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医界的“精神符号”

2015-11-12

清风 2015年6期
关键词:长江病人医生

文_本刊记者

寻访医界的“精神符号”

文_本刊记者

医生,因其肩负治病救人的神圣天职而被人称为“白衣天使”。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当下有关医生的负面新闻却也是接二连三地出现。在追逐金钱的浪潮中,不少医生也未能免俗,“治病救人”成了他们挣钱谋生的手段,而不再是一种崇高的使命。于是乎,收红包、吃回扣、只开贵药、过度医疗等乱象自然也就层出不穷。

有人说,医生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贪念。然而,医疗工作毕竟关乎人的健康、生死,它是一份“良心工作”,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理应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值得庆幸的是,重视荣誉与操守、坚守责任与良知的医生还是大有人在,他们占有的物质财富或许并不丰富,但他们却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不收红包是底线

不收红包是医生绝对不能突破的底线。一个人生病了,其本身就需要钱来医治,医生再收红包,是额外加重他的负担,怎么也说不过去。

曾有新闻报道,某年轻医生初到医院工作,不愿收受病人家属送的红包,却被同事视为异类。更让他苦恼的是,他不收红包,连病人都不放心让他来做手术。按理说,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甚至还出过规定,从当年的5月1日起,医患双方必须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此举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医生感到很委屈,他们认为“此协议的前提是认定了医生会收红包,这是挑战自己的医德”。的确,并不是所有医生都爱收红包,对病人认真负责原本就是医生的职责所在,面对那些一定要用红包来买定心丸的病人,很多医生其实也很头疼。

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缪荣明医术精湛,尤其在职业病矽肺的治疗方法上有独到见解,很多病人都慕名前来找他看病。也经常有病人要给他塞红包,对此,他一律拒绝,有时候实在拒绝不了,他就只好先将红包收下,回头再将钱交给医院的纪检部门或者直接打回病人的账户。据不完全统计,他每年拒绝的红包金额超过了4万元。

在缪荣明看来,不收红包是医生绝对不能突破的底线,一个人生病了,其本身就需要钱来医治,医生再收红包,是额外加重他的负担,怎么也说不过去。缪荣明还对记者表示,他所在的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并不是三甲医院,很多病人特地来一家二级医院找他看病,是出于对他的信任,如果收人家的红包,显然是对这份信任的辜负。

缪荣明不仅不收红包,遇到那些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病人,他还会自己掏钱为其支付医药费。他不收红包,但他对病人的关心却一点都没有少,每次实施大中型手术后,缪荣明都会住在医院,24小时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曾有一个直肠癌病人手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缪荣明在医院守候了整整72个小时,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后,他才回家。

贾立群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党支部书记,我国著名儿科超声专家。他坚守门诊一线37年,接诊患儿30多万,挽救了2000多名危重患儿的生命,被誉为“为民爱民的好医生”。

很多家长想给贾立群送红包,但都被他拒绝了,患儿家长以为是他客套,就硬往衣兜里塞。来回撕扯,白大褂的兜都给撕坏了。于是,贾立群干脆就把兜给撕了下来。后来同事们说:“你这白大褂怎么没兜呀,看着特像厨房大师傅。”他听完后虽然让护士长把兜缝回去了,但却特意嘱咐她把兜口缝死。再有家长塞钱的时候,塞不进去,就放弃了。他总是对患儿家长说:“您放心,我肯定给您做。您把钱用在看病上吧,我的兜都缝着呢。”

因此,贾立群也被人们称为“缝兜大夫”,他缝住了口袋,也守住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医德,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向他学习。

基层医生的责任与坚守

“医生不是商人,医生首先想到的要是病人,治病第一,救命第一,钱是放在后面的。”

孟凡珍是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今年五一,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先后获得“山东省十佳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等几十项荣誉。

1986年,孟凡珍考入济宁医学院,临近毕业,大多数同学都希望能进市里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工作条件较好的单位,而孟凡珍却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村医,这让许多人很不理解。

而孟凡珍的理由却很简单:“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所以立志当医生,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因为咱本身也是老百姓。”

