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逸才 莫负丹青
2015-11-11达度洛沙
达度+洛沙
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华夏第一城池”美誉的襄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蜀汉丞相诸葛亮、唐代诗人孟浩然、宋代书画家米芾,都是这条璀璨星空中的耀眼明珠。还有现当代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梁斌的《红旗谱》、陈荒煤的文艺评论。人文传千古,丹心照汗青。新时期这里还孕育了一位大型文艺活动、影视策划和书画艺术家罗丹青。他敢于担当、不拘常规、锐意创新、勇攀高峰,为湖北文化艺术打向全国抢占制高点立下了汗马功劳……
少年梦想,莫负丹青
在“少有逸群之才”的诸葛亮曾经躬耕求学的襄阳一隅,出身农家的罗丹青,原名罗本江。这个名字是在峪山镇响井村当村支书的父亲取的。在那个饥饿年月,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一边还要到野山岭上剜野菜、采野果,以贴补粮食的短缺。有一次,因为都要读书,都不想放牛,他与哥哥吵架,让牛跑到人家田里吃了十几株秧苗。父亲知道后,怒火万丈,骂他们没得用,连牛也放不好,还糟蹋了生产队的庄稼。就把他们哥俩揪到神堂前罚跪,用鞭子抽打。一鞭鞭打下去,一道道红印肿起来,一阵阵火辣辣地痛。父亲的这顿暴打,使他后来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敢再懈怠了。这次教训太深刻,使他本来倔强的性格,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叛逆:他要走出这穷乡僻壤,到外边去干点名堂出来!
他不想要父亲给他取的名字了,琢磨着自己改名。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暑假,天气炎热,午后阳光更是强烈。他把牛往山坡上一赶,捡起一根树枝,一边在心里琢磨着“丹青不知老之将至,富贵如我于浮云”,一边随手在地上写出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字,又想到了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索性在罗丹后面加上一个青字,于是就给自己改了一个新名。回家时,父亲喊他“本江”时,他不屑地说:我已经不叫那个名字了。父亲说:那叫啥?他把头一昂:罗丹青。父亲不解地问:啥意思?他用轻蔑的口气说:外国有个大艺术家叫罗丹,知道不?中国古代有个大忠臣叫文天祥,他有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做他们那样的人,就叫这个名字了。罗支书虽说文化不高,但在村里也是个头面人物,他睁大眼睛像看陌生人一样,看了看初生牛犊一样的儿子,又怅然又欣慰地说:你长大了,像一棵树,根正苗红,以后我们罗家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父亲的认可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少年罗丹青有了一种胜利的快感,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搞出点名堂来,莫负丹青。
果然他一路顺风,考入襄樊四中、襄樊师专,又考入武汉大学插班,除了担任班长和学生会干部外,他还包揽了黑板报和油印刊物等事务,经常向外面投稿赚点稿费。他从走出家乡,外出求学,就开始勤工俭学,贴补学费和生活费。
在襄樊四中,他卸过煤。约三四个同学,在半小时内卸完一车煤。每次卸煤后,除了牙齿是白的,全身黑不溜秋,只好跳到襄江里洗澡。他还替人裱糊过教学挂图赚点小费。
在襄樊师专,春节前他去张湾镇,摆开桌子写对联,一下给老百姓写了一千多副。他能根据各人需求,现编现写。比如,为一个杀猪师傅写对联:“一二三四五壶酒,六七八九十斤肉,吃饱喝足。”至今传为美谈。他还组织过“襄阳籍大学生报效社会教师团”,被团市委树为典型,电视台还作过专题报道。
在武汉大学时,他在学报上辟有专栏“艺海撷英”,每周有五元稿费帮他解决生活困难。他设计的礼品酒“王母桃酒”“玛瑙液酒”等包装,装潢精美,风味诱人,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解决了学费生活费,也发挥了他的艺术才华,更没有辜负他的少年梦想。
