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裕聰 實踐出「金力」守住鞋子生命線

2015-11-10陳薜薇

台商 2015年8期
关键词:經營員工鞋店

陳薜薇

如果你是個爬山愛好者,每個禮拜天在東莞的水濂山上,都能見到一位鶴髮童顏的長者,步履平緩卻總是一口氣爬到山頂,和大家一起喝茶聊天。或許你真的不曾想到,你腳下穿的鞋子可能就跟這位和藹樸實的長者——金力膠水品牌持有者及負責人王裕聰有關。

一桶膠水15公斤,能膠製600雙鞋左右,一個月出貨量2000噸,請算算看市占率?記者有緣專訪王裕聰,他並沒有講市占率,只是淡淡地提到全球有400多家客戶,這還不包括代理商。據悉,其在廣州增城的一個內銷廠——力盟樹脂是增城第五大納稅大戶,但他開的車僅僅是豐田皇冠而已,他說夠用了,「不高不低,中庸之道,樹敵機會少,不會得罪人,不會冒犯人,也不去跟人搶風頭,發自內心地去尊重人。」

膠水雖然是鞋子很小一部分的原物料,占鞋子成本不到1%,但鞋子的生命力有多長,主要看膠水的品質了。「金力」就像DELL一樣,默默地成為各品牌鞋的幕後英雄,低調到行業之外鮮有聽聞,那麼,這究竟是一個有著怎樣的經營理念的品牌?王裕聰有著怎樣獨特的堅持和原則來守住鞋子的「生命線」呢?

合法經營 服務取勝

膠水廠就像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是跟著鞋廠走的。1989年時,王裕聰的父親進來大陸投資,是第一家在大陸設立的膠水廠。「那時大家都是用免稅倉,憑合同領用;但我們看到了大陸鞋業市場的前景,膠水廠跟鞋廠是一衣帶水、水漲船高的,從長遠考量,決定設廠生產。」王裕聰介紹,當時大陸的內外銷監管是很嚴格的,有些廠為了省6%的關稅而串料,串料就變成走私行為。如果內外銷不分開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觸犯到國家的法律,因此王裕聰在2000年創立了「金力品牌」,2001年成立了力盟樹脂,大陸市場就拓展開來了。

「我不串料,也不逃稅,我堅持一點,一定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去賺利潤,然後再想辦法做大做強,才能做久。」王裕聰非常鄭重地表示,「而要賺到利潤,就要靠品質和服務。」鞋廠每天都有不同的材質要上線,金力會有業務員專門守在鞋廠服務。「先做試膠報告,膠水的貼合是要先破壞材質,貼完後做拉力測驗,要看是不是假性貼合。」王裕聰實戰出身,講起實操業務來滔滔不絕,「另外還要做耐老化試驗,要在70℃的烤箱裏放72小時。如果通過了這些試驗,就代表這個鞋子可以穿3~4年不會開膠。」

在採訪當時,正好業務員們剛從市場一線服務回廠,其兒子也是在業務部門,「今天我跑了5家工廠,鞋廠有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有時需要我們來幫忙解決。」業務員不僅僅是為了拿下訂單,金力強調的不是個人業績,而是團隊業績,這種售後服務模式來源於王裕聰當時在台灣經營印象鞋店時的經驗。

整合資源 理念融通

王裕聰從小熏陶在鞋廠,耳濡目染,對鞋子有著特別的情感。小時候,其父親創辦的傳統手工鞋廠,當時是台灣北部最大的一家。後來改經營鞋店,雖然遭遇挫折,但抓住了正興起的百貨公司專櫃經營方式,順勢而起。

王裕聰從淡江大學文學系畢業後,進入宏基工作,但那時因為父親經營的百貨公司鞋專櫃連鎖的事業每況愈下,他決定重振家業、力挽狂瀾,創辦了印象鞋店。「那時已經有許多連鎖店品牌,他們採購很方便,與鞋廠約定限制某些款型鞋子不能賣給別家。而我孤軍挺入,單打獨鬥是很難的,於是聯合了全台灣年輕的單體鞋店,形成集成優勢,集體下單。」

才20幾歲的王裕聰就知道資源整合,用低成本,打造競爭力優勢,這樣一個新的模式慢慢就磨出來了。「這個模式依然適用膠水廠,我跟同業一起聯合下單購買原物料,都可以降低成本。我們雖然是競爭關係,但要學會跟人合作,要借力別人的優點,錢要大家一起賺。」

