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
2015-11-10石欣
石欣
【关键词】 语文;学案;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058—01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有一些学校开始实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这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既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又是一次教学方式上的革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得如何,就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谈一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
一、从传统教案到“学案导学”模式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导学”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预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预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预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预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步骤和具体实施
导学案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习目标、学法指导构成。主要让学生明确课文学习的目标、重难点。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课文,这样就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部分是预学案,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字词积累、朗读训练和整体感知。通过预学案,让学生主动去读课文,积累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尽可能地熟悉课文,为课堂上的合作交流研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形式上,我采用“课文我读了一遍——我学会积累了词语——明确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作者情况——会做问题”这样的模式。这样,学生就可根据“预学案”能清晰地掌握本课内容,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然后在课堂上用七八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预习。这一部分考察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学生对课文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第三部分是导学案。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拓展延伸三个板块。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答案基本上在课文中能够找到。合作讨论主要由教师结合学习目标,设计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比较难一点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讨论,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文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提高积极性,我建立了小组评价机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按平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编号。表现积极、最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是1号,次之2号,3号,以此类推,表现不积极、不爱回答问题的编成后面的5号、6号。1号回答问题加1分,2号回答问题加2分,以此类推,6号回答加6分。这样,在分数的激励下,不爱听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就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文中来。
第四部分是“固学案”即导学练习。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及时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注重知识积累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的教学模式。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尝试,笔者对“学案导学”模式逐渐熟悉起来,也逐渐发现了诸多优点:
1. 由于预学案课前就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预习,或自主学习,这样教师讲授起来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比以前好。
2. 导学案的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环节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4. 预学案还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师生与生生交流的平台、复习的重要资料。
5. “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