武汉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两年。适逢湖北省委宣传部政研室招聘。在几十位应聘者中,他的本科学历不算高。研究生以上的都有十几个。可是,必然往往寓于偶然之中。他去应试的那天下午,在等待主考官的一二十分钟时间里,他习惯性地浏览了一下当天的报纸。谁知主考官来后,出题是《论梁广大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机会就是这么不期而遇。罗丹青刚从报纸上看过,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号称“梁胆大”,是个“敢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搞改革”的风云人物,他的脸上不经意地泛起了笑容。答题十分轻松,他只用了一半时间。看看时间还早,他向主考官提出,能否让他再答一题,得到主考官首肯后,他又写下了自己准备好的一篇文章。结果不言而喻。他以满分技压群雄,为全场唯一录取者,顺利走上了省委宣传部的岗位,向他的梦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初出茅庐,试水央视
2001年,35岁的罗丹青作为全国第三批援藏干部到了西藏,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同期42个援藏干部中,有不少是从省直机关部门选派的,那些单位大都有援藏资金和项目。比如财政厅派去的可以拨款,教育厅派去的可以援建学校,发改委派去的可以批工程项目。他作为湖北省委宣传部第一次派出的援藏干部,只有五万元经费,能干什么事呢?可这三年中,总得为山南这个地方作点贡献吧?罗丹青思来想去,觉得拍一部反映西藏山南人文风情的电视片比较靠谱。他想不管怎么样,先策划,再整一个本子,然后筹款拍摄制作。
他的作风是说干就干,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电视片的脚本。在送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审核的同时。他通过多方化缘筹得了40万元经费。这时的罗丹青,对影视完全是门外汉。后来,他还对记者幽了自己一默:门外汉的妙处就在于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怕,只有一股敢想敢干的精神。不久,他报送的电视片剧本就通过了领导和专家的评审,片名就是《雅砻的诱惑》。
神奇的西藏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她的名字叫山南。这是一个极度诱惑的地方:一个伸手可摘取云彩的地方,一个低头可寻见历史陈迹的地方,一个心灵能得到净化的地方,一个幻想能随风飞翔的地方。这里是藏民族的摇篮,雪域高原的先民就繁荣壮大于斯;这里是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藏的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第一位藏王、第一座宫殿、第一座寺庙、第一本佛经、第一部藏戏等诸多第一都诞生于斯。这里还是绝佳的旅游胜地,神山圣湖闻名中外,雅砻风景区得天时而占地利,佛光塔影随处可见。这里既有雪域的巍峨雄奇又有江南的钟灵毓秀,这里的民风民俗讲不完也道不尽:她的神奇、神秘、神圣,令人神往……
在三年的援藏期间,罗丹青无时无刻不在为这个藏族文化的厚重和民风的淳朴而感到震撼。“夏日的高原牧场总会让人产生无边的遐想。连绵起伏的雪峰、静若处子的湖泊、鲜花妆扮的草场、朵朵白云般的羊群,还有那旁若无人的藏羚羊和那与越野车赛跑的藏野驴,让人目不暇接。高亢的牧歌、悦耳的铃声和着花香随风飘荡。那种把酒临风、宠辱皆忘的感觉油然而生。”当他写下这一段解说词的时候,不禁潸然泪下,情不能自已。若干年过去之后,这种静默之美常常浸润着他,滋养着他,促使他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不断地勇攀高峰,创造奇迹。
罗丹青当时就是怀着这种崇敬的心情,带着一个四人摄制组,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几乎走遍了山南除印占区以外的每一寸土地。这期间真是险象环生,好几次差点就没命了。其中的惊险之处真是刻骨铭心。有天他们途径雅砻河谷的时候,突然有两块巨石从山上轰隆隆滚下来,司机小朱争取了宝贵的一分钟时间,让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就在前一天夜里,这里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泥石流而余险不断。好人常常会遇难呈祥。当他们在山南的边境县措那拍完最后一组镜头的时候,扎朗河谷的天空出现了无数的彩虹。一般人只见过一道彩虹。可那天,瀑布中,河谷上到处都是彩虹。他们走到哪儿,彩虹就跟到哪儿。一道道彩虹被抛在车后,又一道道彩虹出现在眼前。可能是上天垂怜他们太辛苦了,就用这种奇异的彩虹来给他们安慰和鼓舞。他不敢奢望此生还能再见到这种奇异的景象。