当一名村医,经济收入自然和大医院的医生没法比,但是孟凡珍不在乎,他对本刊记者说:“医生不是商人,医生首先想到的要是病人,治病第一,救命第一,钱是放在后面的。”

家住济宁市加河村的五保老人魏德平身患腰椎骨质增生多年,然而高昂的医药费却使得老人的病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孟凡珍得知后,主动上门为老人诊断,并且免费为其治疗。在治病过程中,孟凡珍还发现,老人还有高血压,因此,孟凡珍对老人的饮食起居格外关心,他经常得空就去看望老人,给老人带一些降压药,买些生活用品。老人常对人说,看到孟医生,就跟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其实这也让我很感动,咱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价值。”孟凡珍说。其实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孟凡珍扎根基层医疗一线近30年,他走村串户,先后骑坏了十几辆自行车,他免费救助农村五保、孤寡老人达百余人次,还经常自己掏钱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种植、养殖等副业。

去年,他拿出了自己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全部积蓄100万元,建立了“孟凡珍慈善医疗救助基金”,主要用于免费救治低保家庭成员、五保老人等家庭贫困病人,解决他们看病难的实际问题。他的很多亲朋好友对此都表示不理解,“如果你不帮我,我不帮你,这成了什么社会了?当年,咱穷的时候人家帮了咱,咱现在就应该帮别人,就是这么简单。大家都互帮互助,社会才能和谐。”

像孟凡珍这样的基层医生,还有很多很多。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席家村乡村医生刘祖林,从医47年来,他共走了五六千公里路。只要村民一个电话,无论天晴下雨、白天黑夜,他都随叫随到,他每天差不多要走20多公里路,多的时候有30公里。一年要换3双解放鞋、3双凉鞋。他每年看病3000多人次,每人次平均药费仅12元。说起这么多年的坚守,刘祖林坦言,这主要是乡亲们需要。“没有人愿意来大山里,我可以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此但如果一直没人来,村民们有病怎么办?”说起这些,刘祖林无奈叹息。他希望能有人继承乡村医生这个行业,继续守护大山深处全村人的健康。

肖长江在问诊

还要“医人之心”

技不如先者不可为医,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医生既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也要有一颗慈悲之心,不能只想着钱。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肖长江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大医”。

对待病人,肖长江总是非常耐心,本刊记者对他的采访原本约在下午4点,记者来到他办公室门口时,他还有几名病人需要诊治,记者只好在门口等候,这一等竟等了1个多小时。因为肖长江看病不仅仅只是诊病开药,他还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非常耐心地与病人“闲聊”,这是他独创的“话疗法”,通过言语的开导,纾解病人的心理负担,疗效很不错。

然而,和一个病人就聊那么长时间,一天下来看不了多少病人,收入也就大打折扣了,但肖长江并不在乎。在他看来,技不如先者不可为医,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医生既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也要有一颗慈悲之心,不能只想着钱。只有将物质的要求降到很低,才能够更自由地去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肖长江的志向不光是医人之身,还要医人之心,不光给人治病,还要给社会治病。为此,他也一直在致力于推广国学、推广传统文化。肖长江认为,传统文化里面蕴涵了很多让人不想贪的元素,可以净化人心。“它让我们明白,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同时,肖长江还非常热心公益,并获得了湖南省首届“三湘好医生奉献公益奖”。

谈到当前的医患矛盾时,肖长江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在的心血管科病房的情况:每个礼拜四早上,医护人员都会和病人一起诵读《弟子规》,医护人员也都能按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态度去对待病人;对那些重症晚期病人,医护人员还会对病人进行临终关怀。这些做法让很多病人家属深受感动,有的家属还下跪致谢。肖长江笑着说:“《弟子规》讲‘凡是人,皆须爱’,我们用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佛家的慈悲思想去化解人们心中的障碍,让医学回归人文本原,病人又怎么会拿刀去砍医生呢?”

最近,中央也在大力推广传统文化,这让肖长江很高兴,他说:“习总书记讲,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不管是我们医生也好,老师也好,政府官员也好,大家都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上来,精神财富才是最宝贵的。”

猜你喜欢

长江病人医生
谁是病人
最美医生
长江之头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