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调研如何谋篇布局 ——我的几次专题调研经历

2015-11-11傅琰

中国记者 2015年4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谋篇布局

专题调研如何谋篇布局
——我的几次专题调研经历

□ 文/傅 琰

提要:新华社拥有独特的调研传统和方法论,下文以近年来我组织、参与并已公开发表的一些专题调研为例,谈谈专题调研谋篇布局的三种辩证思维方式。

关键词:专题调研 谋篇布局 辩证思维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书中感慨新华社给予他的培养,“新华社不计成本地让记者在中国各地进行采访、调查,它的强大背景让它的记者可以见到想见的人……”

这段话说的就是新华社常年、不间断组织各分社记者进行的专题调研。心有相戚焉,转眼间我在新华社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到最值得骄傲和有所收获的地方就是每年参与和组织的专题调研。

新华社拥有自己独特的调研传统和方法论,下文就以近年来我组织和参与并已经公开发表的一些专题调研为例,谈一谈专题调研谋篇布局的三种辩证思维方式。

“大”与“小”相匹配

一组有厚度、有深度、有参考性的新闻专题调研,一定是既有宏观形势判断、趋势前景分析的“大”稿件,又有典型个案剖析、个别现象反映且生动活泼的“小”稿件。

记得我早期组织调研时有过偏颇,领导常常翻看一摞稿件后,问我:“宏观稿件呢?”宏观稿件写不出来,往往是感觉主题太大,很难驾驭。宏观稿件体现记者对政策的熟悉程度、对问题的整体判断能力、深度分析能力,经常需要参与调研的记者集中连续讨论多次,才能有个满意的“调调”。

以“化解产能过剩”专题调研为例,这组专题调研稿件于2014年底在《瞭望》周刊发表。我和其他记者到河北、山东、内蒙古、湖南、浙江、福建、辽宁等地调研,采访各地政府、发改委、行业协会、有代表性的企业等多家单位。带着摸上来的情况,我们又回到北京召集相关专家学者组织了多轮座谈会。会后,我和多名记者又集中讨论了几次,最后对“化解产能促结构调整”形成了许多宏观性论断,比如“产能过剩加速了行业分化,出现调整机遇”“产能输出战略需要有个全球布时候假话也有价值,不要听着不顺耳就不听了。有利害关系的要听,没有利害关系的也要听。采访一个人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听也是新闻记者的一种基本功。要善于听,听真话、听假话、听实话,然后加以评估。

明辨是非:想得深

看了,听了,要用脑子想,要分析、解剖,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可用的?真相如何?用我们的大脑反复评估,不要有成见、也不要有偏见,要客观。这是用脑的过程。经常在办公室看到有些记者采访回来了,低着脑袋在屋里面走过来走过去,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思考。这一点就要看记者本人的功力,他要凭自己的水平判断事情真相,得出正确结论,都体现在想这一个字上。

实事求是:写得实

前三点是准备过程,新华社记者去调查研究,最终是为了报道。落笔问题,可不简单,讲究实事求是。你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道德水平、政策水平是通过报道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四个字做起来,极其不容易。

一是,我们常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前面三个步骤没有真正搞清楚,这个文章就不好写,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二是,事情弄清楚了,真相清楚了,写还是不写?外来的压力来了,地方领导请你照顾照顾,“咱们是老朋友了”。因为外来压力,写了一些虚假的报道,新闻界有过这样的教训。

三是私心、杂念。少得罪人,嫌麻烦,这个太复杂了,有这个功夫我写别的不好吗?

这三种障碍都排除后,写出的文章才能站得住脚。汤计是调查研究的典范。我是从《新华每日电讯》看到汤计的事情,他真正做到了调查研究,手里有过硬的证据,没有的话两年都撑不下去啊。他听人说了、看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不是一般的了解,而是有具体的细节、过硬的具体事实。判断这个事物,肯定经过很苦恼的过程。如果这三个环节,哪个环节不过硬,他坚持不了9年。他掌握真实情况,有板上钉钉的把握。他没有私心,又有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能顶得住压力,说明做的工作非常扎实。一年不行,第二年、第三年……人命关天,要负责任,我很佩服,真不简单。(作者是原新华社《瞭望》总编辑,本文节选自作者在“新时期新华社调查研究培训研讨班”上的讲话整理稿。)