2002年,这部电视风光片在央视12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时,31万雅砻儿女像过除夕一样,守在电视机前收看。这是山南地区第一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片子哪!罗丹青,这个从未涉足过影视行业的门外汉,却以总策划、总撰稿、总编导的身份第一次试水成功。也许是那一道道彩虹给他带来了吉兆,西藏自治区宣传部评他为首届优秀宣传文化工作者。
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2004年,罗丹青援藏回来,按要求应该休息两个月,可一个月之后,领导突然找到他,要他提前结束休假,领受一个任务。原来,湖北文化体制改革实施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筹办武汉市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可是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幕了,才发现一个外商都没请到。没有老外,何谈国际文化?时间紧,任务重,领导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罗丹青,要他出任文洽会外宾组组长。还给他板了个硬砣子,开幕式要请来100个重量级外宾参加。罗丹青嘴上答应试试看吧,暗地里却捏了一把汗。但他把牙一咬,就开始了行动。
他先在省内跑。跑了外办跑台办,再跑政协统战部。人家都很热情,过后回话说,像这么重要的外宾,一般约请都是提前半年,你一个月不到,怎么可能呢?罗丹青急了,立刻跑到北京,找了外交部和商务部,几乎跑遍了北京城,后来跑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单位,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他们一下就给罗丹青介绍了不少外国的大使和文化参赞。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突然一下子就有了五十多个外宾,而且是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的大使、副大使和文化参赞,其中还有英国最大的一家商会。罗丹青还高兴不起来。因为距离文洽会开幕只剩三天时间了,还差一半外宾怎么办?照罗丹青的说法是,那只有草船借箭了。他直接把电话打给他的母校,找到了武汉大学的周校长,求援告急。周校长对他这个弟子十分支持,马上“借”给了他50个外籍教师和留学生。
到了开幕式那天,一百多号外宾团队非常壮观。领导很高兴地说:你小子真能干哪!文洽会圆满结束后,开总结表彰会时,有位领导还开玩笑说,如果这个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没有罗丹青,那就没有国际两个字。
罗丹青还是那句话:这都是逼出来的。重任落到肩上,是幸运也是考验,更是一种责任。答应了的事,哪怕上天入地,也得拿下,再难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没有这种能力和担当,怎么对得起党和人民?怎么对得起罗丹青这个名字?
文洽会之后,省委宣传部把他调到文明办未成年处当处长。这个处的全称是:湖北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这可能是中国机构里名字最长的一个处,还是一个很边缘的处。他想,无论在哪里,我罗丹青都不能没有作为。未成年处,好啊,能不能做点影视呢?他就借着西藏拍片成功的余勇,开始筹划有关未成年人题材的影视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南京有个紫光岳文化公司,想到湖北拍个影视。罗丹青马上找到他们商量,该公司马总首先问他出资多少。他伸出五个指头说,就这么多。马总说50万太少了。罗丹青说不是50万,是五万。马总说你这是滑天下之大稽,在全中国都没有这样的事。他说:五万是少了点,但我们的平台是无限的。我老家有句俗话,叫三十晚上打一只兔子,有它是过年,没它也是过年。你别小看这五万块钱,这钱对你来说是净赚。因为你的筹备工作已经搞完了,并没指望我这五万块钱,这是天上掉馅饼,你不要吗?我一分钱不给,你都应该跟我合作。为什么呢?你搞少儿题材,我这个平台,不是你这个民营企业想用就能用的。你回去想好了再来找我。第二天马总就打来电话说,就依你的,五万,在武汉拍。这就是十五集电视连续剧《六年级的夏天》。这部片子后来获得了中国电视剧的两个最高奖:金鹰奖和飞天奖。
