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学生课外“悦读”的三个途径??
2015-11-10徐丰花
徐丰花
【关键词】 课外阅读;兴趣;能力;形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78—01
读书,不仅能开拓视野,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儿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
一、通过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们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鼓励孩子们好书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另一部分是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开展,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加强校园读书文化建设。少先队把学校读书活动的方案,在宣传栏内公示,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读书的意义;美术老师在文化墙上描绘了一幅大型的快乐读书场景画,让学生一进校园就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学校专门设立了两个读书成果展示栏,展示他们优秀的读书卡、手抄报、著名漫画等作品。
3.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开辟了每周一好书推荐栏目。还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让每个班的小播音员,通过小喇叭播放精美的文章和学生自己写得一些感悟。于无形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逐渐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 。
二、通过加强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多读一些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的书籍。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诸如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科学幻想、历史人物故事等书籍,引导学生阅读。
2.指导学生写读书卡。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制作读书笔记习惯其实无异于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卡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卡上记下篇名、作者、主要人物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学到的新知识。阅读累了,可以在读书卡上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
3.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既然是课外阅读,那就要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最好是确定一个时间段,每天坚持阅读,时间虽短,但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必然能够收到益处。鼓励学生“读书”要“见缝插针”,要善于挤时间。这样,学生从小养成了爱惜时间的习惯,也养成了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通过开展活动,丰富阅读形式
1.开展读书主题队会。少先队利用传统节日每个月组织一次有关读书的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全校学生。(2)美文诵读: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3)话剧表演: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4)专题知识抢答赛,经典文化的常识进行竞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教师示范引领。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榜样示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口头号召。因此,教师要率先阅读,写读书体会。学校每月设立一节阅读讨论课,师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同时定期举行“师生读书笔记展评”,促进师生共读。
3.倡导“亲子共读”。将家庭引入到“小手牵大手——亲子读书”的活动中。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共同阅读不少于半小时,和孩子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读书之乐。
四、通过分类评价,巩固阅读效果
1.班级评价“贴笑脸”。 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看过一本书,制作一张读书卡,教师根据读书卡的内容及数量在写自己名字的“笑脸表”上打钩,到学期末,比一比谁的“笑脸”最多。
2.学月评价“成果奖”。以少先队活动为首,每一个学月开展以读书卡、剪贴、手抄报等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活动,设立成果奖。选取的优秀作品在校园文化墙内展示,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先进,努力奋进。
3.学末评价“读书星”。学期末结合“笑脸评比”和“读书记录”分层评选出班级和学校的““读书之星”,把好书作为奖品奖励给““读书之星 ”,并把他们的照片张贴在校光荣榜上,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