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翘荷豉栀汤加味灌肠佐治小儿高热惊厥36例

2015-11-11吕红粉周海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5期
关键词:汤加灌肠体温

吕红粉 周海霞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翘荷豉栀汤加味灌肠佐治小儿高热惊厥36例

吕红粉 周海霞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目的 观察翘荷豉栀汤加味灌肠佐治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佐以翘荷豉栀汤加味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退热作用、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高于对照组之79.41%(P<0.05);治疗组解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头痛、鼻塞喷嚏等主要伴随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抽搐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翘荷豉栀汤加味灌肠佐治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确切,退热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儿抽搐症状,安全可靠。

小儿高热惊厥 翘荷豉栀汤加味 灌肠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急危重症之一,是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其患病率约为4%~10%,占小儿各类惊厥的30%[1]。笔者曾有幸跟随已故全国名老中医王玉玲抄方研习数载,结合自己20多年的临床实践,以王老翘荷豉栀汤为基本方加味予以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考 《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小儿高热惊厥及《中医儿科学》小儿急惊风的诊断标准[1-2]。

1.2 临床资料 选择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急诊和住院小儿高热惊厥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月至1岁6例,1~3岁24例,3~6岁6例;体温38~38.5℃4例,38.5~39.5℃8例,39.5~40℃16例,40~41℃8例;首发抽搐20例,再发抽搐16例;抽搐持续1~3min 29例,3~5min 6例,5~10min 1例;病程0~1 d 31例,1~3 d 5例;白细胞升高19例,降低9例,无异常者8例;临床除诊断为高热惊厥外,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肺炎4例,婴儿腹泻4例;舌质红苔薄黄35例,指纹青紫达风关30例,脉浮数6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0~1岁4例,1~3岁24例,3~6岁6例;体温38~38.5℃3例,38.5~39.5℃9例,39.5~40℃14例,40~41℃8例;首发抽搐18例,再发抽搐16例;抽搐持续1~3min 28例,3~5min 5例,5~10min 1例;病程0~1 d 30例,1~3 d 4例;血白细胞升高18例,白细胞降低9例,无异常者7例;临床除诊断为高热惊厥外,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支气管炎7例,肺炎4例,婴儿腹泻4例;舌质红苔薄黄32例,指纹青紫达风关28例,脉浮数6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抗感染、抗病毒、镇静止惊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翘荷豉栀汤加味灌肠,组方如下为连翘颗粒15 g,薄荷颗粒5 g,豆豉颗粒10 g,山栀颗粒10 g,桔梗颗粒6 g,炒牛蒡子颗粒6 g,钩藤颗粒10 g,生大黄颗粒3 g,甘草颗粒3 g,均为中药免煎颗粒。60~100mL沸水泡闷2min,冷却至38℃每次15mL灌肠,所有患儿都采取仰卧位,将臀部抬高以细小的导尿管头端通过甘油充分润滑后,将其插入到肛门4~5 cm左右位置,然后通过导管将中药汤剂(翘荷豉栀汤加味)注入,注入后保留3min拔管,每日两次(上下午各1次)。

1.4 观察指标 1)就诊时体温及治疗后1/2 h、1 h、2 h、4 h、6 h、8 h、12 h、24 h、48 h、72 h的即刻体温;2)临床症状(恶风或恶寒、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咽痛、头痛、入院后抽搐发作情况等);3)退热起效时间(从开始治疗到体温下降0.5℃所需时间)、解热时间(从治疗开始到体温下降至37℃以下所需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降至正常而不再上升所需要的时间);4)治疗后抽搐发作情况;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7)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标准[3]。显效:治疗24~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抽搐未再发生,其他兼症消失或好转。有效:治疗72 h内,体温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抽搐未再发生,其他兼症好转。无效:治疗后体温未降,抽搐反复发作,其他兼症无改变或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就诊时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在8~24 h内,体温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就诊时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s)

表1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就诊时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 n 就诊时即刻体温 治疗后1/2h 治疗后1h 治疗后2h 治疗后4h 治疗后6h 治疗后8h 治疗后12h 治疗后24h治疗后48h 治疗后72h治疗组 36 39.50±0.13 39.08±0.12 38.80±0.22 38.58±0.36 38.05±0.12 38.06±0.08 37.46±0.14△37.43±0.40△37.41±0.50△37.40±0.41 37.36±0.20对照组 34 39.09±0.24 39.06±0.18 38.82±0.23 38.60±0.34 38.50±0.20 38.36±0.21 38.28±0.22 38.26±0.38 38.24±0.3937.80±0.49 37.40±0.32