另外还有一部电视剧《留守孩子》,主投资方是北京君一影视公司。这部片子总投入要高的多,可湖北也只能拿出20万元。罗丹青如法炮制,还是那句“三十晚上打兔子”的一句话,居然又赢得了这次合作成功。片子播出后,反响强烈,还获得了长春电影节农村题材十佳影片和华表奖提名。
在人们都说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时候,宣传文化部门想做点实事确实是手长衣袖短。罗丹青曾对媒体说:我们办事,很多时候只有一个鸡蛋的家当。但要做成事,就必须善于“借”。你说借米下锅也好,草船借箭也好,借鸡生蛋也好,借船下海也好,借风过河也好。总之,在你没有的时候,你就要借。只有敢于担当,才能受命于危难之际,决胜于排除万难之中。
真是好事多磨。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举行。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是湖北宣传文化部门通力合作、联袂打造的精品力作,也是争取文华大赛的重点剧目。时任文艺处长的罗丹青负责前台演出事务。正式决赛前的一场演出,一个小小的疏忽,工作人员提供给媒体公告的名单,漏掉了两家主要演出单位。以致引发了这两个单位的集体罢演。这天凌晨,罗丹青一接到副处长孙东辉打来的电话,就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即赶到现场,与两家演出单位负责人谈判,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5点,谈判一直陷入僵局。用孙副处长的话说,当时只少跪请,连上吊的心都有了。罗丹青苦口婆心地与这两家单位的负责人软磨硬缠:为了这个剧目,大家的排演浸透了数不清的血汗和泪水,三年来都这样一路摇摇晃晃走过来了。正是这种相互扶持的共同经历,近乎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不获大奖誓不罢休的强烈愿望,才把剧组联结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大家庭。才使得大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罗丹青倾诉衷肠的一片深情,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打动了那两个罢演单位的干部和演员,化解了这场风波。晚上七点半,演出如期进行。第二天的决赛场上,每个演员都使出了看家本领,终于赢得了中国戏剧的最高奖——文华大奖。
PK北方赵本山,
南方小品上春晚
“百花迎春”是中国文联每一年年底,在人民大会堂把全国一流艺术家聚在一起,搞一次嘉年华。湖北历史上从来没有参与过。罗丹青调任省文联副主席这一年,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整个节目以 “梅花湖北”命名。梅花作为武汉市的市花,以报春的精神,引领整个春天。湖北节目作为“百花迎春”第一板块,放在晚会的开篇就顺理成章了。如何以湖北元素彰显中国气派,让那天的人民大会堂变成湖北的主场,并让所有的演职人员和观众嘉宾都成为湖北的拉拉队和演员呢?
这是一个宏大的构想。罗丹青他们就从谋篇布局着手。开篇就是新版的《龙船调》——“妹娃要过河”。你想,当歌手唱到“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吗”的时候,下边的观众自然而然就会齐和“还不是我来推你么”。观众和演员这种互动是不约而同、直截了当和发自内心的。开场的时候,由舞蹈演员组成的两条巨龙,从观众两侧盘旋而上,这样就把观众席和舞台连接成了一个整体。结尾是五代韩英齐唱《洪湖赤卫队》,这种怀旧的经典,是永远值得人们回味的。当王玉珍开口唱“洪湖水呀”的时候,下边所有的人都跟着唱“浪呀么浪打浪呀”。这时,观众席上突然盛开50朵硕大的莲花,又一次把舞台和观赏区融为一体。那一天的人民大会堂,真是变成了湖北的主场。开篇和结尾的设计看似不经意,实在是匠心独运,让所有的演员和观众嘉宾都成了湖北人。“梅花湖北”的演员除了湖北本土的一百多人,外请的湖北籍和与湖北有关的艺术家有:被誉为“东方之莺”的周小燕,还有秦怡,王玉珍、夏菊花、徐帆、冯小刚、刘亦菲、京剧“谭门三代”、廖昌永、白雪、邰丽华、吕思清、赵明,沈培艺、史可、李琼、撒贝宁等等。差不多把一批当红的名家大腕一网打尽。
春节,是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正像一根无形的纽带,把海内外炎黄子孙联结在一起。正所谓“天涯共此时”。因此,每年备受关注的春晚节目,几乎囊括了全国的文艺精锐。每个上春晚的节目在艺术水准和审美需求上,都要有很高的标准,而且竞争激烈。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要想一个节目进入央视春晚,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硬功夫,还真是不行。
