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田上的城镇化进程
2015-11-12参赛者刘京一金兰兰岳晓蕾谭立王明睿
参赛者:刘京一 金兰兰 岳晓蕾 谭立 王明睿
学校院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2015级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2015级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2015级
指导老师:林箐
圩田上的城镇化进程
Possibilities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on the Polders in Taihu Lake Plain
参赛者:刘京一 金兰兰 岳晓蕾 谭立 王明睿
学校院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2015级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2015级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2015级
指导老师:林箐
前排左起:金兰兰,岳晓蕾,刘京一后排左起:谭立,王明睿
1 圩田
圩田是人们通过筑堤,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水利田。沈括在《万春圩图记》中有记载:“江南大都皆山地,可耕之土皆下湿厌水,濒江规其地以堤,而艺其中,谓之圩。”
太湖流域气候温润,水系发达,地势低洼,南朝时期,便已呈现出“畦畎相望”、“阡陌如秀”的农业景观。当地人围湖造田以进行农业生产。早在明清时期,农业的繁荣便造就了这里诸多发达的市镇。市镇建设选址在圩堤上,沿水网布局而延伸。因此,圩田除了促进农业生产,还一直是决定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今天,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变得极为复杂,圩田这种农业景观形式在这些因素中似乎变得不再重要。低地被填平,河网被覆盖,城镇建设奉行功能主义原则,形式千篇一律,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本土特色和历史记忆的丧失同样令人痛心。
我们的场地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东部。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当地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农业景观正逐渐消逝,大量圩田被侵占,取而代之的是沿道路延伸的住宅和厂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居民的生活质量急需改善。
我们首先想到了荷兰的圩田景观。同样是面临城镇化的进程,荷兰并没有摒弃圩田这种景观模式,而是将其作为当地的重要景观资源。在1960年代经济破产后,荷兰采用“圩田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复苏,而其独有的圩田景观也为人们称赞。
我们的设计试图重新把圩田这种极具当地特色的景观要素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在全球化与城镇化势不可挡的当代背景下,以本土化的方式来适应城镇化的发展。
2 复杂性
我们充分正视了城镇化中各类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水网形态、路网形态、产业转型、人口增长、观念的转变等等,这些因素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它们交织融合,共同影响着城镇化的过程。我们的规划策略就是顺应不可变因素,通过景观的方法影响可变因素,从而诱导城镇化的进程。同时,由于这些因素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并且这种城镇化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并非一个静态的结果,因而未来的城镇化也是多解的。我们根据开发强度,利用圩田这种传统的景观元素,结合多种可变及不可变因素,设计了三种开发强度下所对应的开发模式:
(1)低强度开发模式:现有的工业厂房多沿路网分布,顺应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趋势,一部分厂房保留,一部分逐渐将其改造成服务型建筑。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增加,民居逐渐在圩堤上扩张。
(2)中强度开发模式:当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产业转型不断深入,一部分沿路布置的厂房被拆除,新建多层服务建筑。随着城镇人口持续膨胀,在原有民居的基础上,住宅建筑也以多层建筑的形式在圩堤上扩展。
(3)高强度开发模式:当城镇化达到很高水平,城镇人口数量庞大,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进一步提高。原有沿路布置的厂房全部拆除,新建多层或高层公共建筑。民居也不再适应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将被改建为多层住宅。
3 设计策略
现状场地上有多种景观斑块,水网、湖泊、农田、鱼塘、民居聚落、厂房等,我们对每一类斑块提出若干发展、改造方式,形成多样的景观模块和城镇化方案,它们之间有近乎无限种组合的可能。
(1)从圩田至水域,我们在保护原有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对部分破坏的圩田进行修复,同时结合水系、湿地、农田,创造新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2)重现居民沿河而建的聚落发展形势,同时适当增加一些高层建筑和服务建筑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不同需求。居民住宅区周围,保留圩田的基本形态,部分改造城市公园和广场等开放空间,为居民提空优质的户外活动空间。
(3)在原有场地特色与功能利用基础上,我们依托产业转型,将原来的工厂设施设备改造为服务于市民生活,优化产业结构的社会基础服务设施体系与城市公共空间场所的预留地。
(4)保留大量圩田,发展复合型农业和集约化渔业,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降低成产成本,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