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此卖书,为什么行?

2015-11-11大壹

出版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买书卖书功利性

大壹

前段时间,一个叫康夏的年轻人和他的书彻底地火了一把。因为要出国读书,他决定卖掉自己的1741本书。他在微信公号上发了篇文章,为买书的读者提供了两种方案:1、支付60元,得到3本以上随机邮寄的书;2、支付99元,收到超过7本随机邮寄的书。他承诺,每一本书都是正版书,都是他喜欢过的书,而且每一个包裹中书的价值都会高于对方支付的金额。

这篇文章随后在朋友圈里刷屏。两个小时后,共有5万多人看到了这篇文章,康夏的支付宝也出现了3100条转账记录,共收到20多万人民币。最后,直到支付宝官方关闭账号转账功能,但金额已经达到772599元。现在康夏要给将近300人寄送快递,要给其余的7000多人退款。他现在挺崩溃的。

“罗辑思维”也搞过类似的活动,与康夏的能力有限不同,罗振宇是有意为之,故意卖关子不让用户知道到底自己买了什么书。只是保证,这一盒子的书都是经过罗振宇本人鉴定过的好书。几百套书,在很短时间内售罄。

买书和买衣服不一样,书是人们另一个维度的精神需求,可以理解为它更具普适性。它更像是一道菜,读者是食客,相信自己中意已久厨师的手艺,不会做出什么让人恶心反胃的东西。所以,当这个厨师说:“我给你做道菜吧!保证好吃”的时候,一个忠实的吃货也不会拒绝。

在前几天青春文学作家颜歌与七堇年对谈活动上,颜歌说,我的阅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看着玩儿的,对我的写作没有帮助的阅读。另一方面的阅读就是跟工作有关的,比如古典、哲学、理论。

如果不是专职作家或者相关从业人员,大多数人的阅读都属于颜歌提到的第一种,“读着玩儿”的非功利性阅读。也就是说,读书这项活动对读者来说,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或是直截了当的好处。所以在非功利性阅读的前提下,读什么,和吃什么一样,对一般读者而言并不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康夏卖书尽管随机发送,但参与者依旧络绎不绝的原因之一。

此外,人们总会认为经过人手的物件更有灵气。如同盘一块古玉,读一本古书也会比翻阅一本刚从印厂拿出来的新书更有厚重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以人为本的账号做这些事情,买家总会比京东、当当做降价促销时来的更凶猛。

谁火便抄谁的那些无良账号运营者也来凑热闹,很快,一个冒充王朔的公众号就发布了一条几乎一模一样的图文,说要送掉自己的3000本书。不过很快就被举报。

如乔布斯所说,用户从来不知道他们要什么,只取决于你给他们什么。许多读者也是一样的,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所以才会盲目买书,或者随机参与这些姑且美化称之为“非功利性阅读”的活动。这种营销模式也许能给正在发愁卖书的出版界带来点灵感。

猜你喜欢

买书卖书功利性
刘勰“卖书”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买书》教学实录与反思
曾国藩对书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