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调整区域材料投放的案例研究
2015-11-11肖娅
肖娅
【摘 要】区域活动慢慢地进入国内幼儿园,现在对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幼儿园开展许多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自由个性化发展。本文对于材料投放与教师的指导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对区域活动进行个案研究,有效开展区域活动问题提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區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和设置是否促进孩子的发展,是否满足孩子操作的需要和经验的提升呢?
二、问题的分析
《指南》中指出:要注意“关注幼儿学习性发展的整体性、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四个方面,这些明确地提示我们,幼儿园教育必须立足幼儿,从幼儿出发,去思考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上,要善于观察和研究幼儿与材料互动行为,分析幼儿在各种行为之中所表现的不同发展水平,使我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因此,我借助于科学区活动的两个材料的投放和调整与幼儿的互动案例进行分析,开展我的行动研究。
三、行动方案的实施
第一阶段:提供开放性活动材料,满足幼儿游戏需要。我在中班科学区中投放了两种材料,第一种材料名称是“停车场”,这个区域材料主要是结合我们班开展的主题《来来往往》中,幼儿对停车场的认识,我用展板做了一个很大的停车场,还注上了停车的标志P,并在上面画了一些线和格子,表示车道和停车位置,每个停车位置也做了数字标注,再给孩子提供一些小车子,区域的目标是让幼儿在操作车子行进中,找到停车位置,然后停好车,了解停车场的作用,感受开车和停车的乐趣。孩子们十分兴趣地玩了起来,尤其是男孩子居多,他们一边拿着车开在行车道上,一边小嘴还在念叨着,有的顺着开进停车位置,有的还倒车进库,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的热情高涨,一直玩了二十分钟,渐渐地,我发现有的孩子有些不满足于停车,一直将车子从停车位置开出来,于是大家就在行车道上堵车了,谁也不让谁,声音也逐渐大声起来。这时,我走过去提示大家:“你们要是都这样堵着,谁也回不了家了,大家赶紧想个办法吧。”孩子们听了之后,纷纷提出了建议:“这里要画转弯的标志。”、“还要画上进口和出口的标志。”、“要有红绿灯呢。”……听了孩子们的提议,我进行了肯定,并准备在第二阶段的活动中将材料进行调整和增设。
第二种材料名称叫“搭一搭”,我让孩子们收集了三九感冒冲剂的纸盒,纸盒的规格是一样的。我将纸盒进行了颜色包装,分别变成了红黄蓝绿四个色块,我还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展板,展板上有几种搭一搭的玩法,按颜色和数量还有摆放的位置的不同向上叠,让幼儿尝试操作。一开始,幼儿都非常认真地操作了图片1和2,到了3时有些难,这时,孩子们就不按图示来操作了,而是自己商量着,将盒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摆放,有的延长有的搭高,持续的时间较长,我看了之后也不去打断他们,让他们继续。
通过观察这一阶段的区域材料投放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可以看出,这些材料本身的开放性使得幼儿自由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作用于材料,对材料的操作也逐渐熟悉,从中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目标的游戏玩法,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但是这些的学习经验是零散的,没有概括和总结,幼儿的经验没有得到提升。如何让这些材料有效地为孩子的学习发展服务呢,在第二阶段,我进行了调整。
第二阶段:及时调整和增添材料,呈现材料的层次性,提升学习经验。区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但是教师更要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从而巧妙地进行调整和提高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我将第一种材料“停车场”进行了调整,我另外再做了个展板,上面呈现了一个十字路口,并在路口中放置了红绿灯标志、在路上铺上了斑马线,并在各个路口设置了各种路标,有直行、转弯、还有停车标志,并将这个新展板与原来的停车场相连,在停车场的各个区,我也相应做了不同颜色不同数字的标记,同时,孩子们操作的车子上也贴上了相应颜色和数字,这时我向孩子提出了要求,要求孩子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还引导孩子注意车子停车入库时要按车身的标记对号入座。有了这些材料的提示,不需要老师多说,孩子们很快进入了角色,果然材料的调整让孩子们十分高兴,他们都沉浸于材料的操作中,能按标志行车,能一一对应停车,我几次走过来看着这三个孩子的操作,十分井然有序,当有同伴停错车时,旁边的孩子还进行了提醒,这也是一个同伴间互相学习的过程。
第二种材料“搭一搭”中,我根据上周幼儿操作兴趣点,将图示进行了几种设计,其中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是规定数量,按颜色规律延长排序,有的是启发幼儿按两个、三个、四个的类型往上搭,看谁搭的高,果然,幼儿愿意看图示进行操作了,通过图示,让幼儿的学习经验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我发现幼儿更喜欢挑战搭高的任务,孩子们在尝试了几次之后,告诉我,下面盒子摆放的数量越多,就搭的更高,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这样更牢固吧。
通过观察这一阶段调整后的材料与幼儿互动情况,和上一阶段相比,孩子们的知识经验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真正学到了一些东西,在“停车场”中,幼儿能将主题活动学到的交通规则运用其中,知道到十字路口要看信号灯,停车要看交通标志等等。在“搭一搭”中,幼儿对按规律排序的概念掌握更为娴熟,数学概念也得到了巩固。因此,尽管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参与、自主探索的,但也不能盲目随着孩子的兴趣放任自流,需要老师的观察,在充分尊重幼儿兴趣的基础上适时介入,给孩子一些学习的帮助,推进区域游戏的发展。
第三阶段:如何使游戏材料的玩法更多样,更有创造性。在前两个阶段的区域游戏中,幼儿对这两个区域内容及玩法都掌握较为娴熟了,如何将游戏继续,又有新的内容吸引孩子呢,我让孩子进行讨论,在“停车场”中,孩子们提议,让老师将这些立体交通标志不要固定,让幼儿自己来摆放和设置,我欣然同意,于是,孩子们顿时又来了兴趣,他们自己将这些交通标志进行摆放,摆放完毕后,就将车子开出来进行游戏,我仔细观察,其实孩子们摆放的位置和我摆放的基本相同,但是孩子们却满足于这个过程,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呈现了孩子们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这个区的材料一直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这个区也成了班上最火爆的区域。“搭一搭”中,孩子们想出了走迷宫的游戏形式,于是我及时给孩子增添了一块展板,展板上的线条,由幼儿自主设计,孩子们将纸盒们分别摆放在自己设计的线条上,变成了迷宫,又拿来了小汽车,开展了汽车走迷宫的游戏,拓展了游戏的玩法。
四、研究结果和反思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行动实施可以看出,投放给幼儿的区域活动材料并不需要天天换新的,也不需要特别新奇、精致,而是要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既要提供适合孩子兴趣的,开放性的,留给孩子更多的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水平层次不同的孩子提供难易不同、功能不同的材料,在区域的指导上,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和了解材料的特点,并与自己的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教师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情况,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适时的帮助指导,发展和提升幼儿的各种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周寒.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个案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