为甚。水性直下。则上流易涸。曲则迟留。故谚谓三湾抵一闸。临清以下无闸。而此十三站水路最曲。开河者因地形之曲以代闸也。”故城地区的运河水道旁河滩地广,植物茂密,方便进行游击战。抗战时期,在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争时,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各地,在百姓的掩护下,通过水路,陆路相结合,在开战时,能很快集合,以小股队伍与敌人斗争,出其不意,取得战争的胜利。
四、冀南“四·二九”惨案经过
在日军相继占领京杭运河沿线,将运河及其相连河道作为掠夺中国物资的重要通道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在运河沿线与日军展开了持久、英勇的斗争。1940年11月,山东武城县大队副政委彭永清率基干连,在南运河边击沉日军运粮汽艇3艘,击毙、淹死日军20多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很多场反抗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1942年4月29日的冀南“四·二九”突围战。原冀南军区参谋长王蕴瑞在《“四·二九”的前前后后》中说过:“在冀南平原抗战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1942年4月29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1942年,日军在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上,制定了完善的作战计划,采用了“铁壁合围”战术,即利用平原地区地形开阔平坦、交通便利的条件,在远距离的地方集结兵力,并快速移动至预定合围的位置,由此达到聚而歼之的目的。这次合围一共分为两个圈,一个是邢台地区邢济路附近的临西、邱县、威县一带,主要合围的是四分区和新四旅。另一个是衡水地区武城县以北地区和枣强县一带的第六军分区,主要合围的是冀南军区、党委以及六分区的党政机关和部队。
1942年4月下旬,我军在故城县休整的消息被汉奸知道,随即向日军告密,此消息又被上报给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从而引发了这次大“扫荡”。1942年4月29日,侵华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率日伪军3万余,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对驻故城、武城、枣强等冀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及部队7000余人进行“铁壁围剿”,这次围剿来势凶猛远超我军预料。敌人火力强劲,快速的缩小包围圈,逐渐形成对我军层层包围的形势。部队首长立即决定率军进行多层次的正面大突围。战斗直至下午,天气突变,狂风呼啸、沙尘漫天、遮云蔽日,给突围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部分同志冲出层层包围胜利突围。战斗结束后,敌人汇集到霍庄,残忍的对没有突出重围的文工团的战士、冀南行署行政干校的学生及后勤人员400余人进行了大屠杀,杀害我军干部、战士、群众510人,造成“霍庄惨案。”12月,日军又在慕庄村制造了“慕庄惨案”。
在冀南“四·二九”突围战中,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位妇女干部被鬼子抓起来,面对敌人的金钱、活命的诱惑,没有透漏出部队的任何情况,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她慷慨激昂的喊声中,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杀害了。
一个仅有60户人家的霍庄村,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就营救、掩护了抗日干部、战士近70余人。当地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地保护八路军战士。有的青年妇女认八路军战士为“丈夫”,扮成夫妻,躲避“扫荡”;有的大爷、大娘认八路军战士为“儿女”;有的帮助战士们躲到麦秸地、地窖里,给他们送水送饭,帮他们逃过鬼子的抓捕。
冀南“四·二九”扫荡共有2300余人牺牲,根据地面积缩减了五分之三,农村干部减少了二分之一,人口减少了二分之一还多,根据地几乎变成游击区,冀南军民的抗日斗争进入更加艰苦的阶段。随着战局的不断扩大,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衡水地区的抗日斗争也逐渐迎来了寒冬之后的春天。据冀南烈士陵园中的烈士纪念堂展览的文字记载:“一九四五年初,敌我双方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故城县境内仅剩下郑口、故城、东辛庄、夏庄、青罕等几个较大的据点,我抗日军民乘胜反击,六月二十七日,故城县全境彻底解放”。
五、结语
通过本次对河北运河文化遗产的全线调查,笔者认为该陵园是目前河北境内运河流域唯一的一处抗战时期的近现代纪念建筑史迹。我国抗战时期的史料颇丰,但运河流域尤其是以运河为研究角度的抗战史料和实物资料相对缺乏,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研究运河抗日专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辟了新的视角,使我们对以运河为基线的近现代遗产有了新的认识。值此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先烈们和我们伟大的祖国。
[参考文献]
[1]董文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陈璧显.中国大运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3]安作璋.中国运河文化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4]故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故城县志[M].保定: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