2.2 两组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退热起效时间相当(P>0.05);治疗组解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主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 (平均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痛、恶寒或恶风、全身不适、饮食减少、咳嗽等主要伴随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比较(h,±s)

表2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比较(h,±s)

组 别 n 平均退热起效时间平均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治疗组 36 1.48±0.5412.31±6.32△ 36.21±5.38△对照组 34 1.53±0.4916.53±7.46 46.32±16.86

2.4 两组治疗后抽搐复发情况比较 见表4。结果示,治疗组抽搐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主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平均消失时间)比较(h,±s)

表3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主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平均消失时间)比较(h,±s)

组别 n 头痛 鼻塞喷嚏流涕 咽痛 恶寒或恶风 全身不适 饮食减少 咳嗽治疗组 36 31.04±6.52△31.06±6.44△ 31.13±2.34△16.89±7.36△20.15±5.62△18.35±7.61△38.16±2.36△对照组 34 41.02±4.96 43.23±5.65 41.54±4.62 42.15±3.49 43.06±3.51 48.06±4.52 50.26±4.65

表4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治疗后抽搐复发情况比较(n)

2.5 两组白细胞恢复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36例患儿白细胞恢复正常,恢复比例100%;对照组26例患儿白细胞恢复正常,恢复比例76.47%。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高热惊厥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7 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 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 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的异常紧急症状,常因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一过性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4]。高热惊厥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此年龄段正是小儿大脑及智力迅速发育的时期。由于惊厥可造成脑组织缺氧,高热又可增强这种损害,因此高热惊厥是后天影响儿童智能的重要因素之一[5]。传统观念认为安定和苯巴比妥是抗惊厥药物的首选,特别是在预防高热惊厥时,但其副作用明显,可引起患儿心率下降、心律不齐、低血压、传导阻滞,甚至心跳停止[6]。此外,有研究发现安定和苯巴比妥对患儿的认知功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7-8]。因此,寻找小儿高热惊厥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学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归属于“急惊风”范畴。其病因多因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所致。六淫既可单独致病,亦可两种以上病邪兼夹致病。疫毒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致病邪气,其性猛烈,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很快出现高热、壮热。近年出现的禽流感以及埃博拉就属疫疠之类。已故全国名老中医王玉玲先师认为小儿脏腑柔嫩,肌骨嫩怯,难以适应骤然之壮热,热极生风,风胜则动而抽搐。且病邪易由表入里,常常出现表证未解而里热已结。其病理因素虽为热、痰、风、惊四候,但热为诸因之首,尤其重要。热降则惊止,热退则痰无所依。所以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吾师主张以退热为第一要务,既要注意疏散表热,又要清透气营之热,同时佐以平肝息风,为其大法。遂拟翘荷豉栀汤加味运用于临床,又因抽搐小儿口服药物困难转投灌肠,每每获效。方中银翘、薄荷疏风清热解毒,豆豉、山栀清热除烦,桔梗、甘草疏风清热利咽解毒,钩藤平肝息风,黄连通腑泄热以达釜底抽薪之目的。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烦、息风定惊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翘荷豉栀汤加味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虽然退热起效时间无明显优势,但退热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并且能明显减少抽搐复发次数,改善高热惊厥的伴随症状。翘荷豉栀汤加味灌肠佐治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确切,退热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儿抽搐症状,安全可靠。

[1]胡亚美,江载芳,陆华,等.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

[2]韩新民.中医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1辑)[S].1993:224.

[4]王院方.小儿高热惊厥相关因素与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6,3(9):109-110.

[5]周彬,李立达.小儿高热惊厥236例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10):668-670.

[6]杨英.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7(12):912-913.

[7]杨隆,张晓萍,刘亚辉.安定与苯巴比妥钠联合治疗高热惊厥37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7,28(18):1997-1998.

[8]卫娟丽.口服苯巴比妥钠对高热惊厥的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472.

R720.597

B

1004-745X(2015)05-085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5.037

2014-09-18)

猜你喜欢

汤加灌肠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二妙汤加味煎水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