在前些年的春晚节目中,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北方小品一统天下,广大观众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能否打破这一现实,让代表南方艺术的小品也在春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是湖北人的梦想:在湖北经济发展取得“中部崛起”的同时,如何也能让宣传文化事业迅速崛起?与艺术家们不谋而合的是,湖北省领导尤其是省委宣传部对央视春晚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前半年成立了湖北省进军央视春晚的领导小组。组长由部领导和湖北广电总台长担任,然后对现有和准备发掘的文艺精品进行再创作,经过反复策划包装打磨再去冲击春晚。具体组织实施的是文艺处。时任处长的罗丹青就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
2007年,湖北省报送的小品《招聘》能够顺利闯关,进入春晚,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从一百多个小品节目中精挑细选,从中发现了好的故事,好的段子,然后经过了好多年的精心打磨,最后又选取了本省语言类节目的几个“腕儿”,像周锦堂、尹北琛,包括导演李铁等人,经过他们上百次的编排,送到央视过关斩将,才正式进入春晚的。其中凝聚了罗丹青他们一批幕后工作者的心血。
紧接着2008年,湖北报送的小品《钓鱼》,到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也就是到了最后一关才被拿掉了。周锦堂和他的战友们在寒风中抱头痛哭,发誓不再参加央视春晚了。当晚他们乘最后一个航班悄然返汉,当走出机场大厅的时候,突然看到罗丹青领着十多人,拿着鲜花在夹道欢迎他们,机场人员还免费提供了贵宾厅和夜宵。周锦堂和他的战友们又一次流泪了。周锦堂说:就凭领导们这份理解和真情,咱们来年还得去,但一定不会这样回来了。这年的春晚,《钓鱼》里面的主要演员尹北琛参加了另一小品《军嫂上岛》的演出,获得好评。
央视春晚年年有,年年节目都不同。国人对春晚节目充满着很高的期待。由于当下社会文化消费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常常是众口难调,一台春晚很难满足所有人的文化需求。这既是春晚的难度所在,也是春晚的魅力之所在。因此,每一年的春晚都有每一年的主题和每一年的新亮点。这就要求央视春晚导演组竭尽全力去创新,发掘新人,打造新的节目样式,以最精美的艺术呈现来达到最佳的实际效果。
2009年,罗丹青他们从年初的十三届青歌赛抓起,把这一届获奖的重点放在了一个流行歌手身上,她刚获得了全国金钟奖流行唱法的金奖。就在他们正式组队的时候,二炮和这位湖北选手秘密签了约。连领导也火了:这不是釜底抽薪,洞房里边抢新娘吗?罗丹青在风雪之夜获得这一消息后,立即冒着严寒出门,找人商量对策,连夜草拟了一份湖北省知名文艺家致二炮政治部的函。二十多位艺术家纷纷签名。他带着这封信函即刻赴京与二炮沟通,几经周折,努力白费,仍然没有把这名歌手召回。怎么办?要弥补这个损失,就必须重新寻找选手。正月初八,罗丹青带人赶到了巴东县和宜昌市,发现了撒叶儿荷组合和农民兄弟组合。农民兄弟组合在参加十二届青歌赛上获得了第九名。这次如果不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就难以进入前十二。罗丹青与“农民兄弟”王爱民王爱华商量后,决定增加张明霞和吴娟两位女歌手。
这可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或者叫创新。这是土、苗两族歌手的组合:让男选手唱土家的歌,女选手唱苗家的歌,把两个民族的唱法放在一起,没有先例。罗丹青的这一创意让王原平、贺沛轩等一些专家犯了难,因为这种情况他们也是第一次碰到。土家的原生态和苗家的原生态放在一起会不会起化学反应呢?能否一试呢?不试怎么能知道效果?说干就干是罗丹青的风格。一试效果果然不错。可是,这种效果能够征服青歌赛的评委和全国人民吗?大胆文章拼命酒,船到风头也要开。土、苗两家本来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他们向来是混居一起的。“土家是一捧土,苗家是一棵苗。苗在土里长,土苗不分家。”土苗兄妹组合这一横空出世在青歌赛舞台上,一下就征服了评委。现场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成功了!