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引用与解读

2015-11-10杜学凤

甘肃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解读历史教学史料

杜学凤

【关键词】 高中;不同年级;历史教学;史料;引用;策略;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13—01

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史料有助于还原历史本来的真面目。运用史料来承载史实、史论与史感,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史料的引用与解读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向着高效课堂迈进。

一、在高中不同年级段引用与解读史料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

首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史料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我发现史料的引用与解读不能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史料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要符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背景,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与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其次,不同年级段的考试要求不同。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材料的选择与合理运用尤为重要,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要有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有效。

二、不同年级引用解读史料的不同策略

1.解读要把握好史料挖掘的广度与深度

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直接通过观察材料获取到的信息,而隐性信息则是隐藏在材料里面,需要联系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去挖掘的信息。这样,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真实感受,促进学生直接参与历史问题的解决活动。例如,在高一讲述“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家的科学精神”时,我选取了爱迪生的相关史料: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了2 000多种发明,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等。1931年月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学生一看这一史料不禁为爱迪生的科学精神所吸引。在教师的引导下,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得出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高三学生还需补充其他发明家的一些史料,进一步完善科学精神的共性内涵。同时,通过引导高三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在当时取得这些科技成就,强化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要用好、用足教材中的史料,注意史料的呈现形式与长度

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应该首先充分利用好历史教科书这一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如,人教版教材中的“历史纵横”、“模块链接”、“资料回访”、“学思之窗”、“本课要旨”等这些绝佳的史料资源不能白白浪费。历史教师可运用史料创设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通过史料巩固历史史实,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史料的来源存在不同

在教学中,高一课堂要求教师对史料的选取要广泛、不拘于教材,重在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一定的学科能力培养,尽力避免“偏、难、怪、多”的史料,减小阅读障碍。如,在讲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给高一学生引用这么一则激趣史料: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产业革命后)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英国出版《机器的成绩》)。从而分析科技对人类生活习惯的改变。高三教学在选取趣味史料时,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兴趣而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必须考虑一轮复习的有效性。

再者,在高一年级教学中,教师对一些史家原著述中的史料运用应慎重,因为一般学生很少会具备研读专业史的能力和兴趣,教师应当从人教版或教参中选取,选取大众化、容易理解的史料,增加一些感观性强的图片史料,来减轻学生的史料阅读负担,并且要对难度较大的原始文献进行加工和编辑,删掉文献中难懂和没用的部分,当然也不能过分改写和编辑,以至于改变文献的原意。如,本课为了突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贡献,把教材中的有关蒸汽机发明过程的史料作了整合与展示,而无需补充其他史料。而对于高三的历史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补充介绍一些教材以外的学术观点。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解读历史教学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