不僅如此,王裕聰還反其向行之,在一般鞋店服務員都是女生的情況下,印象鞋店聘請的銷售服務員都是男生。「有事業心的男孩子其實更有耐心,更能聽進去新的要求。比如,如果一個服務員問一個顧客穿幾碼,如果給顧客取鞋兩次以上,那一定會被我罵,因為他根本不專業、沒用心,所以我們鞋店的業務員只要顧客一進來就可以馬上抓住其需求和喜好。」王裕聰表示,「這樣的服務理念,現在用於膠水廠也是一樣有效的,我也是這樣磨煉業務員,他們在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做得很好。他們在客戶那兒,我可以放心地交給他們。」

實踐出真知生活化管理

「金力的業務員都是從公司內部各崗位如保安、司機、廠務、行政培養出來的,是一張白紙教出來的,對公司的忠誠度很夠。」王裕聰欣慰地笑著,「我所重用的員工,都是曾經犯過錯,但主動承認的。他們都知道,出現問題,我會追根究底,找出原因,才可以防患於未然。」

王裕聰常跟業務員講兩句話,「什麼都吃,就是不能吃虧。」「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這些不是罵人的,為什麼要跟業務員講這兩句?「業務員什麼苦都可以吃,但是公司利潤不能吃虧,公司有利潤,福利才有保障。如果臉皮不夠厚,怎麼跑業務?一被拒絕就打退堂鼓,要了臉,就沒有裏子了,這是業務員要有的本色。我講的這些不是書本看來的,是實踐當中磨出來的。我盡量講生活化的用語,每個人都聽得懂。」

用心地從點點滴滴中去發現總結,實踐出真知,越簡單越生活化的,越容易遵守。王裕聰的管理經驗其實可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做不到的,我不會叫我的員工做。」古代的將軍都是掛帥拚殺在前線的,是表率是榜樣。「只要在廠裏,每天早上7點半,我都會在廠門口恭迎員工上班。不管我前一天應酬喝酒到幾點,一定6點起床。」這既是對員工的尊重,也是表明老闆自己是與員工奮鬥在一起的。

王裕聰笑著講了個小插曲,「我買了好幾次別墅,每次都後悔,買了又賣。我也想搬出去住,但這麼多年習慣了住廠裏,聽著機器聲,反而心裏踏實。」王裕聰一輩子都跟鞋子和膠水打交道,見證了台灣鞋業的起落及大陸鞋業的發展,已經沒有辦法分得開,「而且許多員工都是一直跟著公司20多年的,甚至一家人包括二代也都在公司,對他們有著最大的不可懈怠的責任。」

傳承金力精神 守住鞋子「生命線」

金力90%的業務量是供應給鞋廠,由於金力一直很專注於鞋子的膠水研發,老客戶相當穩定,新客戶的開發反而比較謹慎。「膠水屬化工行業,化工廠的生存每天要謹小慎微,一旦出現危機或許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包括每一張訂單。」王裕聰稍顯嚴肅地透露,「我們一般會去觀察客戶廠裏的垃圾堆,看看是否還有可以用的原物料被扔棄,看看膠水桶裏還能滴出多少膠水。如果沒有物盡其用,這個訂單就要緊跟催,或者不做大單。」 傳統產業中,比較殷實的企業都會很節約。這樣的理念與精神要傳承給每一位員工,才能一直讓公司穩健地發展,跟爬山一樣,要亦步亦趨,一個腳步踏穩了才邁出下一步。

「每週一我都會給員工開週會,進行精神講話,要不斷地教育提醒才能一直保持正確、清醒的理念。公司要傳承的不是技術,而是理念與精神。」王裕聰語重心長地談起二代及公司的傳承,「我的孩子都是讓他們自己吃苦成長起來的,培養的是他們勤儉樸實自力更生的能力,他們不會跟人比富,將來公司是要交給一個團隊,有了精神與文化的傳承,基業才能長青。」

「金力」在膠水行業已是響噹噹的品牌,代表著高品質與專業服務。有的客戶有時材質貼不住了,他會說,「連金力都貼不住了,別人怎麼可能貼得住?不用再試了,耽誤時間,直接換材質。」這就是品牌的效應。「金力」可說是守住鞋子生命線的最後一道防線。王裕聰帶領著一群敬業、專業的後起之秀,依然深耕不輟地默默專注、守護在這裡!

猜你喜欢

經營員工鞋店
挑鞋子
小鸡开鞋店
鞋店“店外销售”方案
员工吃草,狼性何来?
家庭全能“员工”
合作、輔導、紀錄、公證 、專家績效管理中直線管理者的五種角色
品牌事業經營注入善與誠信的正能量
充分準備+強烈企圖心 事業經營計畫書撰寫技巧
員工持股 怎樣形成利益共同體
永利去年賭收395億