全体评委和全国人民都认可了!在这次比赛中,《土苗兄妹组合》不仅获得了原生态唱法的金奖,还获得了本届唯一的最受观众喜欢的节目奖。场下观战的罗丹青和他的同伴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年春晚,由湖北广电总台选送的土苗兄妹组合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是湖北省首次以大型歌舞形式成功地冲进央视春晚。土、苗两族人高亢嘹亮的歌喉,和原生态音乐被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舞台。荆风楚韵传递了浓浓春意,悠扬婉转的歌儿,风情万种的舞姿,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2010年再接再厉,他们精心准备的语言类小品《五十元钱》在央视春晚演出后,获得了春晚节目三等奖。至此,北方小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改变,南方小品已稳稳地占据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席之位。
《南下,南下》,
再难也要拿下
近几年来,湖北的音乐、喜剧、小品等都在全国有了较大影响,影视剧却明显成为湖北文艺发展的短板。当渗透了一些湖北元素的电视连续剧《在那遥远的地方》,2009年在央视一套热播后,也的确让湖北人兴奋了一阵子,省领导和专家们总希望看到由湖北人编剧,湖北人导演,反应发生在湖北的故事出来。于是《南下,南下》应运而生。
可这世上总是好事多磨。正当罗丹青他们秣马厉兵,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山东却乘着《闯关东》的强大声势,提出要高出湖北一倍的投资,倾力打造电视连续剧《南下,南下》。果然,湖北投入两千多万,山东准备投入四千多万,这是一场难有胜算的恶战。作为这部电视剧的首倡者和组织者,罗丹青顿时感到了万钧压力而惶惶不可终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鄂军和鲁军就像摆开了战场,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的大比拼。罗丹青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南下,南下》,再难也要拿下!在湖北省的主要领导和一些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省委宣传部与制片方一道,在反复打磨上狠下功夫的同时,抢前争先,争分夺秒,在争取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上狠下工夫,终于在2010年八一建军节前后,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鄂军终于艰难获胜。
继《南下,南下》在央视播出两个月后,湖北又倾力打造了一部28集红色经典电视剧《洪湖赤卫队》。然而世事难料,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洪》剧和《南》剧诞生时一样,也经历了鄂军与冀军的交锋。就在罗丹青他们筹拍《洪》剧之时,冀版《洪》剧却早湖北一年诞生。经过反复较量,击中冀版《洪》剧侵权的软肋,鄂军又一次险中获胜,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完美收官。平均收视率为4.32%,最高点为7.92%,创下当年央视电视剧收视率新高。此剧在武汉、西安、深圳等一线城市更是一路飘红,雄踞收视率榜首。社会反响超乎寻常,不少专家认为这是近年来改编“红色经典”最成功的剧目之一。网上也是好评如潮,仅搜狐网上点击率就已超过3000万次。
多年的文艺工作实践,罗丹青深有体会地说:有时候,难点就是亮点,险峰就是高峰。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事必亲躬,攻坚克难,坚持数年,必有所成。当一个地方的文化事业不断累积,自觉形成一块文化高地时,就会隆起一座文化高峰。
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的罗丹青在大型文艺活动、影视策划、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初步实现了他“莫负丹青”的夙愿。正当年富力强的他,必将以其睿智和秉赋,为文化艺术再攀高峰,也为人文襄阳再写新篇。
责任编辑/卢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