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书房重新定义社区图书馆

2015-11-11贾华瑞

出版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李岩书房书香

贾华瑞

我的人生和家庭,都因读书而改变,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区图书馆就是阅读最好的载体与平台。

2015年的春末夏初,因着弥漫的浓郁书香,而注定不凡。在这个浓墨重彩的阅读季节里,成立仅两年的第二书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开花,见证了全民阅读的升温。

自2013年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橡树湾开张以来,第二书房就以优美舒适的环境,精道的选书,丰富的活动深受社区读者的欢迎。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文委向创办者李岩伸出了橄榄枝,邀请第二书房在金中都公园护城河畔的宣阳驿站中打造一片静谧的书香之地。由西城区园林局提供空间,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提供图书和阅读推广资源,第二书房负责运营,政府力量与民间组织联手重新定义了社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成为了全新的城市阅读空间。

李岩的书香情缘

记者眼前的李岩,个头不高,目放精光,一开口,是介于山西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跨界”乡音。李岩笑言,这正如他的人生经历一般“混搭”。他先后担任过采煤工程师、公务员等。1996年他辞去公职来到北京当“北漂”,跨行到IT公司,后来还做起了记者。再后来,又开了公关公司,投资做了网站。“每一次跨界创业,都是书给了我助力。”跨界,所需的不只是勇气,更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李岩在跨界时都先从行业里的报纸、杂志这类信息量大、阅读相对轻松的载体人手,再逐步进入专业领域。“读书培养我快速的学习能力,让我在各个行业来去自由,游刃有余。”第二书房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李岩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执行力。

读书不仅改变了农村娃李岩的人生,可以说李岩全家都是阅读的受益者。作为全国首届“书香家庭”之一,李岩与太太刘称莲幼年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他们从糊墙的报纸和兄长的旧教材中汲取到阅读的滋养,使他们一生与书结缘。书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变化。现在,刘称莲已经是一位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她撰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都成为家庭教育类的畅销图书。女儿李若辰现在已经被公派留学,曾出版了一本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书《一认真你就赢了——北大师姐写给中学生的青春私房话》。而爱书的李岩,不管在哪个行业折腾得如何风生水起,却在思索之后,开起了社区图书馆——在北京橡树湾社区开辟了260平方米的“第二书房”。看着社区的孩子们在第二书房读书的场景,李岩感慨道:“我的人生,我的家庭,都因为读书而改变,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社区图书馆就是阅读最好的载体与平台。我的梦想就是开办千千万万的连锁社区图书馆,陪伴孩子们在书香中健康成长。”他希望以此打造一个“公益事业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之前的是穿衣吃饭的工作,现在的才是一辈子的事业。”他说。

梦想中的书香社区

“我想做一个好的产业,既能兼顾社会效益,又有好的经济效益,本身就能自我发展下去。”李岩这样解释社区图书馆想法的初衷。他考察后发现,目前政府的社区图书馆并不少,但大部分新书种类少,服务意识较差。“在现有模式下,纯粹靠图书馆是不太现实的,必须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理念引进来。”经过考察,他首先选择了华润开发的橡树湾社区。这里属于中关村硅谷生活区,住有不少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老师和海归家庭,对阅读有强烈的需求,第二书房因此得以生根发芽,并成为“社区的精神绿肺”。金中都第二书房不仅成为社区的“第三空间”,更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典范。

第二书房是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社区连锁图书馆,定位是“父母学堂儿童书馆”,从橡树湾第二书房开始,李岩就精心遴选图书,丰富馆藏。“橡树湾第二书房的书,都是我每天熬夜从网上书店下单买的,前前后后买了一个多月。”李岩回忆道。定位为社区图书馆,就不容忽视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因此李岩在购买图书时,家庭教育相关的书籍和少儿读本占据了绝大多数比重。有了橡树湾的实验性购买,第二书房有了自己独有的高品质书单,在连锁社区图书馆进行定制时,根据社区特点、城市特色等方面进行细节性微调。而李岩也得以从苦行僧式的购买中解脱出来。

在提供好书的同时,第二书房还努力打造成为能与读者互动的“阅读空间”。“我们组织的延伸活动都是围绕社区图书馆的定位来进行的。”李岩说,父母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但很多年轻父母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因此,第二书房在提供庭教育相关的书籍的同时,邀请尹建莉、孙云晓、赵雨林、付小平、林巨等教育专家与父母们面对面交流,以讲座与沙龙、读书会、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家长的养育素质。针对儿童读者,开展作者见面会、绘本故事会、创意绘本手工、国学系列讲座、绘本美术延伸课等,周末每天都有一到两场故事会,为小朋友讲解最新绘本故事,还会依据孩子的兴趣给家长列出个性化书单。李岩认为,父母在亲子阅读中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过分,而少儿阅读在全民阅读中所占权重非常大,李岩说:“爱读书的孩子是阅读的未来。同时,儿童阅读可以倒逼影响家长阅读,不失为培育书香社会的一条捷径。”

万人拾柴

李岩曾写过一篇名为《图书馆书店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地方》的文章,其中提到“一个城市的气质,不仅仅是宏伟的建筑,宽阔的街道,那是给别人看的‘面子;作为生活其中的居民最在意还是浓浓的文化内涵,是弥漫的书香味,这才是值得细细品味值得反复咀嚼的。而承载这些的应该是图书馆、博物馆与书店,这些才是真正的‘里子。”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迅猛,但缺乏博物馆、图书馆、书店、剧院等精神生活方面的配套。“这种现象在新城区尤为明显。新建设的多为住宅小区,而非充满温情的‘社区,这非常不利于人们的精神生态系统构建。”目前中国的经济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开始追求文化消费和精神满足,而文化作为中国整体腾飞的短板,业已到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时候,阅读不失为其中最切实的抓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私人开办社区图书馆,李岩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个中滋味,也只有他最了解。但值得欣慰的是,虽然第二书房的经济账虽如预期般“不好”,但是社会效益却远比预期的好,尤其是金中都第二书房的运营模式,为政府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提供了思路。“这样盘活了资源,也为周边群众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在李岩看来,政府牵手社会组织,将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拿出一部分给体制外的社会机构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打造精神系统的有效途径,也给民间的文化建设力量提供了广阔空间。很多省市都开始效仿让民营品牌的图书馆和政府强强联手推动全民阅读,“第二书房”开始进入快速复制时期,目前已经在西安、大连、牡丹江、宁波、临汾、太原六个城市开了分馆。

“我基本上是被推着走的”,李岩说,政府、房地产开发商都在主动联系第二书房,希望通过免费提供场地提供补助等方式展开合作等等,现在有一百多家机构表示希望与第二书房加盟合作,也有几百个免费的场地愿意提供给第二书房,还有多家投资商表示要投资第二书房,但李岩要求都必须是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资源,不管是人还是机构,“如果我们有地方、有人、有钱、有政策,就真正成了万人拾柴、众人烤火的泽被国家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这是全社会都参与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我李岩一个人的事情了。”因此李岩打算邀请专业团队来研究第二书房的连锁化标准化管理,希望能将第二书房尽快复制连锁到全国各地,让社区图书馆的梦想在全民阅读的火焰中越燃越旺。

猜你喜欢

李岩书房书香
李岩国画选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再论李岩其人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品鉴书房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李岩绘画作品选登
那一夜(短篇小说)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