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表露“害怕”
2015-11-11舒曼
舒曼
勇敢表露“害怕”
舒曼
你有过害怕的经历吗?当危险出现或情况紧急的时候,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感。其实,害怕并为之做出反应,是源于人的自我保护之本能。
害怕分为两种,一是自发性的,二是习惯性的。自发性的可能来自于震惊你的事情,比如有人突然向你抛来一个球,很大的噪音等。习惯性的比较常见,它是后天形成的,比如:人对老虎、老鼠、蛇等不自觉的恐惧,对悬崖、深渊、峡谷等下意识的害怕。然而,并不是每个引发害怕反应的东西或事情都有危险性,人们在觉得不安全或身处险境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害怕了。害怕还可能由过去的经历引发,某个类似的场景会提醒你以前发生过的事,使你感到后怕,不想再看到那一幕。
不仅孩子会害怕,成年人也会害怕。第一次开车的时候,心里一定很紧张,害怕掌握不好方向,撞到马路的护栏上。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心里一定很紧张,害怕病情严重,甚至得了不治之症;在公共场合讲话的时候,也会心跳加快嘴巴不听使唤,这也是害怕的表现。其实,每个人都会害怕,但不要因为表露害怕就变成了胆小鬼。当害怕来临的时候,那些隐藏害怕或假装看不见害怕的人,才是真正的胆小鬼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吧。请就下列情形给自己打分,完全符合记5分,不符合记1分。①“我觉得看恐怖电影是有意思的事。”②“我喜欢朋友突然用很大的动作或者声音来吓唬自己。”③“我觉得待在一个晚上有蝙蝠飞进来的屋子里会使人很兴奋。”④“我经常去游乐场玩那些最吓人的项目。”⑤“当可怕的状况过去,一切都很安全的时候,比如飞机的气流颠簸之后,我通常会笑。”⑥“大自然的事件,像闪电、地震、龙卷风等,并不会太烦扰我。”结果分析:若分数在20分至30分之间,说明你喜欢受到惊吓,当然,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你可能会把自己的恐惧反应当成一种娱乐。若分数在6分至20分之间,则说明对于害怕受到惊吓,你有点过于紧张;你不太会去寻找刺激,也不会把自己的恐惧反应当作娱乐。
那么,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无论害怕的原因是什么,比如真实的危险、可怕的梦境、过去的经历等,都有很多方式来对待。把你的恐惧告诉别人,像家长、兄弟姐妹、朋友、老师等,他们也许能帮你发现该如何给自己带来安全感。比如:你可以请家长检查大门是否锁好,先让朋友坐一下摩天轮,再把感受告诉你。如果朋友说心都快吓出来了,这时的你不必挑战自己的极限;如果朋友看上去很高兴,并告诉你值得试一下,你完全可以鼓起勇气,上去感受一下。有了朋友“打前阵”,恐惧感就会减少。如果你害怕飞行,不妨去了解一下飞机是怎么飞的,气流是怎么产生的……记得提醒自己,有些事并不是看起来的那样。虽然你的恐惧不基于事实,但不去想它还是很困难的。用你的想象描绘自己感到害怕的情形,然后在脑海里为其创造一个好的结局,时间久了便可减少恐惧。
每当感到害怕的时候,如果你能处理好,长大以后就不会被害怕所奴役;如果处理不好,家长还要助一臂之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成年人的抗害怕能力要强于孩子。
1.要告诉孩子不用害怕。孩子害怕黑暗的话,就打开灯,让他仔细确认每个角落。孩子初次坐火车外出,要和他讲清车站位置、车号、车费,还有坐错车或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办法……其实,害怕源于对周围的不了解,或不知道事情怎样应对,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做好准备。这样,孩子害怕的事会越来越少,也会越来越自信。
2.认真对待孩子的害怕。很多家长认为,放手让孩子去做,会逐渐减弱孩子的恐惧感。有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因为只有做了才知道。如果孩子连试都不敢,那么困难永远横在眼前。这时,家长就要鼓励孩子,让他迈出第一步,哪怕让孩子吃点苦头也是值得的。初学游泳时,很多孩子都站在水池边,不敢下水。害怕呛水是学习游泳的最大阻力,这时,家长可借助游泳圈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一点点地让他接触水,并喜欢游泳。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的害怕,孩子会感受到关怀,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
3.让孩子勇敢表露害怕。一般来说,孩子害怕的东西都很具象化,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紧张的情绪也许能得到缓解。此时,家长要认可孩子的心情,引导他把害怕说出来。听孩子讲噩梦时,家长要积极回应:“我也做过这样的梦,当时整个人都瘫倒了,呼吸一下子停止。梦醒后想一想,也没什么好怕的,那不都是假的吗?”“我走夜路时也会这样,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可越这样想就越害怕。其实,哪有人跟着呀,是自己吓唬自己呢。”正确表露害怕后,孩子的恐惧感就不会一直盘踞在心里了。
4.帮助孩子主动出击。摆脱害怕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害怕来临之前行动起来。这需要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以及顽强的意志力。比如: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体验生活,多与亲人团聚等,一旦“抗恐”的防御工事被建成,即使洪水猛兽来袭,也是无所谓的。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树人先树己。在紧要关头,如果家长不能表现出临危不惧的样子,害怕就会转移给孩子;反之,如果家长临危不惧,孩子也会变得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