局视野”等等,对产能过剩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都作出了扎实有据的分析和预判。

□ 新华社参编部主任编辑傅琰。

同时,这组调研又涉及到许多具体行业,比如钢铁业、水泥业、电解铝、造船业等等。围绕每个行业的突出问题,我们又组织了许多微观的个案性稿件。比如有关水泥行业产能边淘汰边扩容的稿件,剖析水泥行业“种水泥”现象:一些小企业主匆忙上马一些小水泥项目,等待大型水泥集团前来并购,赚取中间差价,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在调研中,还倾听多名企业家的心声,撰写了一篇“多家企业负责人心态录”,呈现企业家们对中国经济形势、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困惑、对政府与产业政策调整的建议与期待。这些微观稿件生动活泼、敏锐有力,使得问题具象化。整组调研稿件刊发后,对中央决策和行业发展都产生一定影响。

在我组织的多个专题调研中,都注意使用“大”“小”结合的辩证思维来策划调研。我始终认为,没“大”稿件就没厚度、深度,没“小”稿件就不实、不活。这一思维方式,也适用于一些小切口的专题调研。

记得2011年组织“特色文化产业调研”时,参加调研的记者普遍觉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比较琐碎、细小,写些有意思的“小”稿还可以,做宏观性的稿件较难。但后来还是通过多次讨论,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对调研材料进一步吃透,最后找到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普遍性规律,形成了“特色文化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特色文化产业定位、布局、政策仍有待完善”等宏观性论断。这组调研还有一些有关“四大名绣”“民间工艺”“工艺美术大师群体”“风筝产业”等清新扑面、可读性强的个案稿件,最终形成一组参考性强、可读性强的调研稿件。公开发表后也获得较高关注度,以至于四年之后,还有文化产业领域著名专家找我询问当年调研情况,作为给有关部门起草报告的参考。

“正”与“反”相平衡

专题调研中的“正”与“反”讲的是一种全面、客观的辩证思维方式,强调的是把握平衡性。专题调研报道既要避免全是正面的典型经验,也要避免全是负面的问题。成绩经验要看得到,问题不足要抓得准。

这方面我们都有深刻教训,经常在某项专题调研稿件刊发后,由于平衡性没有掌握好,提问题“用力过猛”,有关单位找上门来“兴师问罪”“诉说委屈”。其实想想,任何单位做工作,肯定是有成绩,有不足,即使是以“监督性”为主的专题调研,也要注意全面客观,讲究“正”与“反”相平衡的艺术。

“中西部招商引资调研”是我在2013年组织策划的一组专题调研,这组调研也陆续刊发了公开稿件。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谋求经济发展同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在调研启动时,我和调研小分队记者瞄准的方向也以问题为主。记者调研完回到北京集中时,大家确实抓到很多“有意思”、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如“部分招商节会浮夸造假”“招商引资的硬摊派现象”“中西部园区建设‘地产化’倾向明显”等等。

但是,当时我们讨论出的整组稿件没有一点正面声音,“招商引资”虽然出现许多怪现象,但毕竟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产业梯次转移必然途径,因此,必须全面看待这一现象,而不能全盘否定。

从平衡性角度出发,我认为虽然微观稿件都是问题,但综合稿件还是应该有“亮色”,这是判断问题的一种客观态度。最终,大家将所采访到的材料、各地多年发展的情况进行梳理思考,归纳出“招商引资创新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这一宏观判断,展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强劲势头:不仅经济总量和增速逐年攀升,每年数百亿元、上千亿元投资落地;而且中西部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实践中,加强科技引领,致力于困难地区脱贫。这样,我们整组调研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中西部招商引资中的各种问题,予人警醒,也肯定了招商引资对中西部发展的贡献,不抹杀其历史和现实功绩。

“正”与“反”的辩证思维,把握二者的平衡性,不仅在整组调研谋篇布局中应该注意,在宏观稿件、微观稿件的设计中亦可灵活使用。例如,在“特色文化产业调研”中,宏观稿件的上篇提出“特色文化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指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产业群方兴未艾初具规模、安民育民富民效果显著;下篇稿件就主要讲问题,指出特色文化产业战略定位不突出、产业布局随意性大、金融税收支持政策不足以及市场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严重制约我国特色文化产业的提升,应针对关键问题,多管齐下破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难题。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谋篇布局
记叙文精巧谋篇布局师生谈(二)
好作文是构思出来的——兼谈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
为建立新中国谋篇布局——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谋篇布局,迎接新的挑战
2017青岛谋篇布局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浅析当代大学生如何辩证的看待网络技术的发展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